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每日美文阅读和英语学习(第331天)

英语学习

Salad

The health benefits of eating salads are numerous.

Benefit #1: You'll get more fibre

Not only is this good for keeping your bowels regular, but a high-fibre diet can lower cholesterol and help guard against bowel cancer.

Benefit #2: Lettuce helps protect your heart

Some varieties of salad greens, such as romaine, rocket and spinach are high in folates.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r the levels of folate in your diet, the lower the risk of strok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problems.

少不更事的时期

通过积分开启本文翻译

吃沙拉对健康的好处很多。

好处1:你会得到更多的纤维

这不仅有利于保持你的大便规律,而且高纤维饮食可以降低胆固醇,帮助预防肠癌。

好处二:莴苣有助于保护心脏

一些种类的沙拉蔬菜,如罗马菜、火箭菜和菠菜,叶酸含量很高。研究表明,饮食中叶酸含量越高,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低。

Benefit #3: Eating salads helps build bones

Spinach and watercress contain high level of Vitamin K.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low levels of Vitamin K in women is associated with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Benefit #4: You could sharpen your eyesight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vision, put together a salad of Spinach, romaine and red-leaf lettuce. They all contain the carotenoids: Vitamin A, lutein and zeaxanthin.

Vitamin A helps your eyes adapts to darkness, while lutein and zeaxanthin may help protect against light-induced damage that could lead to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好处三:吃沙拉有助于骨骼生长

菠菜和豆瓣菜含有高水平的维生素K。研究发现,女性维生素K水平低与骨密度低有关。

好处四:可以提高视力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视力,就准备一份菠菜沙拉、莴苣沙拉和红叶莴苣沙拉。它们都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叶黄素和玉米黄质。

维生素A帮助你的眼睛适应黑暗,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能有助于防止光诱导的损害,可能导致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



美文阅读笔记

㈠活着,就得做一点事。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星期天, 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豆,读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别有一番滋味。

“通达”是对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不太容易着急、生气、发牢骚。通达又常和恬淡、悠闲联系在一起。

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 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写字作画, 首先得有激情。要有情绪,为一人、一事、一朵花、一片色彩感动。有一种意向、一团兴致,勃勃然郁积于胸,势欲喷吐而出。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㈡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个很美的地方。从我们的小屋向外看,可以一览被风吹拂的大片马尾藻和后面碧蓝的大海。

到了夜晚,繁星如爆裂般耀眼,我们就傻站着看,从月亮逐渐变成血橙色,一直到它又变回银白色。

我弟弟布鲁斯和我每天伴着海浪克制的呼啸声入眠,然后在同样独特的声音中醒来——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彼时,我们对自己的穷困一无所知,却想象自己是被庇佑的。

㈢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


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有片面的真理。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不站就须得慢,有时延误事机;而偶尔站站却不至于慢,站后再走是加速度的唯一办法。


我们中国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望着,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并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来。许多事就这样因循耽误了。我们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


西方各国都把效率看成一个迫切的问题,心理学家对这问题作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大得多。比如说,一长页的算学加法习题,继续不断地去做要费两点钟,如果先做五十分钟,继以二十分钟的休息,再做五十分钟。也还可以做完,时间上无损失而错误却较少。


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轻易易地解决了。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


哲姆士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比喻。溜冰本来是前冬练习的,今夏无冰可溜,自然就想不到溜冰,算是在休息,但是溜冰的肌肉技巧却恰在此时凝固起来。泅水也是如此,一切学习都如此。比如我们学写字,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字才易写得好。习字需要停顿,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我国先儒如程朱诸子教人为学,亦常力戒急迫,主张“优游涵泳”。这四个字含有妙理,它所指的工夫是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酿。要“优游涵泳”,非有充分休息不可。大抵治学和治事,第一件事是清明在躬,从容而灵活,常做得自家的主宰,提得起放得下。急迫躁进最易误事。


