家庭教育No.54|家庭语言暴力,家庭教育中的隐形杀手!

NO.54

家庭语言暴力,家庭教育中的隐形杀手!

前几天看到一个调查,叫做“你为什么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原谅父母?”刚刚看到这个题目的人可能会非常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调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亚太地区虐待儿童代价”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经常批评甚至言语羞辱孩子便是最为广泛的表现之一。

比如“你看看隔壁家小芳!人家跟你一样大,怎么人家就考了100分?”

“我怎么有你这样的野孩子?天天那么野,不用回家了!去野吧!”

“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是你自己惹事!”

“不要看到别人有什么,你就也想要!别人考一百分你怎么不考一百分?”……

是不是很耳熟?

小编有一个朋友,她小时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聪明的孩子”,她特别讨厌“猪”这个字,对这个字极其敏感,她甚至觉得属猪都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因为在她曾经看似“不那么聪明”的时候,被家人训斥“笨的像猪一样”。

一部分家长以为“激将法”、“严厉管教”就可以打造出人才,所以觉得这些话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有些话看起来轻描淡写得不像家庭暴力,但却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医学上有一种伤害叫“低温烫伤”,有些父母所谓的“打压教育”,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低温烫伤,伤到了心,烙下了印。

受到这样教育的孩子更容易自卑,遇事容易自暴自弃,更容易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更可怕的是,很多在此环境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把错误的育儿方法传承了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

反观另一种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会在孩子犯错之后,直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说出后果,不带个人情绪。比如“你那么晚回家,在外面不安全,爸爸妈妈会担心的。如果是你在家里等爸爸妈妈,你也会担心,对不对?”

接纳孩子的错,慢慢改正。“你跟小凯打架了啊?没关系,爸爸妈妈偶尔也会跟人发生冲突。不过你是因为什么打架的啊?你们俩受伤了吗?”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包括哭诉、撒娇的需求。“哭一下吧,哭完我们一起好起来。”

真的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说了重话,尽早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宝宝,每个人都有情绪,爸爸妈妈也会有情绪,但情绪是一时的,刚才说的话,我们可以撤销吗?”

遇到同样的事情两种父母的处理却完全不同的,同样的初衷却表达出了截然不同的意思。

你可能觉得太危言耸听了,不过是几句话而已,我们再来看,调查显示,近年来,尽管青少年的人口总数在下降,被法庭判刑的未成年罪犯的数目却增加超过一倍。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国际知名广告企业奥美,与来自沈阳的知名艺术家兼教授谢勇合作,将诸如此类的伤害性词语通过镀镍钢制作成模具。这些词语模具可以拆解并拼凑成致命武器的形状,比如枪、刀和斧头——如同这些青少年犯罪时所使用的武器。这个作品展示了暴力性语言如何真实地转化为武器,截至目前为止,此设计已经收获了十多座国际上的设计奖项。

废物、猪脑子、是人都比你强、怎么不去死……这些话,你听过吗?说过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No.54|家庭语言暴力,家庭教育中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