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等待+筑基第二十六课 认知行为疗法(二)复习

2021年12月21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55天分享  本周第1次约练  总约练第304次  咨188、观80、来3、朋4、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57次

本周第一场 咨询师

来访者老师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很多的觉察,相信Ta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只是陪着去聊一聊,倾听、等待等待需要再耐心一些就更好了!

筑基第二十六课 认知行为疗法(二)复习

三是对人性的看法

学习每个学派,都需要去学习这个学派的人性观。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人性观。认知行为疗法,尤其这个a b c 理论的人性观:

1、人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是怎么看的。人更多时候是非理性的。在生活中好多时候也是如此,就像学习,像挑错思维,看到的都是糟糕的一面。跟合理情绪疗法差不多一样的观点。好多时候容易回归挑错的思维模式,回归到更容易看负向、看糟糕,想到未来有多惨的模式。所以我们才需要浸泡,我们的模式才能更多的保持下去。不浸泡,过一段时间,我们又会回到以前,看哪哪不顺眼,天天的焦虑的不得了,天天想着孩子将来咋办呀。用合理情绪疗法来说,容易回到非理性的一个状态里。

2情绪伴随思维而产生。你的思维变,情绪立刻就变。所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改变思维不是那么容易,有的时候自己就知道,但就扭不过来那个弯。

多了,慢慢的就知道怎么去掌控自己的这个思维了,某一天说着说着,思维模式就通了,之后容器就变大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可能就不那么想了,整个人就更稳定。有情绪波动的地方,其实背后是伴随着你的思维的,伴随着自己的实际情况的一些牵连的,一定是联系到了你的实际情况了,所以你才会有更多的情绪波动,跟你有相关的部分。像人感动,其实好多时候感动的是自己,人感动的部分一定是跟自身是相连的部分,否则不会那么容易感动。我们外边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就在于此。当然,外边都是别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跟这个世界的很多关系,其实是你跟自己的关系而产生。就像有的人,可能生活很贫困,在别人看来一无所有,但是他依然可以很快乐,依然可以过得很幸福。因为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很顺的、很通的。有的人家里经济条件特别好,但是他依然不快乐,他依然有很多的烦恼、有很多的痛苦,因为他跟自己是不通的。你自己通了,这个世界就通了,哪怕你当下正深陷困境,有很多的困难、压力、各种的状况要处理,但你自己是通的,可能这些对你的影响不是没有,影响会小。而自己不通的时候,哪怕有一点点状况,可能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反应。

学心理学,开始是为了孩子,后来慢慢学着,会发现,其实通过学习修通自己,把自己的很多东西逐渐的修通,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平和。因为很多自己的思维模式通了,不再像以前:我必须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如果不那样的话,我就很难受。有时会有各种比较怪异的一些行为和思考模式,能会影响到自己,让自己生活不太顺畅,慢慢修炼。

3、情绪困扰的持续,是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这比较像建构主义。焦点解决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建构主义,世界是根据我们的经验,用语言建构出来的。我们内心里都是有语言的,我们的认知就是在心里成为一种没有说出来的语言,会不断的告诉自己,告诉自己告诉多了,就会有情绪。

因为你内心里有这个认知,可能自己有时候没意识到,你会认为有这样的想法都是对的,就该如此,这个时候就会给你带来困扰,你不当的认知会成为你内在的语言,持续给自己发生作用。

所以我们要学着对这个世界散发出更多的善意。虽然这些不容易,尤其是对那些他本身对你并不是那么好的人,不一定要向他散发善意,但最起码不一定要对他散发恶意。因为这个世界会以你对他的方式然后来对待你,你对他有更多的善意,他对你也会有更多善意,你对他有更多的恶意,他对你也会有更多的恶意。而你对他的恶意更多是源自于你的认知,你认为他就应该怎么样,他是我的朋友,他就应该帮助我,他没帮助你,你对他就有很多的情绪,然后你就开始对他散发恶意。他对你一开始散发恶意,最后两败俱伤。

