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聚焦段落,体会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2.运用所学方法,鉴赏《昆明的雨》第八、九段。
教学重点:聚焦段落,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鉴赏《昆明的雨》片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语段导入
1.出示句子,导入课题。
什么是接近一个作家的可靠途径?——语言。(汪曾祺)
2.教师讲文段,学生补白。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汪曾祺。
片段1: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很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
追问1:接下来作者写的什么?(学生猜,教师出示原文)
原文: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
追问2:从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头儿?(幽默风趣)
片段2: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人雅士所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栀子花:“!”
原文:栀子花:“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管得着嘛!”
教师讲语段,学生补白。再说汪曾祺是一个怎样的老头儿?
3.提出学习任务。(板书:汪曾祺 昆明的雨 )
二、聚焦文段,品味语言
(一)删一删,品读趣味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1.生齐读原段。
2.删去“笑话”,再读。
3.从内容上,分析“笑话”的作用。
追问:1)“火车之慢”折射出什么?(自在安闲,地理景观独特)
2)“鸡枞随处可见”传达了什么?(生活气息;物质富足)
明确:从内容上,描述了昆明人跳下火车捡鸡枞,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的小场景,反映了昆明人自在生活状态、物质的富足,还展现了云南独特的地理景观。这与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截然不同。
4.从形式上,分析“笑话”的作用。
链接:笑话来源于生活,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
明确:(1)跳下火车捡菌子,富有生活气息。
(2)火车再慢,跳下去捡菌子都是有风险的,将生活小事夸张化,表现了昆明人的幽默。
小结:作者宕开一笔插入一个极富生活气息的小笑话,展现了昆明独特的风土人情,表现了昆明人的幽默,别有一番趣味。(板书:趣味、生活气息)
(二)换一换,品读滋味
1.学生勾画并朗读描写干巴菌的部分。
2.读一读,初品滋味。读出什么情感?为什么要读出这种情感?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这种东西也能吃?!
……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3.换一换,再品滋味。
改文: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4.再读,回味滋味。
小结:短短两个句子,对比感叹,比出了美妙滋味!这就是汪曾祺的语言魅力,有滋味!(板书:滋味)
(三)改一改,品读韵味
1.一改,初品韵味
原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改句:牛肝菌颜色像牛肝一样,滑嫩鲜香,很好吃。
明确:原句,四字词,用语极为凝练,典雅别致,读来韵味十足,仿佛在仔细端详牛肝菌一般;改句太过直白,不够简洁,读来缺乏韵味。(典雅凝练韵味)
2.二改,再品韵味。
(1)比读原句和改句,体会短句的妙处。
原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改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原句突出强调牛肝菌的四大特点,突出它的美味好吃。)
(2)创设情景,再品短句的妙处。
想象作者回忆吃牛肝菌的感受,体会牛肝菌从唇—触齿—舌头—回味—交织的过程,体会牛肝菌的美味。
(3) [endif]换读:滑—嫩—鲜—香,很—好吃。读出无穷回味。
小结:短短四个字,三个标点,一字一顿,构成短句,语气舒缓,简洁明了,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却韵味十足。(板书:韵味、直白平淡语气舒缓)
(四)改一改,品读情味
1.比读原句和改句,体会逗号的好处。
原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改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寻常逗号,强调突出,尽显美味和情味。)
2.资料补充,深悟逗号的妙用。
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炒猪血(云南谓之“旺子”),常备的菜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一只鸟来!——汪曾祺《七载云烟》
小结:王安忆说:“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小小的逗号,隐含着联大生活的清苦,传递出联大学子的达观,还有回忆时过滤了苦味的留恋怡然,情味浓浓!(板书:情味)
3.再读句子,品味深情。
(五)总结
刚才,我们运用改一改、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从笑话谈起,聊到了问句、四字词、短句、标点,深切地体会到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初读如水,再品似酒,遣词造句看似直白质朴,平平淡淡,如话家常,但细品慢嚼却别有趣味、滋味、韵味、情味,真是“淡而有味最是美”!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幽默风趣、率真可爱的老头儿。
三、迁移练习,再品语言
运用所学方法,品读句子。
1.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本句语言“平淡有味”,请简要分析。)
2.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此处“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可否删去,为什么?)
3.“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可否删去不写?请说明理由。
4.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此处“!”可否改为“。”,为什么?)
四、自主命题,回味语言
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语言体现了“淡而有味”的特点。请试着找出一句或一段,从句式、用词、标点等角度命制一题,赏析语言的美妙。
五、总结
汪曾祺的语言就像昆明的雨一般,是丰满的,你看,笑话充实文章,增加趣味;是使人动情的,你看,问句情感浓烈,富含滋味;是使人舒服的,你看,逗号滴答滴答,下下停停,停停下下,饱含情味!
板书:
作者:夏玉燕
编辑:涂慧
审核:工作室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