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讲

亲爱的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将开启《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学习之旅。这是2018年秋季我在新网师选择的一门课程,当时担任着课程组长,每次在老师授课之后,都要整理课程综述。当时,我曾想如何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呢?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很感谢侯建华会长搭建的读书分享平台,让我们一起读书学习,一起探索幸福教育的秘诀。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作者陶新华老师,他是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0年,担任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19年。当然他还有很多其他的头衔,单从他的教育工作经历和心理咨询工作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这本著作将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亲爱的老师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整日处于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常常会有诸多困惑、委屈、不安等不明原因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仅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身边人的情绪,产生负面情绪反应,甚至出现想不到的后果。最近几年,一些老师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采取不当的手段处理问题学生,最后导致自己被处罚,身败名裂,这样的案例很多。那么,我们能不能用积极的心理看待客观的问题?从而让我们身边多一些阳光,少一些烦恼呢?陶新华老师的这本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无论是从理论支撑,还是实践应用,学习了这本书,都会让我们心中豁亮起来,不再纠结已成现实的问题,而是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让自己和自己周边的人从苦恼的泥潭中出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在这本书中,陶新华老师为大家介绍脑科学的知识,讲如何慧眼识人,如何积极投入,如何播种幸福,如何快乐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学生成长,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如何书写生命传奇,等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前言部分与第一章的前三节内容。一、前言先来了解一下“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但积极心理学一些核心思想,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儒家的“知足常乐”人生态度等等。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备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美好的处事品格。因此,我们接触到积极心理学,会觉得很亲切,学起来也非常的得心应手。在本书中,陶新华老师提到了两个重要的人物:德国的诺斯拉特•佩塞斯基安和美国的马丁•塞利格曼,他们两个是发起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诺斯拉特•佩塞斯基安认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基本能力”的挖掘和合理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积极目的。马丁•塞利格曼,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倡导心理学首先要关注人的积极方面。2012年5月,央视《读书》栏目,一连四期,读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幸福系列”书籍节目。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的一个更加重要的使命应该是让普通人生活地更有意义和更幸福,过分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忽视人类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心理学的关注焦点应当从心理疾病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提倡积极心理来帮助人类真正拥有幸福。塞利格曼和他的团队在全世界范围内50多个国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大量样本,得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24种积极的性格优势,这24种性格优势分为六大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升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真、善、美、勇、仁、礼、智的思想理念很相似。)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提出幸福有五个元素决定——积极情绪、投入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和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对照这五个元素,我们审视一下自己, 每个人都有拥有这五个元素的能力,但是否真正实践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积极的情绪就是愉悦、狂喜、入迷、舒适等感受。投入只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达到了废寝忘食、时间停滞、消失自我意识的状态。目标和意义是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朝着自己的目标走。第四个要素是人际和谐, 人是社会性的人,离不开与与他人的互动和相处,我们都很清楚,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身心愉悦,也是我们在单位开心做事情基本保障。中国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人和” 最重要。第五个元素是成就感。在《持续的幸福》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追求成就人生的人们常常会完全投入到他们的工作当中,也常如饥似渴的追求快乐,并在胜利时感到积极情绪,还有可能会更大的目标而继续努力。”