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大家已经问了很多年了,多多少少都得出了一些答案。
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我们从多维度去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
研发技术力的低下;
市场需求的稀少;
策划经验的匮乏;
研发技术力的低下
研发技术力是支撑开放世界足够开放的基本手段吗?个人认为,并不是。
这个世代的许多人对“开放世界”的认识,已经被局限在《刺客信条:5A景区》这一类“公式化开放世界”之中。大家所认为的开放世界,需要贼拉炫酷的光影、打击感十足的战斗、可以捏出爱豆的捏脸系统、电影级的视听体验、随地x人。。。这些需求看着是没啥问题,但其实从游戏的“开放世界”来说,这些需求都是3A大作级别开放世界的需求。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理解一下“开放世界”到底是啥?
从个人角度来说,开放世界是指可以让玩家自由行动,对事件做出自己所希望的决策的游戏概念。《空洞骑士》这样的平面2D银河恶魔城其实也算是开放世界,你可以选择结局,你可以抉择NPC命运,你甚至可以把60h的游戏时长缩短成2h直接抄近路杀Boss。
所以,我认为“开放世界”是相对于“线性世界”所说的游戏概念:
线性世界:例如《新古墓丽影》系列的RPG设计、《奥日》系列的跑图设计,你只能在这个线性设计的游戏流程上,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前进。你能抵达的区域、做出的选择都是为未来抵达终点服务的流程。
开放世界:例如《巫师》系列的故事抉择、《我的世界》的自由方块,你可以在已有的选择系统中,做出带有自己思考的决定,而并非毫无选择的跟着策划要求的路径走。你能抵达的区域、做出的选择都是为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服务的流程。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这几点都是比较偏个人主观的叙述,因为本身开放世界的定义都还处于模糊状态。“开放世界”这个概念只有玩家和宣传海报能说得清,业内从业者反而说不清。
简单概述就是,从游戏制作层面来说,“开放世界”并不是指电影级的游戏,而是指“玩家拥有一定的选择权,且能够融入这个世界”的游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放世界”的设计并不存在技术力的障碍,而是在于策划力。
如果问题换成:“为什么中国的游戏没有做出像《战神》、《巫师3》那种自由度很高的RPG游戏?”,那我可以很明确地给你说,我们目前在技术力上的确还没办法触及这品质。
我们没有自己的引擎,而且掌握表现度较强的虚幻引擎的团队并不多;
2. 具备大作开发能力的团队并不多,能够开发出这种品质的游戏并不是金钱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开发团队所累积的大作开发经验;
市场需求的稀少
似乎网上大家经常吵吵中国为什么没有3A大作,但其实端游在中国已经在2014年前后经历了下滑期,现在占据主导的更多是移动端游戏。现在大家去看看版号申请的审批,几乎80%-90%都是移动端游戏的版号申请,PC、主机游戏的申请寥寥无几。
资本是逐利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多数玩家的还是集中在移动端,中国PC、主机游戏玩家始终都是少数。中国有足够实力开发这类游戏的厂商,也只有那几个大中厂,但他们大部分都是互联网出身或者传奇年代熬过来的页游厂商,要么不会考虑投资“尚未被市场验证过的PC、主机市场游戏”,要么是安于页手游所带来的红利。
的确有不少正在开发这一类游戏的厂商或者工作室,但是资金链的匮乏和技术力储备不足,让他们的产品很难让,已经被欧美、日本厂商养出不差的游戏审美的玩家们,去接受明显有落差的游戏。别的先不谈,《神舞幻想》的RPG回合制对战就被诟病过(不过这款游戏本体的问题不止这一点)。
市场需求的匮乏以及企业本身不具备“游戏企业的血统”,让中国许多厂商没有闲工夫,去花时间慢慢地做试错、积累,就算自己的团队有耐心,不仅资方没耐心,这些年习惯直接骑脸喷厂商的玩家也会让团队招架不住。
策划经验的匮乏
我记得在Gamker(在b站驻扎的游戏媒体)宣布要开始做游戏后,有人看着他们2D平面游戏设计的草稿图,上来就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都组建团队了,还要去做这种2D横板的冷门简陋游戏?”