我有时写字或作文,在意兴不佳或微感倦怠时,手不应心,心里愈想好,而写出来的愈坏,在此时仍不肯丢下,带着几分气忿的念头勉强写下去,写成要不得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要不得,于是愈写愈烦躁,愈烦躁也就写得愈不像样。假如在发现神思不旺时立即丢开,在乡下散步,吸一口新鲜空气,看着蓝天绿水,陡然间心旷神怡,回头来再伏案做事,便觉精神百倍,本来做得很艰苦而不能成功的事,现在做起来却有手挥目送之乐,轻轻易易就做成了。不但做文写字如此,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时必须精神饱满,工作成为乐事。一有倦怠或烦躁的意思,最好就把它搁下休息一会儿,让精神恢复后再来。


基督教的圣经叙述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于每段工作完成之后都赘上一段说:“上帝看看他所做的事,看,每一件都很好!”到了第七天,上帝把他的工作都完成了,就停下来休息,并且加福于这第七天,因为在这一天他能够休息。这段简单的文字很可耐人寻味。


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尤其需要时间对于我们所做的事回头看一看,看出它很好;并且工作完成了,我们需要一天休息来恢复疲劳的精神,领略成功的快慰。这一天休息的日子是值得“加福的”、“神圣化的”(圣经里所用的字是Blessed and sanctified)。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滚,不曾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以至华严世相都在特别快车的窗子里滑了过去,而我们也只是回戏盘中的木人木马,有上帝的榜样在那里而我们不去学,岂不是浪费生命

㈣一串八位数字,一直是我家Wi-Fi的密码,也是电脑的开机密码。熟人问:“这既不像生日,也不像某个纪念日的数字,是随意组合,还是有什么说头儿?”当然不是随意组合。它是一个停用多年的电话号码,曾专属于我和父母。我想以这种方式,让这串令我百感交集的数字,一直存活于我的记忆里,如同与这号码相伴共生的那些人生记忆。



  多年前,安装家庭电话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我家第一部座机安装于1993年前后。当时家庭电话尚未普及,一部电话的安装费大约是4000元,而那时我的工资不到100元。全家人都说挺贵,但母亲坚持要装,于是咬咬牙装了。


  那时候,我、弟弟和父母一起住在重庆郊区的一个厂区宿舍里。我上班的地方在市区,每天早上挤两趟公交车上班,下班回家已是夜幕四合。母亲放心不下我和弟弟,尤其是单身的我。


  20世纪30年代,母亲出生在重庆近郊农村,外公是略有薄产的小地主,外婆自然是地主婆。家境还过得去,聪明好学的母亲小小年纪就考上护士学校,毕业后成为西南医院烧伤科的军医。受家庭成分影响,她后来转业到郊区一家小厂的医务室工作,经人介绍认识了在煤炭研究所工作的父亲。父亲来自安徽农村,靠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算得上“根正苗红”。两个吃技术饭的老实人也算门当户对,于是结婚,有了我和弟弟。


  或个性使然,或受军旅生活影响,母亲凡事皆求中规中矩:我吃饭偶有叹息,坐姿不够端直,甚至进屋脱鞋后鞋子摆放不齐整,都会招致她的斥责。


  我渐渐长大,母亲的管束愈加严格。至我高中毕业,她仍不准我化妆,不准我留披肩发,不准我穿高跟鞋,不准我与男生说笑……在她看似平静实则冷厉的眼神笼罩下,我觉得自己从未有过自由。


  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母亲的监管也毫无松懈之势。我清楚,她安电话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随时“查岗”。她对我业余时间的严控,我内心抵触,但因自幼习惯了顺从,从不敢表露。我20岁时,随着男友第一次走入我家,冲突终于爆发。


  他一离开,母亲就喝令不准我们来往。她举了个例子,说看见他用我家洗脚的毛巾擦他的皮鞋,认为他自私,不是一个有担当会负责任的男人。热恋中的我根本听不进去。他年轻帅气,体贴又有才华,凭什么断定他不能给我幸福?


