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评无法描述《本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

Does santa exist

看书啊,不能沉浸在一个角落里,不然,你钻得越深,在广的层面上,你便越狭窄。因此,读书应该博览众长,融会贯通。

这几天看了一本较为轻松的哲学小书《Does santa exist》,中文译名为《本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为本书书名所吸引,我便随便翻了几眼。但读第一遍的时候印象不深,在即将整理这本书的时候,我又不甘心就此罢手,从此将这本书打入冷宫,于是便又拿起来,结合着各种资料,重看了一遍,如此才有了对这本书的大致了解,以及这篇书评似的文章。

这本书乍看读来有趣,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这个问题讲起,从逻辑、实践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幽默和卡拉巴教义等角度来论证探讨,探讨的过程看似枯燥,实则是一场头脑风暴,对我而言是这样子的。最后,作者是借探讨“Does santa exist”这一问题,转而揭开对人生意义这一主题的思考,使我对人生意义的解读又多了一种新奇的方式与理解,这就已经很值得了。

先看这本书吧,作者问: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无异于我们中国人问自己,你是否相信灶王爷、土地公公和玉皇大帝存在?我们自己从小到大,有谁对这种问题想过吗?我们可能会说这些神不存在,但是存在在我们的脑海里,民族的记忆里。但这种说法不足以说服埃里克·卡普兰,他运用多方视角苦苦求证。用逻辑,但逻辑连自身悖论都解决不了;用理性,但现实是超越理性的存在,它可以似是而非;用神秘主义,它更模糊,讲起来玄之又玄,懂的人毋须多言,不懂的人还是不懂,这种扯淡的艺术依旧无力。用幽默,它只是调节矛盾的一剂润滑油,不能解释清楚;用纽拉特之船,用现代生物科学,都不能完美地说清楚。

最后,作者借用卡巴拉教义,阿里的学说,将整个人与宇宙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起来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上帝为了给世界腾出一些空间,而被迫放弃了一部分自我。这是一种神秘的原始空间,为的是在未来创造和启示的时候重回人间。”这种上帝前后本就存在着的空间叫做无限,无限之大,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限,是未被开拓的领域,等着人类自身去挖掘,去探寻。无限,就是所有人拓展自己思维局限的总和。

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你看不清你离太阳有多远;当你遥望星空的时候,你看不清天上星星有多少,你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自我渺小的无力感,那种面对无穷的宇宙的卑微,那种弱小,太让人绝望了,

在谈到无限这个问题时,牛顿写道:“我不知道世人是怎么看我的,可我自己认为,我好像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平时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这就是“无限”。

面对“无限”,该以怎样的态度face(面对)呢?不如想象“无限”有两张face(脸),一种是长脸,即长期经受的痛苦,挑战的面孔;一种是短脸,即友善的面孔。

在我们担心自己虚度光阴的时候,就是“无限”在以“挑战的面孔”面对我们。并不是说有什么超现实的东西在生我们的气,而是为了防止一败涂地,我们在不断地对生活进行衡量。这种所谓的生气其实是一种失望。只要还存在着碌碌无为的生活方式,总有一天我们会与“挑战的面孔”相遇;选择逃避,灵魂就会收到挑战。

但当我们闻到草地的清香、呼吸清新的空气、凝视他人的时候,其他什么也不用做,单纯的存在就已经足够美好了,不需要大费周章,也不必过关斩将,这就是“友善的面孔”。每当我们庆幸自己依然存在,对整个世界充满感恩的时候,就是在面对着“友善的面孔”。

这两种面孔只是两种表达方式,是“无限”的两种神态、两种态度。比起“挑战的面孔”,“友善的面孔”更贴近现实。终极的现实就是去感受无尽的喜悦,“挑战”只是我们通向终极的手段。

人生的意义其实是由两个问题组成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和“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第一个问题较为容易,人生的意义在于你自己想解决那些问题。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紧密相关,世界上有很多你想解决的问题,恰恰只有这些问题存在,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有意义,如果人生毫无意义,活着会非常痛苦。只有解决了诸多不完美的问题,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才会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才会抹去那一份羞愧不定。

人生的意义是“无限”能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但是为了让我们拿到这份礼物,它必须腾出一些空间。

“无限”是在赋予我们以无限性。

我们需要无限性,这种无限性要求事物的存在需要有意义。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可怖的一面,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修复它。

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当我们移除界限、摆脱互相之间的折磨后,就能够在无限中获得更多的个人感知。“无限”依旧能保持它的无限性,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事物也都有了存在的意义。

圣诞老人存在吗?存在,它是“无限”向人类意识显现的一种方式。

最好的瞬间应该是极致的身体快感,加上爱与被爱的情绪满足感,再加上高喊出“啊哈!”的精神愉悦感,很新鲜,很出人意料,就像一个茶包泡出了五杯茶。

应该怎么看待从前的时光呢?我们肯定都希望现在和过去不一样,要比过去更好,但又不能反衬得过去像一堆垃圾一样。我们对过去心怀感恩,同时享受当下更美好、丰富、新鲜、有趣、快乐的新生活。

换句话说,最好的时光并不是要完全抛弃过去的岁月,而是可爱的婴儿长大成人,是只有两片嫩芽的植物长成一株繁茂的花椰菜。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因为生活一点都不无聊。植物、动物、生态系统都是最有意思的东西,要驱散无聊感,你需要去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生命的脉搏。

有些快乐并不无聊,它们都源自于发现。

哪些才是最重要的事呢?是那些能为你开启新世界大门的事,大门后是你之前不知道也没有想过的更多重要的事。

无论相信量子物理还是圣诞老人,信仰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另有一种超越于纯机械之上的逻辑。这种纯机械的机制可能会被打破,但生物必须经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然后繁衍、衰老,直至死亡。

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刻,如果我们能赋予它意义,就相当于赋予了整个人生以意义。任何瞬间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活着的最后一秒。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呢?我希望做实验中野生的老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直接开启迷走神经假死,安然地享受这不确定的瞬间。

这就是本书的精华部分,使我明白了,人生并不只是国人口中的“努力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抚养老人,然后自己退休养老等待死亡”,它应该有别的解释,比如不断探索发现新的领域,得到身体与精神上的满足,以“挑战的face”face “无限”,然后安然享受“友善的face”。

这种人生方式,更加从容,更加清醒,更加有意义。

你觉得呢?



