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瑶,姬姓,智氏,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掌权卿大夫之一。
春秋末期,越国灭吴,问鼎中原成为新晋霸主。晋国作为老牌霸主日渐式微,国君有名无实,国家大权旁落,由四位卿大夫家族执掌,分别是智、赵、魏、韩四家,其中智氏家族又是这四家的执牛耳者。
当初,智瑶的父亲智宣子年老,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觉得智瑶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族人智果对此表示反对,他说,智瑶有五项优点,一项缺点。优点之一是长得帅,其二是有臂力箭射得好,其三是通音律才艺多,其四是文章写得好,其五是生性勇敢且刚强,但却唯独刻薄寡恩、刚愎自用,不施行仁义,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那智氏家族恐怕离灭亡之日便不远了。智宣子并未理会智果的言论,仍立智瑶为嗣君。智果连夜提桶跑路,更名易姓,改为辅氏。
当时,赵氏家族同样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赵家族长赵鞅,即赵简子,有两个儿子不错,一个是赵伯鲁,另一个是赵无恤。他一时间不知选谁当储君,于是想了个法子,给他们两人各一筒印有家训的竹简,让他们好好背诵理解。三年之后,赵简子问赵伯鲁竹简上的话,伯鲁惊慌失措,答不出来,再问竹简在哪里,发现已经丢失。问赵无恤时,无恤对答如流,问竹简在哪里,直接从袖筒中拿出。于是,赵襄子觉得无恤这小孩不错,起码把自己的话当回事。
读到这一段我不仅觉得诧异,竹简那么厚重的东西随身携带在袖筒中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从眼线那里得到了消息,知道父亲会检查,于是做好了准备;另一种是被父亲叫去前想到可能会问竹简的事,提前做好了准备。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能证明赵无恤这家伙是个有心眼、有计谋、有准备之人,总之是不简单,所以最后赵简子立了赵无恤为继承人。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成为族长,开始执政。有一次智瑶在蓝台宴请韩康子、魏桓子二人,在宴席上戏耍韩康子,还侮辱他的总管段规。族人智国劝诫智瑶防备韩康子叛变,智瑶不以为然,说:“我不找他的麻烦就谢天谢地了,他岂敢造我的反。”,智国又说:“蚂蚁、蜜蜂这些小虫急了还能咬人,更何况一个大家族的家长呢?”智瑶不以为然。
智瑶依然坚持他的鹰派作风,向韩康子要地,康子不愿意给。段规对康子说:“智瑶这个人贪图利益且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肯定会借此讨伐我们。不如先把地给他,使他习惯于张口要地这种行为,之后肯定还会向其他家族要地,其他人不给的话就会引起战事,我们则伺机而动,待斗得两败俱伤之后从中调停,则就无人可与我们相争了。”康子认同这一观点,于是把一万户封邑送给了智瑶,智瑶开始变得洋洋自得,不久故技重施向魏桓子要地,桓子也不想给,但他的总管任章说:“《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你不如先把地给他,让他更加骄傲,以后再慢慢等待时机收拾他,现在不给的话,我们只会成为挨打的靶子。”桓子说:“好!”于是也把一万户封邑送给了智瑶。
要地成瘾的智瑶将矛头指向了赵襄子无恤,无恤君也不是吃素的,哪能你说要地我便给呢,谁家的地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于是平时骄横惯的智瑶怒了,小小赵氏竟敢违背我的命令,立刻纠集韩、魏两家,率领大军攻击赵氏老巢。无恤君一看寡不敌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关于往何处逃遁,这位老哥也很有见地,他没有选择距离最近且城墙完厚的长子县,也没有选择仓库充实的邯郸,而是选择了晋阳(今太原市),因为这里由尹铎担任长官,施行仁政,民心顺服。
智、韩、魏三家合兵一处围住晋阳城,并决开河堤,使水漫灌晋阳,仅余三块木板的宽度就漫过城墙,城里大水泛滥,民众的锅都沉在了水中,鱼蛙遍地都是。尽管如此,人民仍无反叛之意。智瑶与韩康子、魏桓子一起视察晋阳城的情况,看到晋阳城像一叶小舟漂浮在汪洋大海中即将沉没一样,情不自禁地说:“我现在才知道用水能破人城。”听闻此话,康子和桓子互相看了一眼,这一眼意味深长。因为汾水可以倒灌韩氏都城安邑,绛水可以冲毁魏氏都城平阳。
智氏家族谋臣疵对智瑶说,韩魏日后必反,需早作打算。智瑶说,你如何知道?疵回答:“根据历史规律得知,如今三姓合兵围攻赵氏,赵氏若灭亡,下一个轮到的不是韩就是魏,他们作为族长这点道理肯定还是明白的。而且据我观察,晋阳城支撑不了多久,破城指日可待,但是康子和桓子并不开心,甚至忧心忡忡,这不就是造反之前的征兆吗?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罢了。”智瑶对这些建议不置可否,甚至把疵的话跟桓子和康子说了,桓子和康子极力否认,拼命诋毁疵为进奉谗言的小人。疵知道后仰天长叹,似乎预料到了智氏的灭亡,向智瑶请求出使齐国去了。
赵襄子这边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城里的粮食也快不够了,已经出现了人马相食的现象。于是,决定走一步险棋,派张孟谈暗中出城与韩康子和魏桓子见面,当面问他们晓不晓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康子和桓子沉默不语,良久说:“我们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害怕事情没成时被人告密,引来杀身之祸。”张孟谈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又怎么会有第四个人知道。”于是三人约定好日期,制定好行动计划。等到了日子,赵襄子派人杀掉看守大堤的将士,反决大堤灌入智瑶的军营。大水漫灌之时,智瑶的军士争相搬东西挡水,忽然之间韩魏两军从左右两翼攻入,智氏军大败,智伯被当场击毙。众军攻入智氏老巢,将智氏全族尽数屠戮,唯独之前改性的辅果一支保留了下来。
韩魏赵三家分掉智氏家族的田地。赵襄子更是砍下智瑶的头颅,把其头骨用油漆装饰作为酒杯。智氏家族从此落下帷幕,一代族长也身首异处,死后也受到这种侮辱,实在让人不胜唏嘘。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反思智瑶的一生,他早年作为智氏家族的子弟,还被作为继承人培养,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智瑶长得帅、武功好、多才多艺、文章还写的好、口才也很好,有钱有势,即便放到现在也是亮眼的存在,但是呢,他还是有些缺点的,官方的说法是说他不懂得施行仁义,理解起来便是刚愎自用、刻薄寡恩、不懂得尊重他人。
从史料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智瑶是喜欢欺负人还脑子不够用,脑子不够用就算了还很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劝谏,这就很要命了。经常得罪的还都是像韩魏赵这些大家族的族长,事后也因为轻视而不加防备,分不清远近,连谋士的建议也和他们分享,岂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