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 | “不要用身体的勤奋,去掩盖思维的懒惰”

有个小女孩决心学好英语。听人说抄写《新概念》就可以变成英语达人,于是买来全套,开始不停地抄写,身边的人都对她点赞:好上进的人。


可是,抄了很多日子、很多笔记簿,女孩的英语水平没有任何长进,反倒是越来越没信心,最后索性一丢,让书吃灰去了。


还有一个小伙子,每天第一个到公司,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周末也很少休息,几乎都在加班。


这勤奋劲儿让人以为他是公司领导级人物,殊不知工作了很多年,他仍是平凡小职员一枚,晋升无望。


他们够勤奋吗?你肯定会说,那当然啊,他们看起来好像很上进的样子呢。


对,听上去没错,但是你为什么要用“好像”二字呢?你不能肯定他们真的使对了劲儿是吗,事实上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因为这些所谓的“勤奋”,只是看起来很美罢了,实则是机械地重复那些事情,说白了是不过脑子的。


抄新概念的小女孩,笔耕不辍,可是她有没有想过这种方式到底能记住多少单词语法?


加班加点的小伙子,每天疲于应付老板交代的事项,有没有思考过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


还是说,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表面光鲜”?


用网络上一句话来形容特别贴切,叫做:“不要用身体的勤奋,去掩盖思维的懒惰。”


人之初,性本懒。人一旦形成了习惯型思维,就容易呆在舒适区里。


有本书叫《能力陷阱》,里面讲到人喜欢做擅长的事情,懒于尝试新的内容,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其它能力的发展机会。


而今社会发展,又不得不逼得人上进,因为害怕被淘汰,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所讲的“假勤奋”的现象。


人本是懒的,有多舒适就多享受;另一层面又很想追求高品质,但长期的固定型思维减弱了各方面的能力,只好在“勤奋”下自欺欺人。


这个自欺欺人,在《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它是人们对擅长事物的痴迷而产生的副作用,也称作“未知的已知事物”。


“未知的已知事物”很拗口,咱换句话说,就好比你想学写作,又是报班,又是买了各种书,在网络上囤了很多资源,然后各位老师教你怎么选题怎么制定框架等。


你以为你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方法,甚至感觉已经掌握了这项技能了,到真下笔了还是难产。


这实在是要拜信息时代所赐,因为想要得到答案太容易,鼠标点点就全有了。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是你以为的吗?


所以人们很容易被自满给忽悠,而忘了真实的能力缺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练习 | “不要用身体的勤奋,去掩盖思维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