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画艺术的突发热情

此次英国之旅由伦敦开始,途经牛津郡、科斯沃尔德地区、莎士比亚小镇、剑桥,最后回到伦敦。所以在伦敦我们订了两家酒店,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到达的时候订在Mayfair地区,酒店旁边就是奢侈品聚集区,各种大牌云集,做为“奢侈品一条街”的邦德街比多伦多的要长出两到三倍。来伦敦之前并没有把伦敦当作时尚之都,所以也并没有特意要住在邦德街旁边,纯属意外巧合;来了之后才惊叹不已,从一线到二线到大众到各种小众品牌,在伦敦都有自己的专卖店,而且款式看上去都是最新款,至少多伦多还没有。在伦敦逛街才明白什么是“window shopping”— 橱窗逛街,因为光是看橱窗里的展示品就足够赏心悦目了。

在伦敦第三天的旅程,从早上的“window shopping”开始,走走逛逛,又去退了个税,中间还有一些小插曲,到达第一个景点— 圣保罗大教堂— 的时候比预定的时间晚了不少。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第一大教堂,欧洲第五大教堂,始建于604年,原来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1823年烧毁重建的时候,改成了现在的十字穹顶式,也由此而著名。黛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图片发自App

教堂正门

图片发自App

教堂后院

图片发自App

双层巴士上抢拍的圣保罗大教堂


如果从空中俯瞰大教堂,它是一个不对称的十字,横竖交叉的地方是穹顶。我们葱教堂的东门进入,每人取了一个解说器,开始慢慢参观起这座伟大的教堂。教堂内部也是不允许拍照,所以没有办法留下穹顶精美的壁画和雕刻,还有华丽壮观的圣坛。教堂的穹顶其实分为三层,每一曾都可以登上去,这一次因为要去的地方太多了,为了节省体力就把攀登活动留待下次吧。说起圣保罗大教堂,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在梵蒂冈参观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之下其实圣彼得大教堂依旧是我见过的最宏伟壮观,内部装饰最精美绝伦的教堂,不愧为欧洲第一大教堂。若说外形宏伟,圣保罗大教堂其实堪堪相比,但是内部的壁画雕刻确实简朴了很多,但是这也是有原因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教堂,讲求极致奢华,而圣保罗大教堂是新教教堂,追求简单朴素。不过从我这个外国门外汉的直观感受来说,确实圣彼得大教堂要更加震撼。想来若我是一个西方的白人,即使不是天主教徒,在看到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也会有种追溯文化本源的肃然之意;就像我在故宫,在兵马俑,在云冈石窟那种眼睛发热酸胀的感受。难怪每天有无数人排队两个小时只为进圣彼得大教堂瞻仰。只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完全静下心来好好欣赏这座历史盛迹,因为是第一座见到的欧洲教堂,之前也没有可以对照的参照物,所以当时虽然觉得赞叹,但也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迄今为止我在欧洲见到的最华美庄严,无与伦比的大教堂。想来人生总是这样,很多风景在路过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经过之后反而不断地觉得回味无穷。

圣保罗大教堂还是很多皇室和著名人物的埋葬地,包括鼎鼎大名的威灵顿公爵和纳尔逊上将,都葬在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室里。丘吉尔的葬礼也是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虽然他的棺椁并没有葬在这里。漫步在教堂的地下室里,除了少数几个棺椁之外(如威灵顿公爵和纳尔逊将军),可以看到墙上和地上有大大小小方形石板稍微突出于地面和墙面,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墓碑和墓穴。每个石板上都写满了逝者生前的事迹。虽然早就知道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东方文化大不相同,可是看到这种形式的墓碑和墓葬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其中不乏许多著名人士,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任由人们从他们的墓碑上走过,甚至全然没有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圣保罗大教堂留连了许久,我们终于离开这座伟大的教堂,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国家美术馆。国家美术馆本来不在最初的行程上,对于美术这项艺术我向来没有什么研究;可是临行前翻阅攻略,好几篇都极力推荐国家美术馆,出于好奇,便把它安插进了行程当中。国家美术馆就在特拉法尔加广场上,而且是免费进入。里面的藏品极为丰富,如果打算每一个展厅每一幅画都仔细观摩,估计两天也逛不完。所以在来之前我上网查了美术馆的“必看杰作”,制定好了参观路线,原本觉得有个一两个小时应该就够了,没有想到入馆之后立即被油画艺术的汪洋大海所包围,即使不是最有名的作品,所展览画作的精美程度、保存良好依然超出想象,在视觉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那些本来就在参观名单上的名画更是让人惊叹。我不禁在每幅画前面停下来认真观摩,第一次用心感受作者想要通过画卷表达的情感,还有不同时期画家的不同艺术手法。还有很多作品是曾经出现在历史书上的,更加让人激动。

