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轻松阅读枯燥乏味且没头没脑的意识流超长篇大作《追忆似水年华》?

如果询问一般的读者,哪些书看着超级美味,但是真正扎进书里认真去啃,往往让人抓耳挠腮,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几次三番,终于还是鼓足勇气终止阅读、选择束之高阁或弃如敝屣的话,相信普鲁斯特的大部头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一定会名列前茅。

《追忆似水年华》这套七大卷意识流巅峰小说,洋洋洒洒200多万字,时而一本正经地叙事,时而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具体清晰的发展脉络,读起来确实容易让人抓狂。

就如作者普利斯特自己所说,这部小说是他在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在写作中遗忘,在遗忘中写作,完全是以一个失眠者的身份在追忆已经流逝的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整书的难度,不仅对读者,即便对翻译家来说也可见一斑。著名的法语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在中止该作翻译时,就曾引用法国作家法郎士的一句话形容他翻译时的心态: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那么,面对这部高难度的、开创了20世纪法国文学的新纪元,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的,以卓越的意识流技巧风靡世界的大作《追忆似水年华》,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先不说如何更好地学习其精华,吸收其高超的文学艺术养分,而只求简单地通读完,简单地理解小说的大意,到底能不能做到呢?

再好的文学作品,面对的都是普通的大众读者,这点连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的初衷也是一样。那么既然作品是面对普通的大众读者,那么上面的那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回答了:能做到简单阅读!

说一句“能做到简单阅读”容易,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轻松阅读枯燥乏味且没头没脑的意识流超长篇大作《追忆似水年华》呢?

作为非文艺专科出身的普通文学爱好者,笔者也只是简单地向自己这一类属的普通读者们汇报一下通过自己漫长而不淡定的阅读体验,产生的一些粗浅的阅读心得体会,以及些许皮毛一样的阅读入门小技巧。

首先,我们得肯定《追忆似水年华》一作的巨人般的江湖地位,这确实不是吹出来的斐然成就。对于如此一流大师殿堂级的作品,我们高山仰止,怀着无比折服的心态,一字字一页页,匍匐前进。

《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名翻译就很漂亮,很文艺,很诗意,很有气质,如古典美女,给人一见倾心的感觉。

也许很多读者,包括笔者自己,都是先通过书名喜欢上该作,而后才决定要读一遍的。当然,也许有很多人看到著作那么多卷本后,就只是远远往往山门,没有往里进,直接就原路返回了。

按照普鲁斯特法语原著书名的本意直译,最精准的翻译应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准确,直白,平铺直叙,这样我们马上就能看出直译的名字就不如“追忆似水年华”那么有味道了。

玩味了书名的美好感觉后,我们还别急着一头钻进这200多万字书海里,在翻开书页之前,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一定要做。

当然,肯定不是沐浴更衣、净手焚香,而是让自己先坐好,坐一会儿,冷静一会儿,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为什么阅读之前调整心态?原因很简单,以免心态不稳定,这部书就读不进去,也读不完了,更不能做到理解小说的大意了!

友情提示一下,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帮助普通读者简单地通读完整套《追忆似水年华》,简单地理解小说的大意。

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普通读者,不是那种特别想读《追忆似水年华》却一直望而却步的普通读者的话,到此就可以直接开路了。

那么长篇大论的小说,说是小说,又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具体清晰的发展脉络,我们需要调整的第一个心态就是:读完此书,非一日之功。

换句话讲,我们应该怀有着打持久战的心态,稳扎稳打,经过漫长而不淡定的一段似水年华之后,最终攻克山头。

我们需要调整的第二个心态是:以一种散漫的心态阅读。

散漫的时间,随意地拿起书,随意看几十页或几个小时,随意地打乱七卷书的阅读次序,没有必要从第一本开始阅读,甚至都没有必要从每一本的第一章开始阅读。

如果你喜欢,直接就可以从最后一本开始阅读,或者直接从中间部分往两边延伸阅读,都大有裨益。

为什么这样散乱的阅读方式可取?

我们先回顾一下作者本人的意思,这部小说是他在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在写作中遗忘,在遗忘中写作,完全是以一个失眠者的身份在追忆已经流逝的似水年华。

作者已非常清楚地告诉过我们,他是怎样自由散乱地写作这部书,没有按照提前设定好的故事纲领,没有按照人们通常情况下的阅读认知和体验,甚至他经常写作时都没有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思路———“以一个失眠者的身份”。

所以,作者自由散乱地想,自由散乱地写,我们读者就可以以一种散漫的心态,自由散乱地看。这岂不是很相得益彰,作者读者配合完美?

我们又质疑:如果采用这样心态来阅读该作、来看待该作的话,那这部小说还有传说中那么惊奇的伟大吗?