马丁•塞利格曼指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人生,如何获得幸福的人生呢?相信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我们从中能有所收获。今天的学校教育需要培养的学生不应该是考试的机器,而应该是有个性,有灵魂得独立个体,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在信息大数据时代,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与资源,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也我们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战,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新的视野和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困难,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认识不够,或者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那这样的困难就成了我们的死结,倘若我们能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是来帮我们渡劫的,我们就不再聚焦于这些困难的消极面,不在把它们看成问题和失望,而是看成自我成长的工具和资源,当我们就能够聚焦于事情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因此,当我们遇到越来越难教的学生的时候,需要自我反思,我们有没有换一种方式,以新的眼光和视野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首先,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理智、或者负面情绪,让这些问题消失;其次,遇见问题学生,我们要想一想,这些学生有他们成长的经历,和独特的家庭背景,变成现在的样子,也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有谁不想得到肯定和赞扬?这些学生一样,只不过他们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去获取,因为他们自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些习惯养成由不到他们,与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禀赋有着直接关联。如果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开启新思维新方法,并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本书,增加智慧,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快乐的工作找一个更好的理由吧!第一篇,教师发展与积极心理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共有两个篇章,我们分四次学习,每个篇章各为两课时。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第一篇《教师发展与积极心理学》前三节。第一节脑科学启示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一说法吗?平常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其实都包含着一定的理论假设。这些理论假设大多数根据我们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或是通过学习一些科学实证而获得。(比如看到学生课堂上趴在桌子上睡觉,我们会怎么想?我们有自己的理论假设,我们会觉得这个学生晚上睡眠不好,我们会觉得这个学生学习不够努力……也许因为学生个体的不同,我们有很多种假设。)如果我们了解一些脑科学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脑科学吧!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具有最强再生功能的,是最具利用潜力,也是消耗量最大的器官。大脑虽然只占人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到全身耗氧量的25%。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干体力活,写一篇论文,或是做一张试卷,都会觉得很累的原因。人的大脑皮层进行智力活动时,都伴有皮层下中枢活动,对这些活动进行体验评价,就产生了情绪解读。人的情绪体验总是优先与大脑皮层的智力活动。比如学生在机械的做很多张试卷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情绪,或者觉得自己做的活动无意义、无价值,产生负面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对大脑皮层的智力活动起着阻碍的作用。那么大脑科研有哪些新发现的功能和原理,可以让我们改进我们的教学呢?一、神经元、镜像神经元——大脑工作的基本单位。大脑之所以能够如此神奇,都源自神经元的工作特性——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支配效应器活动。神经元在大脑当中的总量很大,且有再生能力。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一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过程,就是我们的学习过程。这种连接过多次重复,就会更加巩固。由此可见,神经元的工作特性对我们的日常学习非常重要。那么神经元工作规律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学记》中的一句话“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谁能解释这句话?请回复。1.机会之窗。是的,学习是有一个关键时刻的,也就是本书所讲到的“机会之窗”,人脑的学习能力在人生不同时期会有微妙的变化,如果能恰当的抓住机会之窗,有针对性的培养某种能力就比较容易。比如语言学习能力从出生到五岁左右是第一个关键期,到12岁左右是第二个关键期,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再学习语言就比较困难。因此,无论是孩子学习母语,还是学习一门外语,都要在语言关键期加强学习,否则以后可能会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我们是活到老,学到老,大脑神经元可塑性很强。2.长时程增强效应——神经元工作规律初二长时程增强效应是指和经验有关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增强。我们平常所讲的“一回生二回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神经元的连接比较容易释放出第二次神经冲动,激活原有的神经通路,这种激活的次数越多,神经元的连接就越有效。其实这工作原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都要坚持,需要时间的积累。3.适应与再生有一种研究报告指出,与实验室条件下生存的老鼠,从自然环境中捕获的野生老鼠有着更多的突触,更厚的大脑皮层。这是因为生存环境越是丰富,越能够刺激大脑神经元发育。