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痒点、爽点,被商家拿住任一点,就会不自觉掏钱

双十二刚过,元旦就要来了。

双十二还没剁完的手,或者这个月新长出来的手,又该继续买买买了。

作为消费者,你知道为何会不知不觉掏钱么?

作为商家,你知道怎么让消费者不自觉掏钱么?

来,把握以下三点的任意一点,你就抓住了省/赚钱的秘诀。

说明:这三个点借鉴了梁宁老师《「得到」用户心得 | 把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50页PPT公开给你》,但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案例。

1.人性中的哪三点

痛点:痛。你迫切的问题,想被解决。

痒点:痒。你潜在的需求,想被满足。

爽点:爽。你个性的表达,想被看到。

什么产品满足痛点?生活中的水、电,你一定需要,没有不行,必然持续付费。

什么产品满足痒点?生活中的各类小家电,没钱时也能凑合过,但不方便、很费时,所以有钱了,肯定要买。

什么产品满足爽点?生活中的名牌包包、汽车,有点小钱也不敢买,但更有钱了,就要显示身价、享受品位。

所以看到了:痛点很痛,最有意愿付钱;痒点还能忍,适时消费升级;爽点当然好,但付费门槛高。


2.满足三点的产品案例

(1)案例:买不买网盘会员?

痛点:我大量的照片、影片的资料要保存,网盘必须空间大,如果装不下,就得做取舍,删掉一些照片或者影片,心痛。

痒点:上传/下载最好快一点,等也可以等,就是着急,动不动就想看看上传/下载好了没,别的事都没法专心干,烦躁。

爽点:每次资料转发给别人,就会显示出“某人的SVIP会员链接”,有特殊的昵称和头像框,上线还有问候,得意。

(2)买不买在线教育课程?

痛点:为解决升学或者考证成问题,必须赶紧找人培训或者补课。

痒点:成绩还可以,但需要突破一下,因材施教,上个提升班。

爽点:应试教育已充足,素质教育(音乐、美术、编程)才能彰显才华。

(3)电商VIP满足了哪点?

痛么?不痛吧。我不买VIP,照样可以上淘宝/拼多多网购。

痒么?是的。如果不买VIP,商品就不能用会员价购买(或者不能领优惠券,或者退货快递费自付),每次都要多出钱,怎么也不舒服,那就买VIP吧。

爽么?也有。比如淘宝88VIP,还送优酷VIP等其他会员,花一份钱,享受好几个产品,占了便宜,挺开心。

(4)盲盒满足了哪点?

刚上市的泡泡玛特,不就是卖卡通娃娃的嘛,满足了什么点?

痛么?不痛。除了上瘾的粉丝,抽不抽盲盒,不影响生活。

痒么?是的。这个卡通娃娃好可爱,好想买回去放在床头。哎呀,抽了几个抽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没法凑成一整套),不甘愿,再试几次。

爽么?当然。抽到自己想要的手办,或者凑成一整套,运气爆棚、圈中炫耀,开心得睡不着觉。下次,忍不住还想买。

(5)付费意愿:痛>痒>爽

首先,解决痛点,那是雪中送炭,我最愿意付费。

其次,能安抚痒点,也是体贴入微,我也愿意升级。

最后,让我爽,就是锦上添花,我有钱,才愿意享受。


3.能满足用户三个点的商业模式?

现在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没有不提痛点的。

但痛点真的痛么?投资机构一般看几个指标:

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付费率→客单价→复购率


上述指标的逻辑,用人话翻译过来就是:

①你的产品,用户用么?用多长时间?(可能是好奇心驱动)

②多少人愿意为了使用频次或者时长付费?(痛点驱动,痛最容易让人买单)

③付费的人中,每单平均付了多少钱?(痒点驱动,越痒,客单价越高)

④付费的人中,多少人愿意在下一阶段继续付费?(痛+痒+爽叠加驱动,提升续费率)

上述是to C的逻辑,作为消费者,也好理解商家的商业模式。

那么to B的项目呢?客户换成企业,逻辑其实类似。

【痛点】你的产品/服务,通过立项的方式,卖给了企业。但企业是不是真的痛呢(是不是伪需求)?

就看企业的员工,使用的频率和时长。使用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痛点越明显,你的产品/服务也确实解决问题,下个阶段一定购买。

【痒点】看企业是否愿意付费升级。随着to B项目方的技术升级,产品/服务更完备,企业客户的潜在需求被挑起,能够解决更多问题的产品/服务,买吧。

满足了的痒点,可能在下一个周期,又变成了痛点,因为“由奢入俭难”,升级的体验,已无法舍弃。

【爽点】相对来说,中小企业比较务实,最看重的还是痛点问题能否被解决,如果效能进一步提升,还是愿意满足痒点的。

而大型企业,需要一些形象包装和知名度维护,比如接待领导考察、向客户做华丽展示、彰显公司的实力,等等。一些大屏、3D展示、VR产品等,就是为了满足爽点。

爽点没有,不影响企业的运营,但有了,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得以提升。和个人买品牌包包、汽车的底层逻辑,异曲同工。


4.总结

我们从消费者的痛点、痒点和爽点入手,谈到了商家如何满足,以促成消费者的付费。

再从投资机构的视角,谈机构如何验证商家是否满足了用户,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并可持续。

To C和To B的项目,其实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用户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可能决策流程不同,付费账期不同,但商业模式得以成立,并可持续,还是需要满足痛点、痒点和爽点。

满足了痛点,用户最容易持续地付费,但客单价通常不高。

满足了痒点,用户愿意付更多的费用。

满足了爽点,客单价进一步提升,但如果没有痛点、痒点做支撑,可能一锤子买卖或者冲动型付费。

想想您平常的消费,都有哪些点得到了满足?

想想您所在的公司,都满足了用户哪些点?

希望我这篇小文,解决了你的困惑(痛点),满足了你的求知欲(痒点),激发了你的表达欲(爽点)——阅读和转发,就是你的最佳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痛点、痒点、爽点,被商家拿住任一点,就会不自觉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