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说:解决问题,要跳出问题本身来看问题。就像门被锁上了,找不到钥匙,盯着锁看是找不到钥匙的。如果钥匙就插在锁上,也就用不着找了,是一个道理。
我的人生过得并不成功,本来是没资格对你说教的,也可能说得不恰当;但我们是一家人,你现在遇到问题,我们总得一起面对,想办法解决。
排除考公、考研这两条路,似乎眼下只有北师大录取你这一条路。倘若北师大不录取,那就只能本科毕业,并且学校还不给就业推荐表了。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倾注在一个毫不确定的点上,这真的很被动、很渺茫,想想就沮丧。
不管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讨论这个于眼前解决问题没用,且先不谈。
现在拿个笔,就像写别人一样,非常客观、公正、理智的给自己做个评价。
列出优点(比如本科985、口才好、文采不错、年轻健康、办事认真、能吃苦……)
缺点(比如大学期间读课外书少、遇事瞻前顾后,自乱阵脚,容易焦虑……)
利用优点,找自己喜欢的工作。
就算学校不给就业推荐表,你有本科毕业证,又那么年轻,还怕找不到工作?现在是个非常好的时代,信息那么发达、机会那么多,必然会有你的用武之地,你只是暂时没找到而已,继续找呗!
这样一想,是不是心里有底气、自信多了?似乎北师大也不是你唯一的赌注了?
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必太苛求指责自己。那些成功的大神们,以前也是跌跌撞撞很笨拙的样子。就像马云,俞敏洪当年高考考了三次;刘媛媛一心向往的北大本科,当年也是失之交臂;爱迪生发明灯泡实验失败1600多次。平常人可能连着失败16次,就完全被击垮,不想再试了。
拿他们举例,只是想告诉你,他们一开始也不是神话。面对失败,他们肯定也有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造成他们后来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一个是共同的:足够坚定,足够沉浸,足够喜欢。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苦行僧似的痛苦、坚持、累,在他们自己看来,其实并不累,只是因为热爱。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以后要经常周期性的自我反思、复盘、改进才能利于自己的成长,遇事不慌乱、不焦虑。
今天部委办要来面试,从容一点,自信一点,淡定一点。不卑不亢地向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得之我幸,失之我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后来女儿同时拿到了北师大和厦大的保研通知书,最终选择了厦门大学的财税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