也许没有人否认“世界上最强人脑”应该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他死后,他的脑就被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拿去做了解剖,哈维将大脑泡在10%的福尔马林溶液里,并将大脑切成240块。但并没发现与常人的不同。后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丽安.戴蒙德教授说服哈维给她一些爱因斯坦的大脑样品,她通过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并不比一般人包含更多的神经元,但含有更多的星形胶质细胞。维基百科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数量是神经元的10倍,其最大作用是引导神经元移动,让它们去该去的地方。这个实验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这反应出人的学习能力是巨大的,只要不断学习,就会不断改变。因此,如果能够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持续的努力学习,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给大家讲说一下我自己的课堂,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然后促进学习。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活动对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的影响,在活动之前,我们应该想到活动的目的,需要的时间,组织活动的手段,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最后的评价,如果有了前期系统的安排,才可以有活动的真正效应。我们以积极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活动本身不是重点,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思辨,从而加速大脑的运作,提升大脑的活力。二、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大脑情绪中枢大家知道平常我们的情绪与大脑中哪一个部位有关吗?就是位于大脑中脑干之上小脑之下的“边缘系统”,对情绪产生独特的影响。(女性的情绪中枢比男性更加发达,在关系中比较容易产生情感依赖。)海马和杏仁核对长时记忆和情绪影响很大,成年人大脑中的海马仍然具有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这过程被称为“神经生成”。(需要提醒大家一点,神经生成是指神经元的成长,通过日常饮食和身体锻炼而增强,但因为长期失眠而削弱。——大卫•苏泽)新人和是附着在海马另一段的结构体,对情绪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苏格拉底把“杏仁和”称为人的灵魂所在地。)患有抑郁症的人,就是他们的杏仁核和海马容量有缩小趋势。通过以上说明,大家还会认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说法吗?在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之前,我也总觉得练体育的通常不太爱学习、爱动脑,学习了大脑的机能之后,明白了体育锻炼对大脑发育的促进。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大脑可以获取更多的营养供给,研究发现,运动能够增加脑部以及全身的血液流量,脑中血液流量充足对形成长识记忆的海马有效发挥功能尤为重要。运动还能促进大脑释放一种对神经系统最有益的化学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素。(这是一种蛋白质,有了这种蛋白质,有效神经元才得以保持健康,新生神经元才可以顺利利成长。)如此可见,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脑发育的基础。有良好题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的更好。因此,在对孩子兴趣班的选择上,以前帮他选择的是“美术”、“乐高”,很明显是想通过这些尝试,促进大脑思考,获得大脑发育。但是孩子不太喜欢,现在他报的兴趣班是“跆拳道”和“足球”,刚开始就为了体育锻炼,没想到对大脑发育还有如此的作用,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再说一下情绪,生活当中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嫉妒,委屈,不安,愤怒,人生虚无感等等,负面情绪的敏感和常识负面记忆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和工作效率,相信大家是明白的,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中,应尽量减少这方面的负面影响。那么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外部的压力而造成,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管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达到最佳的用脑效果,是我们做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根据对大脑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依次为“生存反应”、“满足情绪的需要”、“认知学习”,这三功能的顺序是固定的。通过这三个基本功能,大家发现了什么?是的,人的首要任务是活下来,因此,当有恐惧信息不安全的压力信号时,大脑马上会调动最重要的资源和能量快速应付,从而停止了别的活动。我们懂得了脑科学的工作基础,安全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大脑工作的最佳状态,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探索所教学科的神秘世界,发掘知识的内在的魅力。这一过程将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学生有成绩,积极向上,我们的人生体验也会因此而丰富多彩,体验到教学的成就感。讲一个小案例:今年我接任的是七年级一个班的英语,是个实验班,相对来说程度比其他的班级要好,但是比较着我以前带的实验班,这个班水平明显很差,尤其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小学学不学英语,学的好坏都在这个班呈现的淋漓尽致。可能是刚从九年级下到七年级的原因,加上实验班的班名,在刚开始学习前三个预备单元的时候, 我的授课速度、知识难度都是按照我所认为的标准来进行,也觉得他们可以掌握接受。可是在检测过程当中,效果并不好。尤其是班里面部分同学,得分极低,问了他们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小学没学英语,或者是英语很差。因为实验班选拔,是按照数学和语文来进行的,因此,出现这种状况很正常。怎么办呢?课堂上,看到其他学生学的如鱼得水,愉悦欢喜,而这些同学愁眉苦脸,还有沮丧和不安。尤其是一个名叫李子月的男孩儿,不能用我的眼睛对视,否则两眼泛红,眼眶中的泪水像魔术一般涌现出来。