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需点明我们要调整的第三个心态:随时准备通过阅读直接与作者互动的心态。

什么?阅读某一本书,直接就能跟书的写作者互动了吗?是的。就是这个意思。

普鲁斯特曾经向人表示,他写此书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学,而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希望读者通过自己细腻的表述,从中发现自己,进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的目的。

普鲁斯特确实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宗师。国内很多的文学爱好者也很喜欢拿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对比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代表———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是很有道理的。

普鲁斯特和曹雪芹都是贵族出身,(在此请不要质疑曹雪芹的贵族身份,瘦死的骆驼,它依然是骆驼。)《追忆似水年华》和《红楼梦》也都是典型的贵族文学,描述的内容也都是贵族家庭与贵族子弟的生活。

还有一点相同的地方是,两本书描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很细很小的事情,算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笔法吧。

不过在描写内容的方式上,二者就大相径庭了。《红楼梦》是按照一般传统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事情发展的脉络。

而《追忆似水年华》的写法标新立异,专业的说法是“意识流技巧”,非专业、大白话的说法是———我们上面已经说过的———“自由散漫”。

整部小说,几百万字,很多章节,没有什么连贯的内容,作者简直就是信笔由缰,任意驰骋,一个话题东拉西扯,一个事件颠来倒去,一个想法又三番五次、反反复复地讲述。

要理解“意识流技巧”这种神奇的写作方式,笔者打两个简单的比方:

第一个:做梦的方式。

就像一个爱做梦的人,长夜多梦,头一挨枕头就开始做梦,一个梦又做不完整,很快场景切换,又开始做下一个梦,漫长的一夜过去,连做梦的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个梦,有时候做梦者还会困惑自己躺床上一夜,到底有没有真正睡着?

而不论睡着与否,这个做梦的人,想起几个梦就如实记录下来,先想到哪个梦就先记录哪个,没有优先顺序,没有逻辑关系,彼此互不衔接。

最后,他记录下来的关于梦的文本,以及他记录的方式,就是“意识流技巧”。

第二个:老年人的碎碎念。

想象一下,你或坐在某个大城市的某个高档的茶馆喝着茶,你或坐在某村头田间路口摇着蒲扇,听一个上了年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年人,一边回忆,一边断断续续把他/她那沧海桑田的一生,向你娓娓道来。

不说老年人年纪大了,记事不详实,随便任某个年轻人去讲述自己某一年,或某一个月,甚至或某一天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件件不遗漏。

阅读《追忆似水年华》时,普鲁斯特就是那个老人,想象一下,某个冬日,和暖的阳光下,他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品饮着红茶,一边搭配着点心,一边把他过去几十年似水年华人生里发生的事情,他当时的想法,他后来的认知,他回首往事时候的感慨等等,毫无保留,向你和盘托出。

或者你听的时候,偶尔插一句嘴,偶尔发问一下,听着听着,你就会发现,不管你多大年纪,不管你是怎样的身份,更甚不管你是古人,还是后来人,你都能惊奇地发现,作为听众的你,或这里或那里,或亲近或敌视,竟然换了一个面貌,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生存在讲述者的故事里。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讲述者的故事,讲述者的作品说的就是人间百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谢了再开,有人死去有人出生,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纷纷扰扰人世间、人间事,又何尝有什么不同呢?

到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像《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这样顶尖的文学作品,所写的内容都往往是一些普通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柴米油盐事呢?

所谓返璞归真,繁华落尽,洗尽铅华,无论多么华丽的装饰,一一褪去,最后只剩下最本真的质朴状态。

而《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作品,正是一出场就完全褪去装饰的质朴状态,面对这样简单质朴的作品,我们首先做到简单质朴地接受,就很好了。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甩掉任何额外附加的阅读包袱,就能轻松阅读枯燥乏味且没头没脑的意识流超长篇大作《追忆似水年华》,就能轻松进入作品的虚构的真实世界了。

当然,作为享誉世界的大作,《追忆似水年华》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是挺宽泛,如建筑、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小说、诗等文学,批评学,美学,哲学,心理学,军事,宗教,民族文化,社会学等方面知识多有精彩着墨,不愧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至于作为该小说读者的你,在阅读过程中会跟作者有着怎样的交流沟通,在阅读结束后又会有着怎样的启发与感叹,相信你读完以后一定会有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旨在引导部分人看到“大教堂”的结构与入口之处,至于走进教堂后,你将看到怎样的惊喜,你又会沉迷于哪一处,是圣像?是石梁?是精美的宗教壁画?还是炫目的彩绘玻璃?还是其他?就看你如何意会了。

普鲁斯特那些很有个性的超长句子,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文笔,作品中主人公时而灵魂出窍,在时间与空间里任意穿梭,时而对一些人、或事、或文学艺术、或历史事件、或心理特征、或哲学观念所进行的长篇大论却不乏独到深刻的见解与评论……

作品中,总会有那么一个点,会映射到你柔软的心灵最深处,与你最深地共鸣。

另外,再强调一下,普鲁斯特说过,他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座结构严谨的“大教堂”,无论形式上怎样松散,它的骨架与精神都有着高度集中与统一的和谐性,和完美性。读完以后,你定会发现并印象深刻的。

最后,请一定记住,你不是在阅读小说,你是在更加清楚地认识你自己,你是在发现并创造美———艺术的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轻松阅读枯燥乏味且没头没脑的意识流超长篇大作《追忆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