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了,你还敢去大胆追求理想的爱情吗?

爱情是未来美好的样子!

(一)

人总有一种过分看重自己或过分赞美自己的倾向,于是不免对自身产生过高的期许和同等程度的失望。

对于Tina而言,爱情里的期许和失望总是并驾齐驱,期许有多狂热,失望就有多宽大。她说:“我等待着我心目中的7分先生,他不需要10分完美。七而上,一分由我添补,一分因爱而生。于是便有9分,九而知足,便十足幸福”。

如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积极的追逐。虽然Tina自己也无法言喻七分是个如何的概念,但在她心里某个角落的朦胧处,有一种模糊的触发器,能感知到七分先生的存在,即使只是擦肩而过,也会触发连锁反应。一旦触发,她会毫无掩饰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哪怕成为别人口中的傻子。

有时候,对于自己的执念,Tina自己也无法言状。但她坚定、勇敢的寻找着自己心目中朦胧处的朦胧美,时刻准备着连锁效应被触发。哪怕每一次触发换来的都是伤害,哪怕总是在苦中求其乐。

这些年,Tina的身边总是弥漫着一种不理解的声音。她虽然极力的不去听闻,但这些年来总会受到质疑,责骂,甚至讽刺。

首先,是父母的不理解。23岁以后,从大学毕业那年秋天开始,母亲就开始热情关心她的感情生活。与学生时代不许谈恋爱的义正言辞不同的是,母亲转而温情以待,开始鼓励Tina快速的投入到爱情,甚至是婚姻家庭中去。

起初,母亲只是旁敲侧击,简单的给Tina讲述邻居及亲友家中xx结婚并幸福生活的故事,或者诉说自己看到别家小baby时自己心中言不尽的欢喜。最不过也只是偶尔询问Tina的感情现状并鼓励其与人相爱。

后来,Tina25岁生日之后,母亲的态度变得更加急切,开始为Tina的幸福开始奔走张罗。母亲不断的给Tina寻觅合适对象,并发展了庞大的由七大姑八大姨组成的选胥队伍。

敷衍,最后变成了对抗,变成了不理解。母亲开始抱怨Tina对自己作为的不重视,不理解Tina30岁了还孑身一人。有时,甚至怀疑她的取向与能力。

其次,是身边同学朋友的不理解。30岁了,身边的人陆陆续续结婚生子,在婚姻的围城里或幸福或不幸,都会跟Tina语重心长的说一句:“差不多找个人嫁了吧,一个人的生活太累。女人竞争力的价值曲线总是向下的,结婚宜早不宜迟。”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有时候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但她一直怀着对美好爱情的期许,她很知道自己所谓的倔强。“七分先生,如此而已,总会等到的”,面对不理解,她总是如此告诉自己。

(二)

“情欲的固持是一种痴处,来之已久,挥之不去,我喜欢,这与你无干。”

“你愿做你的痴人,可我却不能成为你痴想中的主角,我有我的生活,我们并没有交集。”

“以前,我们素昧平生,两个生命如同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各自的轨迹上,平行舒展。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们相识,它既已来,不能阻止,不受控制,我愿成为那痴人。以后,我定能与你为伴。”

“你愿成为那痴人,你有你选择,无可厚非,可我并不如你那般被爆裂的情感左右,我很清醒,我只想一个人坐在直线的前方欣赏风景,直线的相交注定是个错误,你不该来打搅我。”

“风景注定是风景,终究会匆匆的一闪而过,可直线,即使不能相交,但总会一直伴你左右,陪你舒展。”

“匆匆一闪而过的是风景,可于我,直线之外的一切皆是风景,直线如此,你亦如此。”

“直线也好,风景也罢,既已降临,何不停下来欣赏,哪怕只是片刻,那也十分美好。”

“片刻之愉,于我并无益处,我不想欣赏,来不及欣赏,我只是这中途风景的一个过客,都并不互为目的地,停下来只会徒增无意。”

“不去欣赏,不用眼神细细体味,你又怎能知道,这只是风景,而不是目的地。稍作停留又有何妨。”

“我早已说过,这只是风景,尤其不是我欢喜的风景,我已看清,停留注定是浪费。”

“未经心灵碰触,又怎谈浪费,何况之前并未诞生有冲突感,需要的只是换个角色,继续这欣喜与相悦,既已这样,何不去遵从?”

