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六十年代,甚至一直到七十年,由于历史原因,一大批南亚、东南亚华侨被迫迁居国内。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倾力接收归国难侨。不仅如此,甚至还专门派出轮船,远赴海外运送难侨归国。

人,全家老少都回来了,但是安置在什么地方?成为当时一个难题。

为此,全国多地成立了八十多个“华侨农场”,安置了数十万归国华侨。而华侨农场数量最多的,当属广东,先后共建了二十多个,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多。

(平沙农场保留下来的具有时代感的水闸)

建于七十年代的珠海平沙华侨农场,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当年,平沙华侨农场一次性就安置了六千多名越南归侨。

平沙镇,是珠海市陆地面积最大的镇,而这些陆地面积的很大一部分,是围海造田建成的。

围海造田,听起来挺美。但是,这些初期的“田”是无法栽种庄稼的,因为盐碱。

这个时候,甘蔗便派上了用场。这种甜蜜的植物,倒是很适合在这种盐碱地上生长。

历经辛苦,方得甜蜜。看来并非妄言。

想当年,平沙的甘蔗种植达到什么规模?说出来,真的有点儿吓人。

由于甘蔗产量巨大,偏居珠海最西端的这座小镇当时又交通闭塞,大量的甘蔗运不出去,平沙人只好自己轧甘蔗,熬白糖。

平沙镇白糖产量,最高峰时期竟然达到了日产4000多吨!按照这个规模计算,全年的产量高达一百四十万吨左右!

广西崇左,号称“中国糖都”,年产量也不过二百多万吨。

当时,华南的这座不起眼小镇的糖厂雄踞行业龙头位置,可谓名震全国。

这种震波还一直蔓延到了祖国的心脏。

(当年的电影画册)

七十年代末,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拍一部反映计划生育的电影,说到这里,肯定有读者师友立马想到了那部闻名大江南北的电影《甜蜜的事业》。

没错,这部当年红遍祖国每一座城市,照亮祖国每一个乡村的电影,取景地就是远离北京的华南小镇——平沙镇糖厂。

(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甜蜜的事业》主演 李秀明)

稍微有点年纪的中国人,说不定您就曾经吃过平沙糖厂生产的白糖呢!

现在,人们或者出于健康考虑,已经不再大量吃白糖了。平沙糖厂,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曾经的辉煌已成记忆。

不过,平沙糖厂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来了一个华丽转身。

利用糖厂旧厂房改建的文创小镇已经初具规模,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又能创造出一番“甜蜜的事业”。

平沙华侨农场的建立,正值平沙镇白糖产业最辉煌时期。当时,华侨农场的居住条件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从这些遗留下来的老房子上,就不难看出。

(农场宿舍区的一条街巷,有200多米长。)

(星期天,还能看到在南洋松下玩耍的孩子。)

(斑驳的墙面,具有年代感。)

(木瓜,在独孤地生长着。)

不过,海外华侨对平沙镇的建设还是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的。

在八、九十年代,有一种方便面,叫做“华丰三鲜伊面”,其美味,相信好多人还记忆犹新吧。

泡一碗华丰方便面,再配一根春都火腿肠,怎么样?是否让您有流口水的感觉?

这个华丰方便面的工厂,就座落在平沙镇。

据说,在工资水平都不高的那个年代,一个县长的月工资是400多元,而在华丰方便面工厂上班的工人,月工资竟然有2000多元。真是给个县长都不换。

珠海的冬季,虽不寒冷,却也能感到一丝寒意。墙边的相思子,也有些枯黄了。

豆荚已经成熟,一颗颗如红色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相思子竞相露出俏丽的模样。

(相思子——红豆)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