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大背景
近期中美贸易战的焦点是TikTok,特朗普签署总统令要求TikTok和微信45天内退出美国市场,随后又针对TikTok与微软的交易签发总统令要求交易在90天内完成交割,而像TikTok这样一个用户量庞大的APP,90天内完成交割是不可能的。
美国总统颁布的这个法令依据的是美国《1950年国防生产法》修正案和《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
美国《1950年国防生产法》修正案规定,如果有可靠证据表明外国投资将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总统可以阻止交易。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启用前提是美国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而美国目前有多个紧急状态同时存在),无需国会批准,就可以实施一系列的对外国经济制裁措施,包括并不限于限制外币交易、银行封锁、冻结甚至没收资产等。
2019年底开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在授意下对2017年字节跳动收购短视频应用musical.ly收购的审查(收购后改为TikTok)。审查结论认为该交易危害国家安全,必须否决。
CFIUS对“国家安全”的认定没有非常清晰的法律标准,且不需要有实质性的证据,完全基于政府机构的单方面评估。只要CFIUS认为一个交易“可能会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即可作出结论。并且CFIUS审查的结论和相关总统令,除去违宪审查外,不接受司法审查。而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即便提起违宪诉讼,美国法院普遍会选择尊重总统的自由裁量权。
美国不同于中国,是案例法国家,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这样一个结论,需要查到支持你这个结论的法条或案例,所有的法条公布后只有在案件中被引用才真正是法律。
虽然字节跳动声明要发起诉讼,实际上是利用诉讼程序拖延时间,希望可以中止总统令的实施,但很难使其撤销或废除。
封杀TikTok和微信直接获益最大的是Facebook的小扎!要不是因为美国的反垄断法,估计小扎自己就动手收购了。
那么为何一个一直号称市场自由化程度高的美国政府会行政干预市场竞争,直接驱除有外资因素的两个互联网公司呢?
有一个数据,2015年后,美国再也没有产生百亿美金以上的新贵公司,Google和FB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亮眼产品。
截至今年4月底,TikTok在美国的用户下载量为1.65亿次,约占其总人口的50%,美国是TikTok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场,月活跃用户在3000万左右,TikTok下载量和日活都呈上升趋势。而美国本土的同类产品没有一个强势的APP可以与它相竞争, TikTok做为一个线上短视频+直播社交软件可以说是在美国市场极为成功,这引起了美国互联网巨头的担忧与政府的恐慌。
虽然美国政府从来不公开承认,但种种迹象表明阿拉伯的颜色革命也好,很多国家的动乱政变背后,包括这次香港暴乱,处处都有美国政府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在扶持、鼓动、干预的痕迹。这次疫情期间美国政府直接出手,对于Facebook /Twitter/Youtobe这些美国公司旗下社交媒体上为中国说话、陈述事实的账号进行了几轮封杀。
美国政府能进行这些操作是因为美国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排前位,在互联网上有话语权。
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目前实际上只有中美两个玩家,你还能想到其他国家的社交类软件吗?
2017年时FACEBOOK在全球119个国家社交平台流量统计中占主导地位,而2020年3月的统计报告上,只在美洲和澳洲占有率超过了50%,短视频社交领域始终没拿的出手的产品。
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看到自己眼皮子底下冒出一个有中国基因的TikTok,从2020年第一个月开始,Tik-Tok就击败了老外们常用的WhatsApp、Facebook、Youtube、Instagram这四大软件,成为全球下载排名第一的APP。
无法靠正常的市场竞争有效狙击,自然要采取非常手段。美国是狼性国家,行为风格是D特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长期战略眼光。
之前网络社交全球格局是美国占领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在自己本土玩耍,美国进不来中国市场。可短视频是新兴市场,中国企业在本土搏杀之余,闯进了国际市场,开疆拓土,现在在美国的大本营也攻势猛烈。
美国靠在互联网上的绝对掌控力来掌控世界,现在杀出的TikTok让他感觉到了危险,万一中国也用他那些惯用的手段怎么办?为了避免对国民的社交媒体失去控制,重新掌控主要舆论平台,这次祭出了总统令这一大招。
在微软和字节跳动谈判时,直接要求把交易金额的大部分上交美国政府,理由是因为他们的禁令才有这笔交易,所以要收中介费。这简直就是流氓无赖的嘴脸,连虚伪的面具都不要了!
张一鸣 VS. 扎克伯格
国家是人的集合体,从一个国家政府的行为风格中可见在这个国家真正推崇的是什么个人行为风格,小扎会成为新贵,是因为他的行为风格与美国国家的行为风格一致,都是D风格占主导,追求极致的成功,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公司是人的集合,互联网公司更多的体现的是掌舵人的行为风格。那么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和Facebook的扎克伯格分别在商业运营中分别是什么行为风格?
