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睡眠小插曲:总有意外让你失眠

昨晚更完两篇关于睡觉的文章,正打算知行合一,美美地睡上一觉。

躺在床上,困意铺天盖地,想象着腺苷已经积累到了最大承载量,我的生物钟也已经到了清醒驱动的最谷底之处,两者共同作用之下,我本应该在5分钟内从清醒状态溜进快速眼动睡眠,而后在15分钟内跌入非快速眼动睡眠的1、2阶段,紧接着是慢波睡眠,也就是最深的睡眠状态中。然而,刚介绍完两种睡眠模式和科普了睡眠节律的我,并没有如愿进入第一个r90,而是失眠了。有点讽刺。

在床上翻来覆去了一阵子,我抬手看了那本应该监测我睡眠质量的手表️,发现已经过了40分钟。不对,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的腺苷分泌的足足的,因为我感觉到困意有增无减,而且我的睡眠节律也同往常一样,如果《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的作者没有欺骗我,我现在应该是睡着了。如果有仪器监测我的脑电波,它一定是平缓的微小的波动,那是快速眼动睡眠的脑电波。可是不幸的是,那也是清醒的脑电波,因为几乎没什么分别。

不,我分明没有睡着。我的肌肉还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我在这40分钟里换了好几种姿势,我还意图抬手打死一只蚊子,然而它无比狡猾,一次次成功地饱腹而归,还发出胜利的嗡嗡声,肆意地在我耳边挑衅。

就这样,我一遍责怪科学家们不靠谱,一边想着明天需要研究一下失眠的原因。于是,又找了两本书来看,《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和《睡眠革命》,试着去解释,一个没有过失眠史的人,没有经历时差、没有喝咖啡,在一个普通的夜晚,怎么会失眠到凌晨两点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知道,即使清楚了解了睡眠的一切知识,大脑依然会让你在某个偶然的夜晚,不按常理出牌的话,还要去继续了解这些吗?这些书的作者会不会经历失眠呢?

想来,这是个很有趣的哲学问题。

享受“可知”的安心,也拥抱“未可知”的美好。

这个失眠的夜晚,我开始了数羊……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秘睡眠小插曲:总有意外让你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