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贼现实的一本女性生活史

书本封面

今天用了两个小时消灭了这本书,边看边觉得太现实了,现实到如同推荐语所说“看似都知道,却又不为人知,你与我的故事。”

这是一本小说题材的小短篇(对我来说),讲述了一个韩国女性,一九八二年生人,有着公务员身份的父亲和做着居家零工的母亲,有姐姐、有妹妹还有弟弟,作者连给主人公起的名字都是一九八二年韩国女性最常见的名字——“金智英”。

好奇心的驱使让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部畅销书竟然是当年韩国每五十人就会有一人阅读的名副其实的畅销书,而且在演绎成电影时,女主角包括一些看过该书的女性艺人竟然被炮轰,有甚者竟然被迫关闭社交网络。


电影海报

完全从女性角度去描写,忽略了男性的生存艰难,毕竟即便只是从网络上我们也能看到大量日韩男性职员被欺负的死惨死惨的,导致了本书在韩国被攻击的惨不忍睹,也许这也是能够有大量女性读者的缘故之一吧。

很庆幸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已经没有了他国那么明显的性别歧视,当然,各种不平依旧存在,各种流传已久的思维依旧存在。“女人应该要结婚生孩子,一定要生儿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工作再好又怎样,如果没有结婚生子,你就是个失败者。”、“都这年纪了还没结婚,你怎么这么没用。”……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依旧存在着,不是吗?

书中很多平常的事件,像我们平常的生活一样,娓娓道来:
年幼时因为是女孩,偷吃弟弟奶粉会被奶奶用力拍背,不是因为物资不足,而是“那是我孙子的东西,你怎么可以享用。”;
读书被男同桌恶作剧欺负,老师说“他是因为喜欢 你才会欺负你啊。”
在职场能力出众,却要忍受奇怪的玩笑,被说“女孩太聪明会给别人造成压力。”
婚后没有大肚,被指责肯定是智英的问题;
生了孩子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做全职妈妈,却连喝一杯廉价咖啡也被上班族指责“妈虫”。
……
很多生活中的无奈点滴,最终将金智英压倒,她变得会用别人的口吻说话而不自知,最后进了心理诊所接受心理咨询。都等着在故事的最后善英会代替看书的所有女性雄起一把,结果戏谑的结局是:心理医生一边分析着善英状况,一边在面对因为生孩子而要离职的同事发出“以后还是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的感慨。

这本书讲了当代女性的困境,正好是在八零后们既要考虑职场生涯又要考虑结婚生子的关口,特别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同样是亚洲人,同样的文化背景,面临着雷同的生活困境。
与其说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件压垮了一批“过于敏感”的人,或者激起了一批“激进人士”的雄起抗议,我的观点是:不理解造成了无法逾越的隔阂。
很多时候,压垮人的不是事情,而是不被理解的态度。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女人/男人不都这样吗?”
“怎么就你这么娇气?”
“难道别人就不辛苦吗?”

李银河曾说:“性别刻板印象是对丰富多彩的人性的压迫,不但是对女性的压迫,也是对男性的压迫。”我想把这句话扩大来说——“刻板印象是对丰富多彩的人性的压迫。”
正是有大量的刻板印象,才让周遭总是充斥着想要挣脱却又被无数次压抑下来的冲动,明明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却因为“违背常理”而显得无法去合理争取。
“男子汉就要顶天立地、养家挣钱,全家人的希望和顶梁柱。”
“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男人怎么可以下厨房、做手工?”
“洗衣服做饭这些事都是女人做的,没出息的男人才会做这些事。”
……
是不是同样耳熟能详呢?

当越来越多女性开始追求“男女平等”的时候,我感到了一阵心疼,她们在努力证明“女子未必不如男”,为此,她们牺牲了更多,忍受了更多,披上了更厚的盔甲,甚至努力忘记自己作为“女性”的特征而努力地朝着“没有性别特征”的方向越走越远,像男子一样。
我也想到很多男性朋友,明明自己更擅长柔和的工种,有柔软的喜好,却因为是男子,在他人“你是男孩子”的身份印象中去伪装自己,直到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活着、奋斗着,同时也空虚着。

冲破刻板印象,冲破束缚,看见自己的本性,不畏他人言说。这是“斗士”们正在做的是,她们/他们在寂静中发声,没有一个社会会全是“斗士”,也没有哪个社会会没有一丝不同的声音,正是每个人的特点,才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才是世界啊。
如书中一些温暖的话:
“将来一定要少点难过,少点痛苦,少点疲累,不再忍气吞声,要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这不是你的错,这世上有太多奇怪的男人,是那些人有问题,绝对不是你的问题。”

作者最后说:由衷盼望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我觉得此话适用全体有梦想的人们。

嗯,想到了一个心理学的议题,明天就写它吧,有点《乌合之众》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82年生的金智英》贼现实的一本女性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