  之后母亲每到下班前就打电话催我回家,甚至提前跑到单位等我。我终于忍无可忍。


  一个周末,母亲又打电话到单位,我不接,下班后径自去约会,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我讨厌她的电话。


  家里气氛有些凝重。父亲沉着脸说:“你妈哭了一天,晚饭也没吃。”我一看,她躺在里屋的床上一动不动、一声不吭。我倔脾气也上来了,同样一言不发,并开始绝食。


  对峙到第三天早上,母亲红肿着眼睛起床,幽幽地说:“你吃饭吧,妈妈不再管你的事了……”我胜利了。我以两败俱伤的方式赢得了我想要的“自由”。我以为自己在捍卫神圣的爱情,迫不及待地溜出家门,用公用电话告诉了男友这个大好消息。


  然而不到两年,这段婚姻就走到了尽头。在独自哭泣了许多个夜晚后,走投无路的我又想到母亲。除了母亲那里,我还能去哪儿?一向严厉且视名节为命的母亲还能容纳我吗?可我真的无路可走了。我迟疑着拨通了那个曾经让我厌恶的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母亲终于接电话了。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想回家。”


  电话那端,母亲沉默半晌才开口,语气平静得有些异常:“早料到了会有这一天,回来吧。”


  我忐忑不安地回了家。没有我预想中的气恼与责骂,她只是捋捋我的乱发,一字一句地说:“回妈妈这里来,重新开始!”


  我一头扑进她的怀里。我试图用号啕大哭倾泻掉所有的悲楚、羞愧与内疚。



  几年后,我调到离家几十公里的渝中区上班。那时,我仍一个人过。


  新单位没有住房,我只得仓促寻找落脚处。在寸土寸金的渝中区,房租奇高,我每月工资几乎一半贡献给了房东。母亲心疼,提出为我付房租,我拒绝了。我不能再让母亲为我操心。


  一个女子独居在外,父母不放心。他们不得已卖掉居住多年的厂区宿舍,倾尽积蓄在渝中区的大坪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小区房。


  我可以天天回父母身边了,而父母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圈子,远离熟悉的环境,包括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邻居。若不是为我,他们怎么也不会在晚年进行这样一场孤独的迁徙。


  其时父母已退休,有大把空闲时间需要打发。初入新居,人地两生,母亲有点儿不知所措,除了做家务,整天就东坐坐西摸摸,那部电话又成了她最亲密的伙伴。只要拨通我的电话,她便喋喋不休地说家长里短。


  在她的安抚下,我渐渐走出低谷。白天,我们俩通过电话事无巨细地唠叨半天。下班或周末,我们手挽手逛街。我强迫她烫一个让她年轻10岁的发型,拖她去商场买她一辈子都舍不得买的衣服。


  渐渐地,母亲的笑容多了起来。她拉着父亲参加小区的老年大学,和老人们一起学电脑、学画画。她开始逐一打电话,邀请从前护士学校的老姐妹、厂里的好邻居来家里做客。


  那一段日子挺吵闹,也挺开心。只是,母亲偶尔会在无人造访的夜里,若有所思地说:“你以后还是要成家的。其他都不重要,一定要找个品行好的。还有,你性子急,对方得脾气好能包容你才行呀。”



  2005年,我有了新家。我的小家在渝北区。


  母亲高兴,又不舍,仍然时时打电话来。没别的,就是催我周末回大坪去。


  渐渐地,我又开始怕她的电话了。我已单身数年,如今该多享受二人世界。不趁着还没孩子抓紧逍遥,更待何时?可母亲每到周末便打来电话:“回来哟!我做了你们最喜欢吃的蒜苗回锅肉和豌豆蹄花汤……”


  周末睡个懒觉,两个人逛街吃饭看场电影,多好。可我不敢说不。我太了解母亲的秉性了。

在家都是母亲说了算,父亲是“妻管严”,唯她命是从。也是,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善持家又待人好,左邻右舍都说父亲有福。一直因自己当年不懂事而内疚的我,总想在经济上多给二老一些力所能及的补偿,不管手头多紧,我总按月拿出一部分钱给母亲,微薄的稿费也全交给她。“自己用,不要替我存钱!”这是我对她常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便是孝顺了。虽说这些年父母也有小病小痛,但总的来说身体还算可以。为什么就不能独立一点,非要整天拉我回家?我没事吗?我整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忙。但我不敢说,我怕母亲哭。母亲退休后变得特别多愁善感,伤心了就一言不发,默默垂泪。在我看来,这种哭,比出声地哭,比号啕大哭更虐心、更吓人。

可我心里终究不悦,纠结一直持续。

一到周末,电话就雷打不动响起。我不得不一边起床,一边对丈夫叨叨:“你说,回去吃顿饭就那么要紧?这周不回不是还有下周吗?”

