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准备一个独特的颁奖典礼,组织者在会场的一片矩形区域(可看做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铺上一些矩形地毯。一共有 nn 张地毯,编号从 11 到 nn。现在将这些地毯按照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平行于坐标轴先后铺设,后铺的地毯覆盖在前面已经铺好的地毯之上。
地毯铺设完成后,组织者想知道覆盖地面某个点的最上面的那张地毯的编号。注意:在矩形地毯边界和四个顶点上的点也算被地毯覆盖。
输入共 n + 2n+2 行。
第一行,一个整数 nn,表示总共有 nn 张地毯。
接下来的 nn 行中,第 i+1i+1 行表示编号 ii 的地毯的信息,包含四个整数 a ,b ,g ,ka,b,g,k,每两个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分别表示铺设地毯的左下角的坐标 (a, b)(a,b) 以及地毯在 xx 轴和 yy 轴方向的长度。
第 n + 2n+2 行包含两个整数 xx 和 yy,表示所求的地面的点的坐标 (x, y)(x,y)。
输出共 11 行,一个整数,表示所求的地毯的编号;若此处没有被地毯覆盖则输出 -1
。
输入 #1复制
3 1 0 2 3 0 2 3 3 2 1 3 3 2 2
输出 #1复制
3
输入 #2复制
3 1 0 2 3 0 2 3 3 2 1 3 3 4 5
输出 #2复制
-1
【样例解释 1】
如下图,11 号地毯用实线表示,22 号地毯用虚线表示,33 号用双实线表示,覆盖点 (2,2)(2,2) 的最上面一张地毯是 33 号地毯。
【数据范围】
对于 30\%30% 的数据,有 n \le 2n≤2。
对于 50\%50% 的数据,0 \le a, b, g, k \le 1000≤a,b,g,k≤100。
对于 100\%100% 的数据,有 0 \le n \le 10^40≤n≤104, 0 \le a, b, g, k \le {10}^50≤a,b,g,k≤105。
noip2011 提高组 day1 第 11 题。
这道题是一道模拟题。
思路:从后往前枚举地毯(因为后覆盖的地毯在上面,而题目正好要求最上面的地毯),如果有一个地毯满足条件(满足什么条件在下面讲解)就直接输出,并退出。如果没有地毯满足条件,就输出-1
需要满足的条件:如图1所示,点A是矩形G的右上角,点B是矩形G的左下角,点C 是我们需要求得是否被矩形G覆盖的点。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点A在C 的右上角,B在C的左下角时,矩形G就包含(覆盖)了点C。那么数据化一下,就是当点A坐标比C都大,B坐标比C都小时,矩形G就覆盖了点C。那么代码判断就是
if(A点x坐标 >= C点x坐标 && A点y坐标 >= C点y坐标 && B点x坐标 <= C点x坐标 && B点y坐标 <= C点y坐标)
{
输出;
退出;
}
图1:
我们来看一下样例1,如图2,红地毯为第一个地毯,黄地毯为第二个地毯,蓝地毯为第三个地毯,绿点为要求的点,最后是蓝色地毯(第三个地毯)覆盖了绿点(在最顶端)
图2:
看代码吧(我用的是结构体,不会的可以换成数组或百度一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x, y, lx, ly;//n表示地毯的数量,x表示那个点的横坐标,y表示那个点的纵坐标
struct node
{
int zxx, zxy, rsx, rsy;//左下角坐标和右上角坐标
}stu[1000001];
int main()
{
scanf("%d", &n);
for(register int i = 1; i <= n; ++i)
{
scanf("%d %d %d %d", &stu[i].zxx, &stu[i].zxy, &lx, &ly);//输入左下角坐标和x方向长度,和y方向的长度
stu[i].rsx = stu[i].zxx + lx;//左下角x坐标 + x方向长度 = 右上角x坐标
stu[i].rsy = stu[i].zxy + ly;//左下角y坐标 + y方向长度 = 右上角y坐标
}
scanf("%d %d", &x, &y);//输入点的坐标
for(register int i = n; i >= 1; --i)//倒序查找(找最上面的)
{
if(stu[i].rsx >= x && stu[i].rsy >= y && stu[i].zxx <= x && stu[i].zxy <= y)//右上角坐标比x,y都大,左下角坐标比x,y都小就满足条件(如图)
{
printf("%d", i);
return 0;//直接退出
}
}
printf("-1");//没有就输出-1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