你认为孩子必须如何,然后他没达到,你对他也会散发情绪,最后也会再返到你身上,于是两败俱伤,他就以不上学,或者是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或者各种叛逆的言语行为来反击你。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向这个世界散发更多的善意。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善意,通过重新建构去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这个世界更多人的那种努力,要对这个世界更多的人充满敬畏之心等等。从这一面出发,我们就会对他散发善意,然后他就会相互影响。他给我们回馈善意的时候,我们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4、任何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5、不断的用内化语言重复不合理信念,就会导致情绪困扰。这句话可以换为:不断的用内化语言重复合理信念,就会给我们带来良性情绪,像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属于催眠,我们可以给自己更多好的内化语言。比如每个人都在他的当下尽了全力,他也想更好。当你不断的去想这些的时候,这些语言成为你的内化语言。 比如: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这也是信念。不能说他一定是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把这些信念在心里边不断的内化,可能情绪就会减少。所以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去用就好了。用能让我们平和下来的语言、信念去内化,去不断的告诉自己,我们可能状态就会更好,更不一样了。

四、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

四个阶段: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诊断和领悟并没有必然的界限,或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诊断就是心理咨询师或者助人者帮他诊断A是啥,B是啥,C是啥,这就是诊断阶段干的事情,主要是ABC的诊断。

首先来看心理诊断阶段。诊断阶段主要是明确求助者的ABC,这个时候你需要了解他在说什么,让他讲他的事情大概什么样的情况。在他讲的过程中,作为助人者,你需要能很好的分清、明确他的ABC是啥。

当然这个明确不容易,就像做咨询的时候,来访者各种事搅合在一起的,来访者不会只有一件事,他也不会只有一个认知,他也可能有好几个事,他可能好几个事里有不同的认知。作为有经验的助人者,就需要找到核心的事件,核心的认知,最明显的情绪行为找出来,或者跟他去确定。不管哪个学派都是需要确定它最核心的一些东西的。他最核心的、最在乎的、对他来说最有影响的,在三级诊断技能学习的时候,提到过关键点这个词语。关键点里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认知。 认知是导致一个人出现情绪与行为困扰的一个核心、一个关键点。我们要去了解,对这个人来说,最主要是哪个认知。

2、领悟阶段。

(1)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让他领悟到他自己的ABC,让他自己领悟到我的认知变化了,然后我就会有改变,让来访者领悟,诊断和领悟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它俩基本上混到一起的。

解说的同时,我们就开始让他自己有所领悟,领悟什么呢?第一个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的后果,而不是其他的。

就像我们认为都是因为孩子不上学,才导致我现在天天痛苦不堪。我们通过学习可能就意识到,其实不是孩子不上学导致你痛苦不堪,而是你背后的认知。你认为孩子不上学就完了,孩子不上学就意味着你是失败的,孩子不上学就意味着将来的人生是糟糕的,孩子不上学就意味着你是很没有面子的等等。你背后可能有一系列的认知,你自己不一定认真的去思考过这些东西。如果认真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哪一个认知可能在起主导作用。有的可能认为同事的孩子考的都好,我的孩子学都不上了,我多没面子。因为这个认知可能导致你天天非常的痛苦,非常的焦虑、生气、埋怨,感觉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也有可能是你认为你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结果孩子不争气,您就纠结在这儿了。因为你的认知就是我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必须非常优秀,你这个认知可能就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困扰。还有的人就认为我对他好,他就必须对我好。你看我对我的朋友好,他当初没钱的时候,我借给他多少钱,现在我没钱了,我要借他的钱,他不借。那我们就会非常的生气,非常恼火。但是碰到这事,正常人都会生气,也不能说这个是不合理的认知。但是你的认知可能就是我对他好,我把他当朋友,我对他怎么样,他就必须对我怎么样。但这个认知会给你带来痛苦的。

我们会学到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也有反黄金法则,反黄金法则就是我对你怎么样,你就必须对我怎么样。黄金法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但我们好多人都变成了反黄金法则,反过来的。这个反黄金法则,其实就是应该。我们专门练了应该和难得,因为“应该”之心导致我们自己就很痛苦,我们就很难受。所以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很好的用到我们自身自我的成长这一块,其实比较不错的。

领悟:一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不是这件事情本身;二是只有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者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我们在咨询约练的时候,有情绪波动的地方,我们就要去看一看我们背后是什么信念在起作用,我们自己怎么看这个信念?其实你的信念有可能是你好久之前的信念,一直在影响着你,而现在的你已经成长了、改变了,你并没有仔细的去梳理过你的这个信念,你也可以跟外化结合到一起,你可以专门外化一下你这个信念。看看你这个信念,最开始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什么帮助、对你的意义,以及这个信念都是怎么陪伴你的,到现在这个信念对你的影响又有哪些?当每次信念出现的时候,它都在试图做什么?以及你怎么样可以和你的这个信念更好的相处,或者说这个信念接下来发生什么样的一个变化?因为你变了,或许这个信念也要变,才能继续陪伴你,才能对你有帮助,都可以去聊的。通过聊,你自己这一块就会有变化,有思考,有更多的看到。去外化这个有情绪波动背后的信念,背后的思维模式。