看到这样的现象,内心特别的急躁,但是,我还是压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课后询问原因。他告诉我害怕上英语课,因为小学是在乡下上的,根本没有学过英语,尤其是害怕老师提问。由此可见,孩子是非常有自尊的,只能帮助他提高自信。后来,发现他在课下很积极,我就开始让他收发作业,并表扬他是老师的小能手。这样一来二往,慢慢的在英语课上,他开始活跃起来,情绪也慢慢的改变了。倘若没有后面 互动与安抚,也许现在他比以前更差了。第二节慧眼识人,教师的人才观在学习如此便捷的今天,互联网信息爆炸,到处是优质的学习资源,也许学生通过自主的网络学习,会得到更多的认知。那么,在这一特殊时代,教师的专项技能是什么?还仅仅是“授业解惑”吗?我们应该具有特殊的一项技能——慧眼识人。 慧眼识人的宗旨是,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才能优秀品德,并在互动中加强与培育。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上课不好好听课,下课爱捣乱。也许我们教学工作中生气的源头全部来自于后进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要成绩,我们要被评比,而这些学生不给力,影响了我们的平均水平,我们对他们就来气,其实我们是带着一种是我的认知经验看待这些学生,觉得他们一丑百丑,学习不好,啥都不好。因此,课堂上当发现这些学生趴着睡觉的时候,我们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当头棒喝。假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趴到桌子(当然,这样的学生很少趴桌子。)我们心里会怎么想呢?是不是前天晚上没睡好?寝室有人说话影响了他们的睡觉?是不是生病了?或者家里有什么事呢?大家看我们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已经有自己的假设结论了。如果我们能够调整思维方式,人人都可以成才——那么,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也许你会说,我每天这么忙,哪有时间去处理那些后进生的事情?看,不是那些后进生有问题,而是我们的思维有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只想砍柴,有收获有成绩,不想磨刀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惰性,总想呆在自己的经验世界,处在舒适区,当有人扰乱了我们的舒适区,我们就不高兴。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呢?在灵性学有这样一种说法“ 你生命当中出现的任何阻碍你的世界,都是来渡劫的,过去了以后则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渡不过去,问题永远会困扰着你,成为问题。”我给大家讲一个教学案例吧。今年刚毕业的9.6班的卜路宽,八年级的时候,常常违纪,因为是走读生,他时常带零食给其他学生。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全校排名将近1000名。本届学生总共1400人左右。他长的人高马大,有1.8左右,又很壮实,当犯错被批评的时候,脸一黑眼一瞪,真有点吓人。但是,我也有一个牛劲,每次后进生转变座谈会上,都邀请他上台讲感受。慢慢的发现他不仅仅可以吓得住老师,在学生面前也很有范,能吃的开。八年级下学期,就鼓励他参加学部学生会竞选,他成功被选为学部学生会主席。他工作特别用心,每项积分都整理得很好。因为他成绩不太好,班主任也不管,有时候他连续两节课在学部办公室算积分会,这样我们就多了交流的机会。逐渐的,心正了,气就正了。他慢慢在学习上也有了成功体验,800名,600名,500名,就这样努力坚持着一直前行,今年7月份,我收到一份他嘱托一个同事转发的一条信息,原文是这样的:“王主任,谢谢您的培养与不放弃,我被实验中学录取了!谢谢您!”看到他的信息我无比的开心与感动。幸亏当初没有放弃,幸亏发现了他的领导天赋,才让他找到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力量。再来看看著名数学华罗庚和他老师王维克的故事。华罗庚在小的时候很顽皮,字写得也很潦草,很多老师都不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到了初中二年级,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华罗庚练习本上字看上去不很工整,题目做了许多涂改,但那些涂改的地方,正反应了华罗庚在演算习题时是如何探索的。在其他老师在讥笑华罗庚的字像蟹爬时,王维克老师却看到华罗庚的数学天赋。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他指着操场上玩耍的学生,对其他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一群孩子之中,有喜欢写字的,还有喜欢画画的、雕刻的、演说的、做玩具的、做数学难题的、 下棋的,或是问天高地厚的,沉思默想的,这都是各式各样的天才。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好好启发他们,引导他们,对他们所喜欢的尽力让他们去做,锲而不舍,行之10年、20年、30年,他们哪有不成为名家织里呢?因此,我奉劝诸位,千万万八松苗当成蓬蒿。”就是因为王维克老师的一双慧眼,成就了一代数学家华罗庚。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应该调整情绪,将爱与包容作为我们教育的性格色彩,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好。我们还应该是立足发扬优势品德,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苏联教育理论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老师们,让我们转变态度,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神人,不能统一个标准,达到我们的满意,但是我们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成绩好与差,我们都应该有一样的爱。最后,我们还应该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多鼓励赞扬,慎用批评和指责。第三节、积极投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沉浸其中,坚持下来,一定会发现这件事情有坚持理由。尤其是作为一个老师,当我们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满怀激情去工作的时候,生活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回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通一行,就是这个道理。但我们打通了工作与生活,已专注的工作状态面对自己的,就有一种充实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这本书里面,陶新华老师告诉我们,教师规划自己的生涯需要清楚自己的“职业锚”——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病鼎力前行,则能在教育实践中收获成功,提升教师心理资本,促进教师幸福感。今天晚上我们就分享到此,因为没有学习过专业心理学,哪里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