张一鸣83年生人,扎克伯格生于84年。
扎克伯格2011年5月带领FB在美国上市,2012年春天张一鸣创办了字节跳动,并推出了若干款流量产品。
在小扎一战成名时,张一鸣还在创业中。
随着新基建跨越式发展,从3G到4G再到5G,互联网媒介从文字到图文到短视频,对应产生了新浪微博、微信和抖音三个国民产品。新技术从搜索引擎的天下到推荐引擎精准营销,也让在2012年底排众议将推荐引擎引入的字节跳动弯道超车。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扎克伯格的几次路线错误,给了张一鸣奋勇赶上的机会。
扎克伯格意识到自己错误后通过一连串的买买买,先10亿美元买了Instagram, 之后用更大的手笔买下Whatsapp,同时集全公司之力推把FB Message,最终拥有超级APP集群。
今日头条通过“手机预装占领B端+信息流广告创造利润”的方式形成了闭环,实现循环增长。
两人在这时的公司经营策略上都有很强的I风格,不停创新,内发创新或通过收购创新性新公司。
Facebook的企业文化是“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移动,打破壁垒)
头条的企业文化是“定高目标,快速迭代”
企业文化均为DI风格,目标导向,求快求新。
张一鸣和小扎都是运营驱动,公司推行狼性文化。两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惊人的一致,可是会出现目前的市场态势,是由他们的S特质决定的。
在收购策略上,张一鸣更倾向收团队,吸收初创公司的CEO加入,这些人综合素质都不错,张一鸣给他们匹配好的资源和方法论,运用了S特质,提供支持和帮助。而小扎更多是在二级市场上以一级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这使字节跳动的团队战斗力比Facebook强很多。
在Musicl.ly收购案上,两人相遇,小扎先出手,开出了价码是后来张一鸣给的两倍,可是Musical.ly的创始人阳陆育和联合创始人朱骏却选择了张一鸣。不是因为都是华人,而是因为张一鸣更懂他们!
收购区别是:小扎给现金,张一鸣给头条的股票!
张一鸣为了说服阳陆育曾经给他算过一笔账,Musical.ly在全球范围内最多能做到5000万日活,估值最多50亿美金。字节跳动当时的估值是220亿美金,预计上市翻3到5倍(现在头条果然估值千亿美金),如果Musical.ly跟头条换股票,阳陆育和朱骏等人将会获利更多。
张一鸣买下Musical.ly后保留了创始团队,让朱骏继续做CEO,将其改名为TikTok,帮其搭建推荐引擎系统,疯狂砸钱买流量,一天在Facebook上的投放上百万美金,相当于快手的一年预算,也就是一天上百万美金的投放。而Facebook内部觉得中国人是人傻钱多,不赚白不赚,没有感觉到威胁,等到他们推自己的短视频产品的时候发现自己为了赚点小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他们的产品已无力抗争,此时再在Facebook封杀TikTok已经晚了,羽翼已成。
张一鸣过去5年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堪称教科书级别。
眼见快手崛起,火山和西瓜视频双线夹击。
Musical.ly火线崛起,抖音马上像素级模仿,并在中国本土市场阻击成功后,反过来完成并购(甚至答应搭配资产出售的苛刻条件),并购后马上升级为全球品牌TikTok,在FB等对手反应过来前以All in的姿态倾巢而出,抢占时间窗口,最终兵临城下。
Facebook要想保持增长,需要拓展市场,增加流量池,而中国十几亿大市场可以让他们获得巨大的增长,小扎花费2500万美元请中国公关团队打造人设,然后我们看到他大肆宣传妻子是美籍华裔、给女儿起中文名,找中国保姆,教女儿先学中文;2016年顶着雾霾在天安门晨跑,到清华大学演讲,打造了一个极其符合中国人价值观的年轻人形象,白手起家、勤俭朴素、夫妻恩爱。每次有这种新闻都会伴随着另一个新闻,就是Facebook要进中国了。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小扎迫切的希望能进入中国市场,但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
在开拓新市场受挫的同时,Facebook本身创新乏力,没有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短视频应用。而被TikTok弯道超车,迎头赶上。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I特质缺乏是致命的,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就会走下坡路。苹果公司在失去乔布斯之后创新点乏善可陈,客户大量流失,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此次TikTok被扣上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帽子,各种消息都表明是小扎动用的国会游说力量。如果你看《社交网络》这部讲述小扎创业史的故事,你会发现这波操作太符合他的本性了。
电影中全片围绕两场官司展开,第一个是关于Facebook的由来,哈佛高富帅双胞胎兄弟看到他的能力,雇他打工搭建“ConnectU”的社交平台,架构是两兄弟的点子,他拖着进度,自己偷着开发了一个近似的平台,然后在上线后告知说我不给你们打工了。两兄弟不爽,后来把他告了,经过多年诉讼,2008年达成和解,最终和解是因为小扎想把Facebook上市,不能有诉讼缠身。
第二场诉讼,原告也是小扎的哈佛同学,在他开发系统时,给他提供资金支持,并负责财务和运营,但在小扎获得其他渠道的另一笔投资时立刻想把他踢出去。老同学占Facebook30%的股份,为了达成目标,他一边哄着老友继续为他争取商业资源,一边设计方案,用新公司收购旧公司方式增发股份,稀释老友股份,先是10%,然后到了4%,他是唯一一个被稀释股权的股东。老友一气之下把他告了,最后也是和解结案。小扎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不想让外界知道更多的内幕,毁坏自己的形象。
小扎充分利用了DC特质,设定目标,精密筹划。
张一鸣同样是技术出身,从大学开始就不断创业,不像小扎一样起步就很成功,在今日头条之前并没有什么家喻户晓的业绩。据字节跳动创始合伙人说,今日头条成立后张一鸣并不是负责技术,而是负责运营和市场开拓,展示了他的商业才能。他擅长整合资源,鼓舞士气,制定框架,并能听取建议。字节跳动鼓励创新,内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一个个拿到市场上去试,有潜力就加大资源投入,抖音、西瓜视频、火山视频等都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他调整组织结构亲自负责海外市场,虽然出现目前的情况,但他的行为极大的提升了他在公司内的威望。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者,张一鸣D目标明确,勇于承担风险,C制定框架,I鼓励创新,S为下属提供必须的资源。所以他的成功也是必然。
小扎在创业初期充分运用了D.C.I,但在企业面对新机遇新转折时,其潜在的问题浮上水面,其缺少的S间接导致他的团队更多的只是利益结合,不能有效调动团队的创新能力,导致其创新乏力,只能通过非市场手段狙击竞争对手,落了下乘。
如果小扎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的风格,未来市场业态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