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名不见经传,不如多扯点闲淡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非虚言


图片发自App

前段时间写了点东西投稿,灵感来源于我生活的一些见闻,其中的一些桥段就是由我身边实在发生的事改编的。写成之后感觉很痛快,于是发给我家人看。

结果我父母读完以后胆战心惊,说我写的太真太明,唯恐我发到朋友圈里某些人看见了不高兴。

这并不是说我文笔好,而是文章里头写到了一些他们所认为的禁忌。


其中之一,是我提到了“送礼”办事的现象。

具体内容我就不在这里讲了,毕竟这条推送发出来我是一定会转朋友圈的,还是虚心接受爸妈的教诲,少说为妙。

我妈说,送礼这种事,不要乱写。

我说,那就是说现实里没有送礼这回事喽?

她说当然不是。

我说那为什么不能写呢?

我爸说,送礼要分情况,假如给领导送酒送烟,就是“人之常情”,而如果送钱,性质就不一样了。(我并不认同)

我说,可我写的是虚构的东西,假人给假领导送礼,你们慌什么?再者说,我表达观点了吗?并没有,我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在陈述,所以谁也不能因为这事来指着鼻子骂我。

这时候我姐哈哈一笑说,在某国,一百个要办事(合法与不合法的事皆有之)的老百姓里头有九十九个是会送礼的,问题出在老百姓身上吗?恐怕不是……

这个话题在此打住。


其实本来这里还想写一段话,可想起公众号的定位,还是算了,“不谈政治”之宗旨不可违。

我家人都是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也不算高,只求过好自己的安生日子,所以我那稀松平常的一篇文章,在他们看来已然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了。

但我觉得,我写的还不够真、不够明,还需在创作实践中加以琢磨,直到磨出一把利剑,上斩……咳,扯远了。

文字就是文字,永远也不是利剑。虽然某概论讲,上层建筑中的文学可以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但我觉得这种作用发生的过程谈不上“斩”,顶多是“锯”,或许用的还是一把生锈的锯。

所以我妈告诫我,少说这些话,这些事儿你管不了。

害,谁想管了?不过是求一时嘴瘾。

要是这个社会连这样的扯淡、闲话都容不下,那我也就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跳进这浑水里了。


#多余的话#

我经常把自己爸妈一些言行写出来,这似乎有点“大逆不道”——儿子揭父母的老底哪成?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为我的品德担忧,因为这里头很多话并不是真的出自他们之口,我只不过拜托我的爷娘来暂时扮个角色,这跟演戏没什么分别。

既然演员可以在表演中对着别人喊爹叫娘行稽首之礼,那我这么做也不过分,大家就把我写的东西当做“半虚构”的玩意儿来看好了。至于为什么由二老来当演员……害,谁让咱不敢写别人呢。

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鼠辈”,很难引起什么轩然大波,这于我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趁我名不见经传,不如多扯点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