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人的一生中紧要处仅有几步,那又怎样?

遇到一部好的书籍,就会一口气读完。最近正在看陆步轩的自传《北大"屠夫"》(由之前出版的《屠夫看世界》修订的)。之前对他的事迹有点了解,这次通过读他的自传,完整地了解到作者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觉得有很多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和借鉴、反思的地方。

书中描绘的一些场景,读来倍感亲切。一是由于作者生活的关中地区的一些风俗和我们当地类似,再就是通过他对过往生活的描述,父辈们(六零后)年轻时候的一些生活场景便活灵活现得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好像是某位父辈坐在我们面前,平静得讲述他们的童年、少年到青年的经历,以此来勉励我们珍惜现在的青春年华。

陆步轩为自己的新书做宣传

书中有对自己年少时代艰苦生活中一些趣事的描绘,有对自己大学时代意气风发经历的追忆,有对自己步入社会后屡屡碰壁后的反思。最终作者没有沉沦,真实得活着……

在作者身上,我读出了陕西关中男人身上那种“愣”,不服输的精神。作者毕业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系上前几届毕业生都会被分配到首都的某个单位,但作者毕业后的派遣证却被开到原籍的人事局,参加第二次分配。他当时就感觉仿佛做了一场梦,梦境被彻底粉碎。在首都学习了四年,最后又打道回府。作为当时心气颇高的作者,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回到原籍后,在多次碰壁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当地的一家柴油机配件厂落实了工作。读到这里,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至于为什么作者毕业后人事关系被转回原籍,作者隐约得表述了原因。只能说在时代的大转型过程中,有时面对个人的际遇会很无奈。作者毕业时正好处在了各方面变革较剧烈的时期。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而作者的毕业分配,在计划经济时代,无疑是其人生的一个紧要处。当时人事关系回到原籍,再加上作者工作落实得不是很顺利,年轻的作者当时的失落感该有多大啊!

当年陆步轩在肉店前的照片

在时代的洪流裹挟下,作者下海办过企业,搞过装潢。最初作者干工作的热情还是蛮大的,但慢慢的,屡次受挫,企业破产,装潢生意也失败,再加之作者的前妻也屡出幺蛾子,直接导致作者的第一段婚姻失败,随即作者患了一场大病,读到这里,让人痛心不已,命运为何要这般捉弄这个关中汉子!特别作者前妻的一句“当初就是看上作者的学历才嫁给作者”,让人倍感世态炎凉。面对打击,无所事事的他整天以打麻将度日。后来生计所迫之下不得已,在街头开了个肉店。坚持了几年,处境渐渐好转。

陆步轩在肉摊前切肉

如果说作者当初阴差阳错的毕业分配是他的一个命运拐点的话(正如作者所说,毕业分配时的一次错位,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赶不上,步步敢不上),那么后来的种种不顺利就和自身性格上一些不足有关。当然,作为读者我们不能够对作者当时的处境感同身受,对作者处境的低谷期的品评也不一定客观。至少可以从作者的经历上得到一些启发。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尤其是个人在大时代的剧烈转型面前,显得很渺小,如果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一味得执拗和抱怨往往无济于事,唯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或许能活出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像作者陆步轩后来经营肉店,踏踏实实,诚信立本,生意越来越红火,直到被同做猪肉生意的北大师哥陈生发现,俩人开始合作,算是开启人生的另一段辉煌。

(就这个话题欢迎大家在下方积极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屠夫”|人的一生中紧要处仅有几步,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