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力,才是阻碍职场发展的罪魁祸首

日本的著名学者大前研一曾针对日本的状况撰写出版了《低欲望社会》一书,描述了日本目前的经济困境。

低欲望的表现是什么?消费欲望低,人们对于生活物质没有特别大的需求,用奢侈品包装大米,穿着百元的t恤去演讲。买车买房的欲望也不大,不愿意背负巨额贷款。生育欲望降低,人口持续性的减少。对事业的野心也变弱,有升职意向的人只有10%。

长期处于低欲望的社会状态下,带来了日本的经济困境。新一代的年轻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他们逐渐"随便",淡泊名利,不思进取,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就足以,导致社会的进步失去了动力,生产力下降。日本近几年的GDP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负增长。长时间的低欲望会形成恶性循环,给社会造成危机,而日本的低欲望危机也给了我们警示。

从社会方面,低欲望带来了发展困境;从个人方面,低欲望腐蚀个人的精神,人们没有了激情和动力。

低欲望社会只是我们对社会现状的逃避措施,而不是改变措施,长期的低欲望,最终愉悦的也不是个人,是对个人的逐渐磨灭,这不是我们理想的生活。在职业规划理论模型中多次提到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们的需求逐渐是上升的,而最终的需求是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近几年,我们发现当代年轻人,逐渐焦虑,他们的焦虑,来自于个人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追求自我,这种现状也急速的催生了职业规划咨询的发展。

但他们在职场发展中遇到了困境:

在工作中的时候想努力,但是总是心不在焉,容易分散注意力

总是给自己加油打气,但维持不了多久,就不再有力气去做了

.....

这样的困境与日本的"低欲望"相同,个人的动力减弱,自身的内在驱动力下降。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对某一件事喜欢的时候,自身的驱动力变强,即使非常忙碌,也会感觉自己浑身充满用不完的力量。当我们不喜欢某一件事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的驱动力变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动力对个人无论生活还是职场都有巨大的影响。长时间的低迷会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变得颓废,生活变得灰暗,职场得不到上升,止步不前。

在职业规划中我们如何理解动力呢?动力换个名称即动机,动机是一种内在驱动力。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简而言之动机驱动行为的愿望,动机唤醒和指导行为朝向特定事物或目标的一种内部状态。

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的产生和需要相关,如同上述讲述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对于需求的追求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层级,不同的需求就产生了动机。比如:对个人而言,长期能驱动成功的因素是人的欲望,这就是社会动机。成功动机在于更高的挑战;亲和动机在于被尊重和喜爱;影响力动机在于自我对他人的影响。

而动机的最终指向是目标,动机是诱因,而目标就是结果,有了动机,就推动行为,而行为的最终是为了目标。比如:人们想要获得自我的成功,便有了工作的动机,而什么才是自我的成功?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揭开动机与目标的关系。在个人的发展中,动机与目标贯穿了个人发展行为的全过程。

动机是行为的开始,如果没有动机,行为的最终是没有意义的。在职业规划咨询中我们遇到过很多职场问题,如职场倦怠,职场危机等,而这些问题都与动机有分不开的关系。当你理清了自己的需求、动机、目标,职场的发展也就清晰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豪庭生涯规划简介:致力于个人、企业的职业规划咨询、培训以及教育,通过传授“自我认知”、“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理论、方法,让人们拥有“自我规划”的能力。为当代社会青年在就业、择业方面的困惑和迷茫打开突破口,实现内驱力下的自我良性职业发展,描绘自己的生涯发展蓝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动力,才是阻碍职场发展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