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生的九零后

“80”后、“90”后们,你们收入多少才敢生呀?

01

单位有个工程项目,中标工程队聘请了相关部门的几名监理人员,其中有个帅气、高个子、大男孩特别引人注目。

因工作关系,我经常跟高个子男孩有所交流。他是“90”后,爱好健身、旅游、美食……注重保健,养生理念强,生活品质要求高,追求小资情调。

小夫妻俩每年都做收入支出规划,他们的工资收入主要用于日常消费,用于旅游。计划每年到一个国家旅游,没有存款意向。攀谈中得知,他们结婚已经四年了,俩人是丁克族。

闻听丁克,我震惊又好奇,看着大男孩一脸的淡定神情,缓缓讲述着他的理念:我们的收入刚够养活自己,哪里有多余的钱养孩子?自己都没活好,怎么能有能力养孩子?孩子跟着我们也是受罪。

这样的理念在我们这个“六线”小城镇,根本无法被人理解。小夫妻俩还都是独生子女。

问及他们俩的工资,回答俩人月收入过万。这在我们当地已经算不错的收入了。

消费标准不同,小夫妻俩感觉养孩子成本高,会降低他们的消费,因此做出了丁克的决定。

我还不死心,对其丁克不理解,问他双方家长的意见。他说:“刚开始父母都不理解,各种劝,七姑八大姨也轮番上阵。时间久了,劝说无效后,也就由着我们了”。

02

说起单身,我表弟“80”后,至今未婚,成了我们家的“老大难”,一到家庭聚会,大家都会在不经意间提到他的婚姻问题,此时家庭聚会便成了“家庭规劝会”。

有语重心长的劝说、有苦口婆心的开导、有旁敲侧击的举例、还有风趣幽默的点拨,各种招数变着花样来。

表弟心态好,始终都笑嘻嘻应对,俏皮话一大堆等着你,大家也都拿他没办法。

他月入近万,有车有房,生活丰富多彩,爱好健身、旅游、玩架子鼓……业余时间还做做微商。朋友圈经常晒健身、晒肌肉、晒演出视频,还时不时发发抖音、发发微商广告,日子过得充实而洒脱。

表弟吃饭几乎全靠外卖,家里闲置物品堆积如山,各种饰品玲琅满目,网购上瘾。简约风格跟他不沾边。茶几上的小食品,应有尽有。单身的日子过得悠闲惬意。

我小姨都六十好几的人了,这些年可没少焦虑,眼看着街坊邻居把小孙子、小外孙一个个拉扯大,送进幼儿园,又接送上小学,她心里一定不是滋味。

小姨夫心态不好,郁闷之余,在小区附近买了一套六十平方的住房,从家里搬出来居住,为的就是不想看见经常回家蹭饭的儿子,眼不见心不烦。

表弟选择单身不婚,哪里谈得上生育,小姨抱孙子的愿望一年年被拖延,遥遥无期,我们的宽慰也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

03

据新京报报到:

《中国统计年鉴2017》展示,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相当于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

这届年轻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钱都用来取悦自己了。

一个人生活,更要对自己好。单身青年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往往更高,他们的衣食住行推动了“单身经济”的繁荣:迷你小家电、外卖、宠物、小户型都颇受追捧。

这届年轻人真的很敢花,工资过万的人是少数。开通花呗和京东白条的人却不少,透支性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方式。他们活在当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90”后短期消费贷款超过3亿元。

2018年中国超三成“90”后,每月收入一半以上用来还上个月贷款。近三成“90”后不能按时还款。

2017年中国“90”后主要消费场景比重:

购物53.5%

餐饮13.6%

娱乐9.4%

住宿9.2%

出行7.3%

游玩7%

消费理念不同,消费尺度很难拿捏,消费没有标准,也无法简单用对错来评判。

单身、丁克也都是一种活法。

我弱弱的替独生子女的家长们问一句,“80”后、“90”后的孩子们,你们到底收入多少,才敢生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敢生的九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