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面试知识点

vue基本使用

1. 文本插值

  • JS表达式 yes(只能是表达式,不能是 js 语句)
  • 动态属性 id

2. watch

watch如何深度监听

watch监听引用类型,拿不到oldVal




3. computed

computed有缓存,data不变则不会重新计算




4. class和style






4. 条件渲染

  • v-if v-else 的用法,可使用变量,也可使用 === 表达式
  • v-if 和 v-show的区别?

​ v-if是通过控制dom节点的存在与否来控制元素的显隐;v-show是通过设置DOM元素的display样式,block为显示,none为隐藏。

  • 使用场景

​ 如果需要非常频繁地切换,则使用 v-show 较好;如果在运行时条件很少改变,则使用 v-if 较好。

5. 循环(列表)渲染

  • 可以用v-for遍历对象和数组

  • key的重要性 (尽量和业务相关)

  • v-for 和v-if 不能一起使用

6. 事件

自定义传参

事件修饰符:


image.png

7. 表单

常见表单项 textarea checkbox radio select

修饰符 lazy number trim

8. vue组件使用

  1. 父子组件间通讯 props 和 $emit
  2. 兄弟之间通讯: 自定义事件

​ 在外面新建一个名字叫 event.js 的文件,里面写

import Vue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new Vue()

创建一个vue的实例 就可以调用 event.on 最后卸载时执行event.$off销毁

  1. 生命周期(单个组件)
    1422175-20190125154237190-1916558490.png

    created是vue实例已经初始化完成了,但是还没有渲染 mounted是页面已经渲染完毕
  2. 生命周期(父子组件)


    image.png

9. vue高级特性

  • 自定义v-model
// 父组件

{{name}}

// 子组件
  • $nextTick

vue是异步渲染,data改变后dom不会立刻渲染,$nextTick会在DOM渲染后在回调,以获取最新的dom节点。页面渲染时会将data的修改做整合,多次data修改只能渲染一次

  • slot 基本使用

​ 作用域插槽

// 父组件使用名字叫ScopedSlotDemo的子组件 在父组件里展示子组件的website的title


    



​ 具名插槽

​ 在slot上绑定一个name=“名字”,在父组件里在template里写v-slot:名字

  • 动态、异步组件

    1. 动态组件:需要根据数据,动态渲染的场景。即组件类型不确定
    
    
    1. 异步组件:用法
    
    
    当点击按钮时,显示demo组件时,加载demo组件
    
    components: {
      demo: () => import('组件路径')
    }
    
  • keep-alive (缓存组件): 需要频繁切换且不需要重复渲染的时候

    将需要缓存的组件用标签包裹起来

  • mixin 可以将多个组件的相同的逻辑抽离出来

    将共同的逻辑抽离出来放在一个JS文件里,在需要的页面通过import引用,在和data同级的位置写

    mixins: [引用的js文件的名字]   可以添加多个,会自动合并起来
    
    这样就可以在当前页面用引入来的js文件里的data、方法
    

    缺点:

    1. 变量来源不明确,不利用阅读

      1. 多 mixin 可能会造成命名冲突
      2. mixin 和组件可能出现多对多的关系,复杂度较高

10. vuex

  • state
  • getters
  • mutation
  • action

api

  • dispatch
  • commit
  • mapState
  • mapGetters
  • mapActions
  • mapMutations

11. vue-router

  • 路由模式(hash、history)
  • 路由配置(动态路由、懒加载)

vue原理

1. 如何理解MVVM模型

数据驱动视图,不用我们操作DOM,只需要关注数据,数据变了,视图就会变

MVVM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M(Model,模型层 ),V(View,视图层),VM(ViewModel,V与M连接的桥梁,也可以看作为控制器)
1、 M:模型层,主要负责业务数据相关;
2、 V:视图层,顾名思义,负责视图相关,细分下来就是html+css层;
3、 VM:V与M沟通的桥梁,负责监听M或者V的修改,是实现MVVM双向绑定的要点;

MVVM支持双向绑定,意思就是当M层数据进行修改时,VM层会监测到变化,并且通知V层进行相应的修改,反之修改V层则会通知M层数据进行修改,以此也实现了视图与模型层的相互解耦;


mvvm.png

2. vue响应式

核心API - Object.defineProperty

image.png

深度监听对象的时候需要用到 for in 定义一个方法 ,遍历对象,通过判断遍历出来的属性是一个值还是对象,如果是对象的话,就需要再次调用这个方法,再次遍历,直到遍历到底。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缺点

  • 深度监听,需要递归到底,一次性计算量大
  • 无法监听新增属性/删除属性(vue.set vue.delete)
  • 无法监听数组,需要特殊处理

3. 虚拟DOM(vdom)和 diff

vodm:用js模拟DOM结构,计算出最小的变更,操作DOM
用js模拟DOM结构

image.png

vdom核心概念: h vnode patch diff key 等

  • patch:path(elem, vnode) 和 patch(vnode, newvnode)

vdom存在的价值:数据驱动试图,控制DOM操作

你知道Vue中key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吗?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 key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高效的更新虚拟DOM,其原理是vue在patch过程中通过key可以精准判断两个节点是否是同一个,从而避免频繁更新不同元素,使得整个patch过程更加高效,减少DOM操作量,提高性能。
  2. 另外,若不设置key还可能在列表更新时引发一些隐藏的bug
  3. vue中在使用相同标签名元素的过渡切换时,也会使用到key属性,其目的也是为了让vue可以区分它们,否则vue只会替换其内部属性而不会触发过渡效果。

4. 模板编译

  • 会将template编译成一个 render函数,里面是with语法的函数体(类似于h函数),最后返回vnode。
  • 基于vnode在执行patch和diff。
  • 使用webpack-vue-loader,会在开发环境编译模板
const template = `
    
` with(this){return _c('div', // 标签 {staticClass:"container",attrs:{"id":"div1"}}, // 属性 [ _c('img',{attrs:{"src":imgUrl}})])} // 子元素

5. 组件渲染/更新过程

  • 初次渲染过程
    1. 解析模板为render函数(或在开发环境已完成, vue-loader)
    2. 触发响应式,监听data属性getter,setter
    3. 执行render函数,生成vnode,path(elem, vnode)
  • 更新过程
    1. 修改data,触发setter(此前在getter中已被监听)
    2. 重新执行render函数,生成newVnode
    3. patch(vnode, newvnode)


      image.png

6. 异步渲染

  • $nextTick
  • 汇总data的修改,一次性更新视图
  • 减少DOM操作次数,提高性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vue面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