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是盛宴,却似甜点 ——《新喜剧之王》观后感

图片发自App


周星驰的新作《新喜剧之王》在上映之初,我就在第一时间观看了,没有失望,亦没有惊喜,有感动却无多大感触,就如盛夏时节吮食一只冰淇淋,虽简简单单,却又令人感到满足而惬意,而吃过也就忘了。当时没有写影评的欲望和冲动,但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新喜剧之王》和周星驰的言论却令我心里五味杂陈,想唠叨几句。

图片发自App

平心而论,这部《新喜剧之王》无论从台词风格,情节设定,还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及演员浮夸的表演都带有强烈的周星驰色彩,是一部很周星驰的电影。我不明白那些抨击这部影片的人是否真是周星驰的影迷,如果你原本就是周星驰的影迷,那这部电影就是你的菜,如果不是,也没必要拿这部电影说事儿,他以前的大部分电影都要比这部更“垃圾”。

周星驰电影伴随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当时正是九十年代初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周星驰电影作品最盛,代表作最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辉煌时期。然而,当时的周星驰电影很多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基本上是低级,恶俗的代名词,影片中“屎尿与粗口齐飞,泡妞共黄段子一色”。在一些老师眼里,看周星驰电影就是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表现。然而,就是我这样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顾“身败名裂”的后果,三五成群,悄悄潜入昏暗污浊,烟气弥漫且混杂着臭汗与臭脚味道的录像厅内,贪婪地沉浸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没心没肺的傻笑,享受着最简单纯粹的快乐。相信大多数的周星驰影迷应该象我一样,从那时就培养起来的吧。

图片发自App

随着《大话西游》的后知后觉,这部当年的“烂片”竟被内地大学生们顶礼膜拜,一路送至神片的圣殿。周星驰也被一朝封神,随后的《喜剧之王》更是凭借真材实料和超高口碑树立了自己在华语影坛的重要位置。此时的周星驰也全面开启了自己的转型之路,自编,自导,自演,少见低级,恶俗的搞笑,多了对梦想,成长,亲情与爱情,甚至自然环境的思考与关怀。在现代电影工业技术的加持和周星驰对影片精益求精的制作要求之下,他的每部作品上映都成了影迷的狂欢盛宴,星仔变星爷。

图片发自App

星爷的不断成功也造成了观众对星爷电影过高的期待值,特别是《美人鱼》夺得三十三亿票房冠军之后,在影迷的心目中,星爷的电影不拿个几十亿都不叫周星驰电影。

然而,突然间,星爷就像变戏法一样拿出这部小成本的影片《新喜剧之王》。这也是从《少林足球》至今,星爷唯一一部不靠电脑特效,不靠功夫,不靠外星人,也不靠妖魔鬼怪的纯粹现实主义喜剧片。不可否认,《喜剧之王》是星爷最成功的电影之一,但也是星爷电影中最偏向文艺的一部,最不象商业片的一部,而这种给人文艺感觉的影片在票房上是不讨巧的(就象我本人,年轻时不懂事,许多年之后才补看的《喜剧之王》)更何况赶上物欲横流的春节档,票房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一切,况且六亿的票房对一部小成本影片来说已经是大赚了。

图片发自App

对于网友口诛笔伐的“贩卖情怀”一说,我并不完全同意。确实,影片中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桥段,但这些桥段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星爷用他独有的构思赋予这些老酒新的味道,让人品来依然觉的津津有味。

就比如如梦参加面试的片段,前面的人一个个都展现了超高的技能或表演天赋,看的如梦瞠目结舌,让如梦连同观众一起形成巨大的心里落差。这个桥段再熟悉不过了吧?《武状元苏乞儿》中的比武桥段,《少林足球》中少林队初次登场的桥段等等,都是用来制造巨大反差,周星驰电影很善于利用这种反差来制造喜剧效果,如梦是绝地反击还是洋相百出成为观众颇为期待的一个结果。最终,如梦用饱含真情的表演再现了自己那段真实的经历,征服了面试官,赢得最后胜利。这一段亦如《食神》中黯然销魂掌的顿悟,同样令人感叹。即便这些都是老梗,但星爷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巧妙设计,匠心独具,加上精心的编排和演员选择,令此段看来仍然出彩,笑中带泪。不仅如此,影片开头的车祸片段似乎在告诉我们,表演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同于生活,而到这里却又告诉我们,最优秀的表演只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这其实就是周星驰自己的领悟。

图片发自App

至于一些人所说的剧中人物的言行,情节不符合现实,对此,我只能呵呵啦,以如此标准来要求一部周星驰的喜剧片,我只能说你比周星驰还无厘头。

当然,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有多优秀,周星驰自《喜剧之王》后的电影,每一部都在试图寻求改变和突破,希望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我们也确实能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体验不一样的震撼,感受到星爷的呕心沥血和满满诚意,相比这一部或许有些平庸和随意,但绝不是粗制滥造之做。退一步想,等待一部星爷的大作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我们把这部电影权当下一次盛宴的餐前甜点吧!也不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不是盛宴,却似甜点 ——《新喜剧之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