比如以前的时候你就认为,我必须都要做到最好,这就是你的信念。而你最近没有做到最好,你就有很多的波动、很难受、很不舒服,你要外化一下你这个“必须做的很好”这样的一个信念,去看一看它都怎么陪伴你的,它给你带来了什么。而现在的你,可能已经不需要必须用这个信念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了。因为你可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了,你没有必要再非得必须如此了。这样的话,你可能有这个觉察和意识,接下来可能这个信念就真的会发生变化。你再遇到事的时候就可以让自己放过自己一些,就可以活得更坦然一些,更自在一些。你的生活也就发生变化了,你也就不再是急匆匆的等等,因为你达到了一种领悟和变化,就不一样了。

三是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就是改变认知,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任,而不是怪别人,总是认为别人该改变。

3、修通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阶段。所谓修通,就是用合理的信念代替原有的非理性信念。

基本上双方都领悟了,双方都相对清楚ABC是啥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去修通他的ABC 。他的B 是不通的,用一些方法技术,苏格拉底辩论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或者其他的行为的一些技术,自我管理程序、放松训练等去修通他的认知,他认知通了,他的很多东西就变化了,就像重新建构。重新建构其实也在修通他的认知,他的认知变化了,他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在焦点解决里没有合理或者不合理,因为焦点解决理念没有对错,只有尝试,没有绝对的合理,也没有绝对的不合理。只有当下是否合适。

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里面,它是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它里面就是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代替非理性的信念。他不主张情绪的宣泄,也不主张更注重关系,反正就是辩论。哪怕有时候他说你是不是在试图劝我,你是不是在为他说话,这个仍然要给他辩论,坚持辩论,这就是它的特点。

常用的方法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还有其它。其它里边一般包括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

一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也叫产婆术。

“产婆术式”辩论技术(自相矛盾)

“三段论”推论:“按你所说……”,“因此……”,“因此……”

按你所说的,你很爱你老公,因此他就要接受你所有的好,因此你老公对你的所有的好,你也要全部接受

苏格拉底辩论法,苏格拉底提出来的一种辩论方式。核心就是指出来他的自相矛盾,“三段论”推论,因为基本上人说的很多绝对化的东西都能用三段论推出来他矛盾的地方,基本上如此,这是一种很牛的一种辩论方式。

带入反转,带入反转跟这个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就是把他的观点套到他身上去,他在要求别人的时候,他没感觉,但是一旦换到他身上,他就有感觉,他就发现不是这样。他爱我,我也不能全部接受他所有的爱,那我们就给他接着辩论。同样,为啥你爱你老公,你老公就一定要接受你所有的爱,所有你认为的方式呢?可能他会认为我爱他可以,那我不接受他并不代表我不爱他呀。反正接下来我们就给他进行辩论。那你老公爱你并非要接受你所有的你的方式呀,他可能就会有领悟这个时候,当他有领悟之后,他的情绪感受就变化了。

二、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首先我们就需要去思考,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需要去更多的换位,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比如我们有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不知道怎么对待孩子,我们就需要去感受,如果你是孩子的话,真正的去感受,进入他的世界,如果你是你孩子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希望妈妈怎么对你?你的希望其实往往就是你孩子的希望,最起码差不多,最起码不会有太大的一个出入,只要你真的感受到的话,所以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对待别人的时候,我们就要去考虑,如果反过来,如果我是他,比如我们是商家,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能更吸引到客户,怎么能让客户感觉更好,更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就想我们是客户的时候,我们去一个店里,我们会希望别人怎么样呢?你把你的这些感受记下来,然后再回到商家的位置,你就用这些感受,然后去对待那些你的客户就ok 了。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想,我会希望我妈妈怎么样呢?或者回到小时候,那个时候你希望你妈妈爸爸怎么样呢?然后这个时候去对待你的孩子可能就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这样去运用黄金规则,而不是反黄金规则。我们经常用的是反黄金规则,我对你怎么样,你就必须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好,你必须对我好,我就要求你怎么样,要不然我就不舒服。那我爱你,你就得爱我。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就想,如果一个衣衫褴褛、满身恶臭的乞丐爱上你,很爱很爱你,爱你爱的死去活来,你就一定爱他吗?肯定不现实。虽然你没有那么差,但是反过来说,你爱上别人,别人就一定必须爱你吗?你看这样反过来一思考,我们可能感受上就不一样了。

