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晴天
文|深海梦影
昨晚,我和爸爸的朋友一起聚了个餐。他们喝到高潮的时候,一位叔叔举起酒杯,对我说了一些肺腑之言。
酒喝得有点高,情绪有些激动,叔叔说完一席话已是泪流满面。话说进心坎,我亦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叔叔是混官场的人,但不求升官,亦不求厚禄,只求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在混乱的社会,像他这样能够始终做好自己,坚守初心实在太难。
早就听爸爸说起过叔叔,初见就认定彼此是志同道合的人。叔叔说了一席话,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要始终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做不到,那就孝敬父母。
这样的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过无数遍。而在这夜,细细品味,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人生悠悠数十载,缘分不过几十年光阴,且行且珍惜。
叔叔说,父母根本不求你混得多么风光,只求你平平安安。在他们这里,你始终是个孩子。
是啊,子女离家在外,寝食难安的是他们,心存惦念的是他们,不动声色的也是他们。
平日里,不超过五分钟的电话,总是以还有其他事为由挂断,只为听听你的声音,之后抱着手机久久想念的,是他们。
节日里,电话里传来熟悉的欢笑声,告诫你家里很热闹,你也要吃点好吃的犒劳自己,放下电话,关小电视机的声音,冷清清的房间里只有两个人的,还是他们。
春节前夕,打扫干净屋子,炖上一大锅平日里舍不得吃的肉,再苦再累也乐此不疲,一连几天在院子里踱步,早早就透过家门远远眺望公路的,也是他们。
叔叔问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以为活着是为了生活,我觉得生活比生存重要。经历一些事,看一些风景,觉得人间值得。
在这晚,我又收获了一个新的答案。叔叔告诉我,人不能为自己而活。要为父母,为子女而活。
或许当我为人母亲,才能体会到这样深刻的道理。年少时,总是觉得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书上也总是给我们灌输,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孝敬父母大可不必多说,我却还是不能明白,为什么只能为别人而活。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路要一步一步走,去生活,去探索,去求证,去感悟。
叔叔喝得尽兴时说,他从来看不起那些名利双收,却不把父母放在心里的人,即便混得风生水起,那又怎样。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我这样的年纪,不能理解高官利禄,不能理解衣锦还乡,只知道年华易逝,百善孝为先,该多陪伴父母。
前些天,朋友说她一直纠结一个问题:快放寒假了,是该回家还是该留在外地做寒假工。
我想都没想,直接回复了她。我说,回老家吧,陪陪妈妈,你妈一年就等这么几天呢。
后来她没说话。我知道她有别人不能理解的苦衷,包括我,亦是不能感同身受。
朋友在外地读书,只是来回车费就够一个月的饭钱。家庭条件又不好,母亲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她平时在学校里省吃俭用,打点零工,供自己上学。
当初念大学的时候,她执意选择了远方,可谁又能想到,念到一半,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故,家庭的负担全部压在她的身上。
用她的话来说,得靠我挣钱啊,光花钱不挣钱怎么生存。
我还是一个劲劝她,路费不是问题,没有钱咱们再想办法,挣钱也不差这几天,还是希望她回家过年。
过了两天,她买好票,拍照给我看,我这一颗心也总算沉了下来。
我一直没告诉她,阿姨总是给我发微信,问我关于她的近况。阿姨每次都说,你们俩关系最好,她什么事都给你说。
我每次也用语音回应阿姨,让老人家放心,每次阿姨都是秒回。我也总是叮嘱朋友,有事没事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去过她家好几次,她们住着简陋破旧的老屋,养了一只毛打结的狗。最后一次去她家,是在叔叔走后,院子里堆叠着旧物,墙角生着半人高的杂草,就连狗也表情呆滞瘦弱一圈。
每次阿姨给我发微信,我似乎都能看到阿姨面向窗外,眼神空洞,茶饭不思,坐在炕上发呆,从日出到日落,从天亮到天黑。
尤其在冬季,不用忙于农活的时候,一分一秒更是度日如年。
冷清清的房间,掉了漆的柜子上摆放着照片,房间角落的遗物。手机放在旁边,困了就睡一觉,实在饿了就扒拉一口饭,时间溜走,就这样打磨时间。
她一定盼望着木门嘎啦一响,随后听见行李箱摩擦地表发出带有粗糙感的响声。然后赶快起身,走出院门,接过行李,准备一桌饭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眼看着过了元旦就该放寒假了,忐忑地猜测着闺女今年回不回来。
而朋友经常对我说,回不回家都一样,回去了就是待着,无所事事,不如挣钱痛快。一回到那个地方就能想起一些悲痛的事情。
有时也会说,她回了家,阿姨看起来也没她想象中快乐,甚至两个人经常引发争执。
可一菜一饭不会骗人,烧旺的炉子不会骗人,加厚的棉被不会骗人啊。
她心里想的,全部都是如何才能让你快乐起来。她看见你低落的表情,会自责,会愧疚。她从未埋怨过你,是你让她学会了成全与沉默,她才忘记了该如何表达。
希望你过得好的,是她;希望你回家陪伴她的,亦是她。
内心的矛盾唯有化成一点一滴的等待,等到月光送走了太阳,等到四季又是一个轮回,等到头发布满青丝。
或许每位父母都是一样的,从来不求子女大富大贵,只愿平安喜乐,多回家看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