2018年4月1日Tina向刚认识三个月的果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意。三个月前Tina接手某产品的品牌策划项目,果先生作为甲方负责人,与Tina对接。起初,他们只是工作上的来往,但慢慢的他们开始私下联系。

Tina发现果先生对自己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有很多共同话题。从工作、生活,聊到文化、艺术、哲学,他们总是能聊很久,聊很嗨。有一次,他们为了争论星巴克咖啡算不算咖啡的话题,特地赶往无星巴克的国度意大利,在街头品尝一杯一欧元的Espresso,然后意兴而归。

果先生满足了她七分先生模糊框架体系中的系列要求,Tina心里的感受器被触发。于是,她毫不掩饰的诉说了自己对果先生的情感。

可是,果先生拒绝了Tina,就在4月1日那天。而那天,是Tina30岁的农历生日。

勇敢的表达自己,这是Tina送给自己30岁最好的生日礼物。

(三)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这是《三体》中Tina最喜欢的句子,它最能引起Tina的共鸣,而这句话也总让她陷入长久思考而不能自己。

她积极的渠追逐自己的理想爱情,却让自己遍体鳞伤。“这样对吗?”她这样问自己。

做一个积极的人。这是Tina刻在自己骨子里的信条,一个很朴素的生活态度,也是自己能想到的对“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最好的注解。于是,她总是积极的追逐爱情,积极的面对着一切。不理解、质疑、伤害,她觉得那些不美好都是暂时的,都是积极到消极的暂时性过渡。

就好像是在一个转盘上行走,挫折即是离心力,它一直都在,若不注意,它便成为羁绊,使你偏向边缘的一侧。但只要别乱了节奏,保持好重心的平衡,用积极的心态给自己的脚步注入向心力,慢慢的,向心力平衡了离心力,你会发现,生活依然美好。

在感情的世界里,Tina总是用这种积极的心态,来填平介于她两段平静生活之间,偶然间穿插的爱情沟壑,而每次沟壑的爆发必定伴随的是七分先生的出现。她已习惯。

Tina说,她最羡慕《浮生六记》中沈复与陈芸的爱情。二人从怦然心动到举案齐眉,从诗词歌画到柴米酱茶,从衣食无忧到布衣蔬食,从沧浪之亭到颠沛流离,始终相扶相依,不离不弃,至诚至爱,即使是清贫的日子也过成了一首诗一般。

而在沈复眼里,芸是那个自己愿意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仅作为二人往来书信之用的最特别的远方笔友;是那个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惜的最懂自己的同窗;是那个着自己衣冠与己同游的的知音;也是那个因贫困而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的爱妻。知音难觅,患难难共,爱情难寻。这样的芸谁不爱。

林语堂说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而在Tina看来,芸是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女人。每天被爱情供养着,与夫同吃同游,同诗同赋,同苦同乐,似玩伴,似手足,似挚友,又似师徒。Tina羡慕芸,也想成为芸,但她深知自己远不如芸,只能把芸作为自己爱情世界里的精神图腾。毕竟,如此让人艳羡的美好爱情,有几人能与之作比呢。

对于果先生的爱恋,是来到上海后,Tina第三次从心底里感知到七分先生的存在,毫无征兆,毫无掩饰,毫无保留的感情触发。虽然换来的是果先生的逃避与婉拒,虽然后来她得知果先生已有家室,但是她并不为自己的作为感到懊悔。因为这是真实的自己,她尊崇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迸发。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果先生的出现只是匆匆的一闪而过,让她来不及完成对七分先生向九分的升华。相同的是,它们最后都无疾而终,没能触达自己心中期待的美好世界,进入到婚姻的围城。

但Tina仍然积极的面对着身边的一切,所有对于三十岁仍然单身的不理解Tina都全盘接受。面对爸妈与至亲好友,她会耐心的表达自己,讲述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对婚姻的态度,即使被责骂,她也无怨,因为爸妈和自己一样,都惟愿自己嫁给爱情,获得幸福。

而面对别人,不理解,便由它去吧。

三十岁了,她更坚定了自己对目标的追逐。三十岁,才三十而已嘛!Tina的内心始终为她的七分先生预留了一角空间,她依然随时感知着七分先生的存在。

30岁,Tina并没有被现实束缚,没有向命运低头。经历过伤痛后,她选择把自己打碎重组,积极的迎接着她心目中七分先生的到来。

爱情是未来美好的样子。30岁生日那天,Tina更新了朋友圈。

我是上上,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了,你还敢去大胆追求理想的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