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我和读书会的那些事儿---线下活动策划

       读书的时光就是吸收灵感的时光,而阅读一本本好书的时候,就仿佛给自己种下一颗颗种子,日后你会发现这些种子会发芽长大,成为你成长路上重要的养分,在一次次不经意间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感恩 老天赐予我这份使命,可以和一群伙伴们成为了 “全民阅读”的引领者 推动着这个城市(厦门)的全民阅读,无比荣耀同时也深感重重的责任  这份使命 正在推动着我  不断地用心 学习、成长、用心地去思考、沉淀 这一路的挑战和突破中,给了我不断的勇气和无限地可能 ;  

     今儿是大年初二,这是我和先生结婚后第11个年头陪婆婆回她的漳州娘家,同各位亲戚们聚餐后,我和荞提前离开 回到酒店,刚一进门就接到同事花花的电话 ,听着 电话那头她的感冒声,想起大年三十她在工作内部群里说她感冒了 她说她爸她多喝水睡个觉 起来就好了,将近一年的相处,我懂得这个孩子 是在表达:爸爸对我的生病有点儿轻视 我需要爱 需要关心   我还是感觉到了这股需要 于是我在群里号召小伙伴们一起给她一个拥抱;刚才的铺垫 我想表达的是:现在是团队的假期时间,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儿,正常情况下工作上的同事是不是特地给我打电话的;我看到来电 那一瞬间  也本能地发出疑问?什么事儿呢?

     电话那头的花花 有点儿着急地跟我表达了她的需求:兰兰 ,我初中同学明天聚会  哎呀 我好累 同学们都不肯帮忙,然后她们对我安排 的一些流程 表示不赞同 大家觉得太硬 太商业了 ;我能感觉到她的着急,以及不认同感  ,我问她:你的流程都是怎么样的呢?

       花花跟我介绍大致同学聚会的流程 1、才艺表演 ;2、破冰:自我介绍(现在在哪?结婚了与否?几个孩子...)3、邀请几个同学做这几年成长的一些分享;4、资源的分享;5、合照;整个聚会大概是2个小时左右,花花现在遇到的问题 是:同学们觉得流程太商业 商业在要大家分享这几年的成长,可能也没人会愿意分享 ;可能 氛围是很冷场的;

      我先谈谈 这个流程给我的最直接的感觉:首先:聚会的对象 多年未见面的初中同届的同学,我们都知道初中毕业的同学 有两个最主要的走向:一个是可能初中读完就没再继续读了 ,早早的出社会的同学 ,目前这个社会来说 初中学历的人群 整体的认知水平是偏弱的; 第二个是可能继续读高中再读大学 ,也可能是读完高中就没读大学的同学们,所以从人群的分类来说 是很杂的,虽然现在我们不再以学历来作为评判人以群分的标准,但是至少 目前 我们还没有办法来给这个同学会的同学们进行很好的人群归类,至少从学习力认知层面上 很难判断;所以让他们去进行 成长的分享 这个是有一定的挑战;   

    在此, 我打个比方:比如说读书会,会加入读书会 会愿意花时间来参加沙龙的书友们 ,至少他们有个共同的标签:对个人成长有提升要求的人群,那么这群人,势必 他们也爱分享 ,所以经常我们参加读书会沙龙 一到破冰或是分享环节 ,书友们都是一个个侃侃而谈 一个比一个更为出彩,更为出口成章;所以针对不同的参会人群 做不同的主题是一个活动的核心,再针对这个核心来做一些延展

     对于人群参差不奇的聚会 首要 考虑的是顾及所有参与人员的感受 尽量不出现 :这事儿 与我无关的感觉! 因为这个感觉会直接影响到 整个聚会 的氛围——冷场;

      所以我的几点建议给到花花 ,1、可以抛些学生时代的有趣回忆的问题给到同学们:比如,说说你初中时代最难忘的那件事儿 /或是最难忘的那个同学(男生、女生)/那个老师等等通过抛出这些问题 ,把学生时代的回忆慢慢拉近,场域慢慢暖 了 ;2、再组织一些 团体的活动  可以事先 分组 在这个组里有个相对活跃的带头人 ,小组可以以积分 为胜负的评定标准 ;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团体的活动来 是让大家 相互认识、相互合作,因为毕竟是同届的初中同学 ,可能是大家是相互知道的 有点面熟的 但不认识的 通过团体的活动 至少聚会结束了 他们还是可以留下些共同经历过的场景;3、等氛围暖起来后,彼此的链接有了 可以让每个人分享下 对未来的一些期许;

    在这里 感谢花花对我的信任  隔着电话一头 我能感觉到 她对这次活动的用心同时 也担心活动呈现不出自己及同学们期待,在关键时刻 她能想到我 这也是让我还蛮感动的 ,借此机会 我也发现 随着自己经历读书会的活动越来越多,现在对不同类型的活动 敏感度 也越来越强!

       以下思维导图是我这一年来 针对活动归整的一些活动的要素 希望大家可以多给我一些建议,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地在经历中去总结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 我和读书会的那些事儿---线下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