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358篇

10月13日。        星期日。        晴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界限感

      文章内容:

      两天前,我在公交车上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妈妈腿上,一刻也不安静,时不时的掀起妈妈的外套把头钻进去,然后又钻出来。妈妈眼睛看着车窗外,没有搭理孩子,只是不断地用手把孩子推开。妈妈越推,小孩钻得越起劲。

几次三番之后妈妈生气了,轻轻地扇了孩子一巴掌,并骂孩子说你不要脸啊?她的责骂声中带着明显的笑意。挨了妈妈的打和骂,我本以为这孩子会大哭,没想到他毫不迟疑地回了妈妈一记响亮的耳光,还笑嘻嘻地骂他妈妈说你才不要脸。

母子俩就这样你一巴掌我一巴掌打来打去,跟玩游戏一样。来回了四五下,妈妈动怒了,便说你再这样就把你扔掉,没见过像你这样没礼貌的小孩。小男孩气鼓鼓的转过身子,开始不断地拍打前排座位的后背……

我当时就想:孩子对妈妈毫不尊重究竟是谁的错呢?孩子掀衣服的行为一开始,这位妈妈为何不严肃的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何要等到忍无可忍,用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呢?

不由得想起网上曾经流传过的一个视频:江苏盐城一位12岁男孩因为弄坏了饭店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赔偿。妈妈借机教育他,孩子竟然对妈妈动起手来,双手死死掐住了妈妈的脖子。周围的人把男孩拖来后,妈妈趁机用筷子狠狠地敲打了孩子几下,于是孩子重新扑上去,母子俩又扭作一团打了起来。

都说熊孩子是惯出来的。父母再爱儿女,都必须要有界限感,否则爱就成了纵容和伤害。这两个案例中“大逆不道”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位没有界限感、不讲原则的妈妈。

有界限感的家长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界限感?

界限感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简单说,就是不伤害他人,也坚决保护自己。

有界限感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爸爸去哪儿5》节目中,吴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先是记者要进入吴尊家采访,可吴尊的两个孩子正在睡觉。吴尊没有为了迎合节目组而把孩子叫醒,他请工作人员尽量压低声音,不要影响孩子们休息。

后来女儿neinei睡醒了,非要进弟弟房间去叫醒他。吴尊温和而坚定地对女儿说:“弟弟在睡觉,你不可以去打扰”,无论孩子怎样央求,吴尊毫不妥协。

吴尊的这个做法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他请工作人员务必保证孩子的休息,是告知对方知道自己的界限;他制止女儿去打扰弟弟睡觉,是要求孩子尊重弟弟休息的权利,学会讲规则。

记得有一次我去影院看《哪吒》,前排一个男孩坐不住,刚开始要跪到座位上玩,被妈妈按住了;然后又不断地跟妈妈说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妈妈轻轻地嘘了一声,把手盖在他嘴唇上让他安静;孩子觉得太无聊了便跑下座位在两排座位间走来走去。

这时妈妈拉住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无聊,但看电影是不允许说话的,这样会影响别人。你现在可以告诉我还想不想看,看就不能说话,不看咱就出去,妈妈陪你一起。”孩子说电影不好玩,妈妈真的起身带着孩子离开了。

有界限感的父母,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不打也不骂,而是用温和但绝不妥协的态度让孩子懂得,凡事都有规矩,做任何事既要学会自我保护,也不能伤害别人。

为什么要让孩子建立界限感?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说到: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记得有一次我坐车去南昌。邻座一位妈妈抱着3岁的女儿。小姑娘被前排一个大姐姐头上的帽子吸引了,不断地扑上前去扯,见家长不阻拦,大姐姐就抓住孩子的手回头对那位妈妈说了句:“阿姨能不能不让小朋友懂我帽子?”

对方提出要求并没有不对,但是这位妈妈怎么做的呢?她把孩子拉回自己怀里,吓唬道:“姐姐都生气了,再扯帽子姐姐可要打你了。”

无论别人是否高兴,随意拉扯别人帽子这种行为家长本就应该制止。引导孩子尽量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这是基本的教养。妈妈用想当然中别人的态度来劝阻孩子,无形中在教孩子:只要别人不生气,我想怎样都行。结果就容易造就一个没规矩、没教养、自私自利的人。

如何让孩子建立界限感

做一个有界限感的家长,并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是对孩子未来最大的负责。

一、建立规则。

不侵犯他人。未经允许不拿他人物品,坚决杜绝伤害他人身体。

保护自己。绝对拒绝他人触碰自己身体和隐私,不允许他人未经允许乱动自己的物品。

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

二、尊重孩子。

教育的底线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与衍生品,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会得到孩子更大的尊重。孩子只有尊重自己的父母,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三、树立榜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言一行的检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如果家长给孩子立规矩,自己的行为却与规矩反其道而行,那给孩子制定再多的规则,讲再多的道理,孩子也不会听。因为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恰恰是父母的言行。

文章最后,分享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一段话,送给各位家长!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日记3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