书中摘录

是否相信有圣诞老人,归结与蒙人和发疯两种解释。

接受现实吧,总有一天你是要死的,世间的一切也都是要死的,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些人的答案是——遵从上帝的旨意。为什么上帝的生命就有意义呢?如果他的生命没有意义,又怎么能让你的生命有意义呢?

关于“生命有什么意义”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它们既不能说服对方,也不能证明自身正确。无论答案是什么,它都是你自己的那个圣诞老人。

逻辑的本质就是矛盾律,即要求思想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逻辑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我们从自相矛盾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带入能够自圆其说的新境地。

逻辑解决不了逻辑悖论,如果逻辑本身就自相矛盾,那么它连自证都做不到。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就是自己完全被某件事情吸引住了,连手机都想不起来,要看,如果我们在这一刻全情投入,全心全意去关心某件事,焦虑便会褪去,全心全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很显然,如果一心想着我真喜欢这场棒球赛,这样全情投入也挺好的,就不能算是全心全意了,心里想着的至少是两件事啊。

所以说如果你不想显得很傻,按照实践理性主义形式就可以了,不过这样你就失去了创造力,失去了情欲,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热情,失去了机遇和获得宽恕的机会,失去了投身于超越自我的更宏大的事情的机会,失去了自然而然全心全意的生活方式,失去了真正活过一回的感受,不过没关系,起码这样你不会显得很傻。

现实是超于逻辑的一种存在。

套用龙树菩提的话:

圣诞老人并非存在。

圣诞老人并非不存在。

圣诞老人并非既不存在也非不存在。

圣诞老人并非既存在又不存在。

就是这样!正如一滴自暴自弃的露珠,滑如波光粼粼的大海。

对于生活中的矛盾,我们既不能否认它,也不能全然接受它。它刺激着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不断成长。神秘主义者认为既存在又不存在没问题,逻辑学家认为既存在又不存在就是扯淡。

幽默是无限的。笑话一旦加以解释就不再好笑了,还会让人特别尴尬。

幽默和神秘主义很相似,它们都能接受矛盾,能在不否认任何一方的情况下,将二者融合成一个更大、更易接受的整体。幽默和逻辑也很相似,都具有反专制的特性。它们都能将矛盾指出来,并给我们批判的工具。但对于逻辑而言,幽默更激励我们谅解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幽默可谓是解决神秘主义和逻辑之间分歧的一剂良药。

生而为人,我们的一大任务就是让情感与认知、心灵与思维相结合。

我们之所以感到挣扎,是因为期待与痛苦的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如果将人类文明看作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条路就是由逻辑和神秘主义这对矛盾体组成的,作为一种文化主题,抑或是一个种族,我们会记得那些曾经遭遇过的苦难,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依恋紊乱,儿童会因遭受虐待而产生依恋紊乱,由于依恋的对象是那些会产生伤害的东西,所以我们既会趋近他,同时又会远离他,虽然听起来很疯狂,但两种行为是可以并存的,一旦有情况发生,我们就会被撕成两半,这就是矛盾,我认为唯有幽默可以治愈他。

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西德尼·摩根贝沙曾说:“为什么上帝要惩罚我?就是因为我不相信他吗?”无论世界的尽头是上帝,是别的什么人,还是人类追逐善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成长,就必然会伤很多次心。幽默是我们自我谅解的手段,它能将我们的新重新拼凑起来,如果运气够好,未来还能变得更加坚强。

纽拉特之船:人类就像是在广阔海域上航行的水手,造船使用的不是木头甲板而是信仰。在航行中我们没法靠岸,所以没法将不喜欢的信仰全部替换成新的,但可以改造。

任何一刀切的理论都是错的。

卢里亚认为,上帝为了给世界腾出一些空间,而被迫放弃了一部分自我。这是一种神秘的原始空间,为的是在未来创造和启示的时候重回人间。(卡巴拉学说)

过去的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感受不到爱,二是找不到解释万事万物的理论。现在回头看,过去的我如此挣扎,都是缘与对联系的渴望。在智力层面上,我试图建立一套连贯的哲学理论将宇宙万物联系起来;在情感的层面上,我渴望和他人产生联系。但在内心深处,这两者其实是一种东西。我想去了解这个世界,我不想那么孤单,但我本身就是失联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怎么把这两个愿望合成一个。

从定义来看,无限中包含着一切。它是一个空泛的集合体吗?不,无限中包含着思维,包含着想象,包含着可能性,包含着一切物质诞生的母体,包含着数字,等等。

我认为所谓的无限,就是所有人拓展自己思维局限的总和。

阿里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问题那么多,答案却这样少;为什么我们能理解矛盾,却给不出解决方法。我们就是那繁茂的生命之树的一部分。矛盾并不代表着问题,它代表着成功。


最后,喜欢本文的童鞋,关注一下我的个人文学公众号:偷心的人,里面诗词小说,书评影评,应有尽有哦,因为人生如寄,文以留情。欢迎关注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书评无法描述《本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