制作游戏,并不是拉了几个美术、策划、研发,大家一起努努力就可以做出一个《巫师3》的(虽然也有个策划当年大言不惭地说,给自己CD Project(下面统称CDP)的配置,3年也能做出一个《巫师3》)。
我们可以就从CDP的成长史看看,《巫师3》怎么出来的。
首先,CDP的两个创始人是做发行出身的,两人从进口正版游戏在波兰国内销售,在当时盗版横行的年代,CDP是波兰唯一一家正版游戏发行公司。由于盗版猖獗,CDP一直没有赚到太多钱,直到Bioware制作的《博德之门》面世,这款文本量超十万的游戏让众多盗版工作室扛不住,CDP此时挺身而出,接下了《博德之门》的本地化及发行的工作。
逐渐壮大的CDP成立了游戏研发工作室,并购买了《巫师》系列的版权,开发出了第一款游戏《巫师》。当然没这么顺利,第一版的《巫师》根本无人问津,高昂的开发费用几乎让CDP工作室解散,直到合作伙伴Bioware向他们免费提供了“无限”游戏引擎,并给予了技术指导,才让CDP的《巫师1》制作出来。
大家以为《巫师1》发售之后,CDP就顺风顺水了。没过多久,《巫师1》的发行商雅达利便要求CDP在制作《巫师2》的同时,再开发适配下世代主机的《巫师3》。CDP自然不乐意,撕毁合同专注制作《巫师2》,这个选择让他们失去了雅达利这个投资方,让项目处在停滞状态。最后是创始人收购一家IT公司,对赌互联网股票后才获得了继续制作《巫师2》的资金。
一直稳扎稳打的CDP,也是经过了“代理发行——>开发失败——>重振旗鼓”的漫长流程,《巫师》系列的打磨,无论是剧本还是系统框架,都是充满了坎坷的。
游戏开发是时间+金钱不断累积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只要拥有金钱和团队,两三年就能解决的东西。《巫师3》的问世,让CDP从1994年走到2015年。你想让这个世代才着手这类高品质游戏开发的中国策划们,花两三年就做出来这些游戏吗?
知识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实践永远只能站在自己走过的路上。
但是我并不认为中国市场无法产出这类游戏
虽然从上面3点来看,中国目前产不出你们想要的开发世界或者3A大作,但是这些东西已经开始处在萌芽状态。
还是从3个角度来说:
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米哈游这样的公司,在技术领域(划重点)有了很深的积累。先不谈策划能力,我们至少已经在《原神》、《光明记忆:无限》等游戏中看到了中国游戏行业技术力的发展。
这几年,技术力这一块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所以距离能在国产游戏中拥有3A级视听体验不会是很长远的梦。
市场
从玩家角度来看,在2012年游戏机禁令才解除,主机、端游市场浮到大家视线才10年不到的时间,这些游戏的热爱者却越来越多。单拎机核网出来,这一类玩家的确仍然属于比较小众的状态,但是信息的流通让这个圈子的用户越来越多(尽管有不少云用户),这类游戏用其自带的高品质不断地凝聚着已有玩家,同时也在吸纳着新生代玩家。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式家长》、《太吾绘卷》等中国游戏在steam上销量惊人,腾讯的NEXT Studios前段时间发售的steam游戏《Unheard》、《只只大冒险》,也代表头部厂商也开始关注足够与国外市场竞争的精品游戏开发,前两年的版号停发,也促使一直安稳于国内温室的中小厂把精力放在了与国外优秀产品厮杀的战场中。这些都是中国游戏市场,整体从“增量市场乱局”向“精品细分领域”前进的利好信号。
策划
近期优秀的游戏逐渐出现,代表着中国游戏策划人的整体策划能力开始逐渐提升。
前几天《光明记忆:无限》作为微软下世代主机第三方游戏的首发,惊艳四座;河洛工作室开发的《侠隐阁》也在Steam上斩获了96%的用户好评;嘉元自主研发的《紫塞秋风》也宣布将在7月10日于Steam开售。
《mhw》的引进(虽然死了)、switch的代理,让不少国外的好游戏逐渐涌入中国市场,一方面让中国的游戏人们可以0距离与大作竞争,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策划意识上有所提升(抄袭上的提升是走不长远的(我就不点名了))。
中国游戏市场其实并不会由于题材的限制卡死策划、制作的命脉,过去过于温暖的游戏市场才是致命点。如今市场打开,新生代游戏人也开始涌入游戏业,中国游戏的研发未来肯定是可以逐渐跟上国际游戏市场的脚步的。
如果将中国游戏市场的发展用CDP的成长史来比喻的话,中国游戏市场还处在CDP当年开发第一版《巫师》的状态,而过不了多久,我们会拥有自己的《巫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