三、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其实就是让他去想象在他最难以忍受的那个情景下,他其实想象一会之后,就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他的认知就会发生变化。这有点像后边所说的“停留于此”。其他技术里“停留于此”,就让他停留在他的那个状态里边。停留一会儿之后,他就发现,原来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他的认知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跟他探讨怎么变化的,他在哪个点上发生变化了,让他想象他非常难以忍受不喜欢的那个情景。当然也可以让他想象积极的好的情景,然后跟他去探讨他怎么做可以达到。这有点像焦点解决这一块的东西了。

四、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合理情绪疗法是非常重视家庭作业的。

焦点解决和合理情绪疗法的家庭作业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家庭作业是咨询师主动留的,按咨询师的要求来做的。而焦点解决的家庭作业,是咨询师根据跟来访者的探讨,已经聊出来的部分,鼓励来访回去继续做,或者说鼓励来访回去之后多做一些观察,什么时候比较好之类的,什么时候还不错。最大的区别,就是咨询师在里边的主观能动性占的成分有多大,并且下一次可能合理情绪疗法,会很主动的去跟他聊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而焦点解决不主张主动的去跟他聊家庭作业,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合理情绪疗法的家庭作业主要是:让他自己与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核心就是改变不合理信念。

两种方法: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均为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他俩差不多,只不过是侧重点不一样。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是有很多指导性的东西在里面的,RET自助表上会有好多列举出来的非理性的信念,你要去对照你自己可能在这一周里有哪个信念出来了,他不但有非理性的,他有合理的、理性的,也写在上面。你要去对照,你这个非理性的出现之后,你要对照出来你应该以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理念去应对。你要去多注意给他转化成理性的信念,慢慢的强化,不断的用语言进行内化,内化多了,慢慢的,你这个认知就改变了。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合理自我分析报告的特点主要是侧重于d 即自己去与自己的不合理情节进行辩论。自己去与自己的非理性情节进行辨论,自己要发现,比如我们一旦发现,我认为我儿子应该怎么样,这时候开始与自己辩论。难道你儿子应该怎么样吗?凭什么你儿子就应该怎么样呢?凭啥呢?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比如我们信念出来了,孩子不上学,孩子不上学可能就完了。这时候你可能开始给自己辩论,孩子暂时不上学,怎么就完了呢?大不了一两年不上学,大不了又能怎么样呢?就是自己与自己这个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 辩论完之后自己可能就会有改变。但是一次两次可能还不一定能辩论怎么样,然后一周再过来做咨询,继续来聊这一块,认知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变化。

自我管理程序,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我们前面讲了操作性条件反射阳性强化法,就是用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主要是比如强化、消退这些。所以自我管理程序其实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做到的时候给自己奖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停留于此,就是让他停留在他的问题状况里边,比较像焦点解决里边的一个理念,就是我们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又比较像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他当下有这个状况就有,然后你该干嘛干嘛,就比较像这一些,停留于此,其实就是让他与问题共存,去感受这个问题,感受这个自己的思维模式,感受自己的认知。因为你不在这个情境里边,你是没办法很好的去发现自己的认知的,自己哪些认知在起作用,可能就不太容易知道和想到。所以当我们有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们也不要那么排斥它。我们可以去觉察,去看,这都是可以很好的完善自己的,这就停留于此这一块,我在2016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也有这个意思,就是痛苦就让他先痛苦着,因为你痛苦着的时候,其实你就会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觉察和看到,可以达到停留于此的一个作用。停留于此是一个技术。

还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都是行为主义的。 因为合理情绪疗法也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之一。

4、再教育阶段

再教育是个巩固阶段,是怕修通的容易反复,好像修通了,回去之后可能又反复了,再教育阶段就是个巩固的阶段。有点像浸泡,通过多次的浸泡,逐渐的浸泡,他已经通的东西,慢慢就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了。刚开始学焦点,感觉讲的太对了,这时候领悟了,可能也通了,感觉神清气爽,感觉很多事都不是事了。但是过一段反复了,就需要持续,持续就相当于再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信、等待+筑基第二十六课 认知行为疗法(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