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海经》里的描写?不是玄幻,也不是夸夸其谈

提起《山海经》,可谓是家喻户晓,里面很多故事都是妇孺皆知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这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些地理山川、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动植物、矿产药物等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像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山海经”被很多人所追捧,把它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更把里面的内容奉为圭旨,是一部传世的经典。

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显然是夸大了,更有甚者说里面的内容涉及到了澳洲、美洲,纯属无稽之谈。很多文史类专家对山海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观点也见仁见智,各不相同。笔者勉强通读了山海经,却感觉这本书没什么神奇,就是古代采风官员的情况汇总,涉及范围也不大,顶多就是古九州的范围。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大禹治水

追根溯源。关于《山海经》的创作时间,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最早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个人觉得太牵强,认为最早应该是在大禹治水时期。因为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当时的辅助官员跟随大禹走遍了九州大地,主要是考察水患情况,同时也会把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各种出产等进行整理汇总,才逐渐形成了“山海经”的最初版本。当时的版本应该是比较严谨可靠的,后来经过夏商周三朝的不断补充和演绎,掺杂了很多臆测和传说,才让这本书变得庞杂和丰富多彩了,也变得不再严谨和真实了。

编写过程。在“山海经”的创作初期,所能使用的文字不多,而且只能由少数人掌握,大概就是夏商周三朝的史官进行撰写。史官以大禹治水时的原始资料为主,不断补充一些采风官员上报的风土人情,才使得这本书内容繁杂起来。很多人以为采风就是征集诗歌,民间哪里有那么多经典诗篇,采风官到下面就是一个包打听,只要是有趣的事情都会被汇报上去。史官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甄别,不好分类的可能就都编进《山海经》里了。

云梦大泽

描述内容。《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不但描述了很多奇怪的大山,还出现了很多“海”。现在有关这些海的描述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一个个大湖,和真实的海洋不是一回事。在大禹治水的时代,遍地汪洋,海的数量有不少,难怪有人根据其中的描述,会以为祖先曾到过美洲。远古时期的计量方法跟后来差别很大,也无法进行精确测量,只能大概估计,其中难免有夸大的成分。当一叶孤舟载着大禹和他的随员,不分昼夜地漂泊在云梦大泽里,他们会怎么描述这个“海”的大小呢?几万里就随口而出了。何况,当时古九州的内陆湖确实很大,比现在的洞庭湖、太湖大多了。

异兽

再就是《山海经》里面无数的异兽,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存在,真的有这样的生物吗?有的,但这些生物远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奇异。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凡是异兽描写多采用替代法,把这些生物分解开来,不同的身体部位用不同的普通动物来类比,如马、牛、兔、鸟、蛇等,再组合起来就是一只怪兽了。这显然是乡民仓促之间看到了陌生的动物,在后来讲述时难免掺杂了自己的想象,口口相传后,最后被编写到书中,其真实程度已经没有多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山海经》里的描写?不是玄幻,也不是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