车才到半路,电话又追来:“快12点啦,到哪里了?等你们快到了我再炒菜,免得凉了……”我有些不耐烦:“不要催,堵车!”

午饭吃了,又留晚饭。有时我们吃了午饭就找借口溜了。我们提前约好晚上聚餐,三五好友觥筹交错,多热闹!

母亲依依不舍,嘴里唠叨,手中却忙个不停:新鲜的五花肉、宰好的土鸡、蒸好的扣肉……大包小包唯恐少拿了一样。上车了,她还追上来再三叮嘱:“开慢点儿,注意安全,下周再回来啊!”我一边应着“行啦,行啦”,一边吩咐丈夫“走嘛,走嘛”。

然而只要我需要,打一个电话,她就飞奔而来;或者没打电话,她随时也来帮着做这做那。即使她累,即使她已双鬓斑白、年老体衰。2006年年初,我大病一场。接到丈夫的电话,父母火速赶来。

一见我靠在床头病恹恹的样子,母亲的眼圈红了又红,握着我的手不停地安慰:“乖,没啥子,还年轻,把身体养好就是……”

整整一个月,她不是买菜就是炖汤,或陪我说话、遛弯儿,每晚忙到我睡了才肯歇息,次日大早又在厨房里忙活。她自己每顿饭只吃一点点,而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病假结束,我刚上班就接到父亲的电话:“你妈住院了,情况很严重……”我们不相信这家医院的诊断,马上联系市内最好的医院检查,结果依然如此。4个月内,做了两次大手术,母亲的病情仍急转直下。她枯瘦的手臂已无法扎针,护士只能在她脚掌上吃力地寻找下针的地方。她进入无痛无感的迷糊状态,她剩下的时间只能以天来计算了。

白天,我们无助地在重症监护室外徘徊,到夜里,不得不揪着心离开。最后几天,担心深夜告急,我们不敢回家,就住在离医院较近的弟弟家。

连续几晚,我和丈夫都在凌晨被急促的电话叫醒,那必是医院打来的,必是母亲濒危,需要家属马上过去。到后来,即便深夜,我们都疲惫不堪也不敢入睡,巴望着电话不要响起,那至少说明病情还不至于太严重。我们甚至幻想,要是好几晚没电话,说不定母亲就能从重症监护室里出来了。

一想到最可怕的结果,我就浑身发冷,牙齿打战。可电话总在每晚准时尖声炸响。我和丈夫一跃而起,他去接电话,我哆嗦着找鞋。

2006年8月,在经过两天两夜抢救后,母亲静静地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一连数日,在家里,我捧着她的衣物哭泣,时时跟在丈夫身后。我怕孤零零一个人。

折腾得太累,我们终于沉沉睡去。

迷糊中,不知几点,电话响起。我们几乎同时跃起:“又怎么了?又怎么了?”我带着哭腔,习惯性地满地找鞋。

然而,只几秒,我僵住了。一时间,屋里安静极了。那只是一个打错的电话。我竟那么恨它不是来自医院。如果是医院打来的,至少还能给我一份牵挂和希望,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心如空洞。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黑夜里,只要电话一响,我便一跃而起。好几次万籁俱寂时,我突然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电话?有电话?”旋即清醒,泪如泉涌。

我知道,曾经觉得那么“麻烦”、那么“讨厌”的电话,永远也等不来了。

我的遗憾,我的内疚,如同我的思念,无处寄送,无处安放,唯有如影随形,缠绕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26每日美文阅读和英语学习(第3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