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正蒙〉日记184。2021-1-7》

《金文成〈正蒙〉日记184。2021-1-7》

今天是庚子己丑乙卯,冬月廿四,2021年1月7日星期四。

三十篇45【"放郑声,远佞人"。颜回为邦,礼乐法度不必教之,惟损益三代,盖所以告之也。】

    这句典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钱穆先生译说,颜渊问为国之道。先生说:"推行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戴周代的冕,乐舞则取法于舜时之韶。并该放弃郑声,远绝佞人。因郑声太淫,而佞人太危殆了。"

    船山讲解说,为什么不必教呢?因为礼乐法度已经学成,如果颜回主政,他的改革属于"损益"——在现有礼乐法度基础上,根据时代所需,只指出增强或减损的根据而已。

【法立而能守,则德可久,业可大;郑声、佞人能使为邦者丧所以守,故放远之。】

    颜回的学养已达龙德——大其心而正大经——这是非凡的境界——而孔子教他的为邦之道居然是"放郑声,远佞人",这是令我震撼的地方,也是深以为诫的地方——人性有一个"人化"的过程,即教养或者说修养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达到一定境界固然不假,同样固然不假的是,达到这个境界极为不易。但是,这样一个境界既不像一所房子一样固定,也不像一个房子一样牢固!因为,这个境界是活的,象呼吸一样,停止就会死!也就是说,这个境界不是一次成型就永久不易的——我们常听说的"塑形",我们常听说的"强化训练"——这些都是假的,因为这么得来的东西太容易得而复失,毫无牢固可言,换言之,境界是需要日日为功、刻刻用心的、活的、有机的、可更改的、会死的、会下降的、需要克服、需要用功才能保持活力的东西!想想年轻时英雄的汪精卫和中年变节的汪精卫,再翻开一部《资治通鉴》可见,历史上有多少这样始成而终坠的人物啊!孟子说浩然正气"非义袭可取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诫之!诫之!

    船山讲解说,德立而业成,这对君子来说可谓无憾,但是,如果因此就以为郑声、佞人不足为虑("我的德已立,业已成,只有我感化小人的份儿,没有哪个小人能撼得动我"),那么,结果一定会成为盛德之累,并且,潜移风气而不能自知。只有以纯一之心守护,夕惕若厉,时时谨慎,警惕那些看起来不起眼儿的微小的瑕疪,及时放远淫邪的东西,然后"君心一,百官正,风俗醇,可久可大之道。"——把这句话转为个人修养就是"正其心,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正,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正直,这是长命安心的正道"——放在政治哲学上讲,这是纯王之德——使王成其为纯王的存在方式——是啊,荆州就是大意失掉的!——"德立而业成,于君道无憾矣。以郑声、佞人为不足虑而姑置之,终为盛德之累,且潜移风会而不知。唯守之纯一,而淫邪之微疵必谨,则君心一,百官正,风俗醇,可久可大之道,纯王之徳也"。

    "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此文王之所以为文也"

    几微之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怎么做呢(保持)呢?放郑声,远佞人。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张载集》张载著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著

《诗集传》朱熹著

《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撰

《诗广传》王夫之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正蒙〉日记184。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