美术馆里的画室都是按照作品问世的时间顺序排列,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文艺复兴时期和荷兰黄金时期的伟大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主要以宗教主题为主,以文艺复兴三杰的画作作为著名,国家美术馆馆里收藏着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拉斐尔的《圣母像》等代表作。这个时期的作品普遍色彩鲜艳明亮,注重刻画细节,多以宗教内容为主题。听过很多人说其实不怎么喜欢这个时期的画作,感觉内容和人物都太过于冰冷,过于制式,没有人情味和烟火气。但是不得不承认,即使是绘画内容千篇一律,画家的绘画技巧依然让我印象深刻。从构图、色彩到细节和光线,即使是我这个门外汉也常常觉得眼前一亮。不过我还是最爱荷兰黄金时期的大师们(17世纪),维米尔、伦勃朗、鲁本斯。这个时期的画作明显开始变得生活化,人物更加生动,内容丰富多彩,处处透露着当时荷兰社会的物质生活富足,人民的精神上也非常开放和向上,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个时期画作的用光也十分特别,基本都是从左上角角照下来,和先前的用光有了明显的区别。除此之外美术馆还珍藏着许多名画,最著名的莫过于梵高的《向日葵》,还有印象派大师们的诸多作品,如莫奈的《睡莲》。


图片发自App

荷兰黄金时期著名作家伦勃朗的自画像,画于画家63岁的时候,这幅画问世不久作者就去世了。当时的伦勃朗已经穷困潦倒。

图片发自App

达芬奇《岩间的圣母》

图片发自App

著名的梵高的向日葵

图片发自App

我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者并不是荷兰黄金时代最有名的画家,但是这幅画却非常著名。画中是一位威尼斯富商和他的新婚妻子,他的妻子穿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时装款式,而并不是已经怀孕了。

图片发自App

14世纪难得一见的描绘世俗世界的名作,《使者》,描绘的是两个来自异国的使者。画中对细节的描绘让我叹为观止:皮草上的绒毛栩栩如生,乍一看真是毛茸茸的感觉;地球仪十分精美,彰显出主人的财力。

图片发自App

维米尔名作之一,《窗前的少女》

图片发自App

另一幅维米尔的画,《弹钢琴的少女》

图片发自App

拉斐尔的圣母像,我觉得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人情味的圣母了

图片发自App

伦勃朗另一幅自画像,画于他42岁的时候,那时正是他名气最大、生活最富足的时候,精神状态跟63岁的自画像完全不同

图片发自App

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镜中的维纳斯》

图片发自App

莫奈的《睡莲》


图片发自App

美术馆的展厅


两个小时的时间在美术馆里一晃就过去了,为了赶游船我们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并决定在离开英国的当天早上再来美术馆。逛完美术馆坐游船实在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安排,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泰晤士河的风景。讲解员是一个很幽默的英国小哥,讲了英国式冷笑话来暖场,船上经常发出阵阵笑声。我们选择的线路是从伦敦眼一直坐到格林尼治,差不多是泰晤士游船最远的行程,从伦敦市内到周边的景色一览无余。


图片发自App

伦敦第一高楼,the Shard

图片发自App

悠闲地等待游客投食的海鸥

图片发自App

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

图片发自App

从船上看伦敦塔桥

图片发自App

伦敦塔

图片发自App

The Shard, 伦敦第一高楼,香格里拉大酒店就在这个楼顶


泰晤士河比想象中的要宽很多,不似塞纳河那样秀美,倒是颇有一番长江的壮阔。河上往来运输十分繁忙,可以感觉到泰晤士河不仅是伦敦城市的象征和景观,更是反映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我们选择了最长的游船航线,从伦敦眼一直坐到格林尼治,本来打算直接再坐回去,可以一眼望到的河边的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让我们改变了主意,临时决定游览一下格林尼治。

之前一直只知道有格林尼治天文台,没想到还有一个这样古老的皇家海军学院,现在已经是格林尼治大学的一部分。进到学校里面我才发现,这里是电影《雷神》的取景地,当时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惊叹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里,没想到真的可以到此一游。

我们到的时候格林尼治天文台已经关门了,只能在外面拍张照算作到此一游。倒是天文台外的公园风景十分秀丽,从半山腰俯瞰着格林尼治小城,聚集着很多游客。

图片发自App

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

图片发自App

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


图片发自App

格林尼治天文台


图片发自App

格林尼治公园


稍作休息后我们动身往市内返程,晚上还有一个重要节目就是提前预订的米其林大餐。因为已经错过了返回市内的末班船,我们只能从格林尼治倒地铁回去,伦敦的地铁倒是方便快捷,只是不小心赶上了下班的晚高峰,小小的车厢里挤满了人,不过也算多了一种伦敦的体验。餐厅离住的酒店很近,换好衣服步行五分钟就到了。我们在伦敦前后订了两家酒店,分别在两个区域,我们对景点和餐厅的规划也按照两家酒店的位置进行划分,争取从酒店快速可至。

这次预定的餐厅本来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可是想去的餐厅不是订不上就是餐厅临时有事要改预约,最后就订了这一家,法餐为主,很有特色的棋盘点餐的米其林二星餐厅。味道和服务都不错,只是用餐时间超出了我的想象,本来七点钟到达餐厅,我觉得九点之前肯定吃完了,回酒店收拾一下早点睡,第二天正好早点起来去取车奔赴下一个目的地,结果没想到这是一家崇尚慢节奏用餐的餐厅,我们足足从七点一直吃到了十点........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赠送的几样餐前小吃和面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伦敦之行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英国之行的最后还有其他伦敦的行程在等待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油画艺术的突发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