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关系与欧姆定理

终于收到了原创邀请,审核过后就可以开通原创标签了。明天陪家里老人去农家乐待三天,这样的话,10月16日到家就获得了原创。算起来,从5月开始写到今天时隔5个月,但是中间司考停了2个半月。算上这篇,也就是三个月60篇文章才可以拿到原创。

今天照例看完了《生活的经济学解释》中的第三部分,政治。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不过我到不太想说书中的内容,第三部分的内容的精要,已经充分体现在之前两部分了。

我对昨天那篇文章有一点不满意,因为没有把贴标签和自我形象用需求供给最优解的步骤给写出来。第一是昨天没有细想。第二就是自己的思路还是有一点懵懵懂懂,无法贯通。今天早上沿着浦东滨江世博大道散步,闻着路边桂花树的花香。虽然耳朵里在听书,但是脑子却自己思考了起来。

那么,贴标签和自我形象的经济学万能原理体现在哪里呢?

先说贴标签。给出需求——我需要找一个待人接物的方法。供给——我第一次遇到这个人,没时间了解他的素质是高是低。两者相权之下,我们自动做出了最优解——根据之前对这类人的映像取一个平均值来应对,这样风险最小。

再说自我形象。给出需求——对生活中的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做出判断。供给——人的大脑不可能24小时慢思考,慢思考只用于重要的事。两者相权,做出最优解——根据自我形象的惯性做出快思考,这样为大脑节省了很多精力。

可以说,经济学的需求供给最优解无处不在。不过现实很多时候不仅仅一个函数发生关系,往往是经过多个函数同时计算,相互影响。但是拆解开来,仍然可以分成单个函数来判断。总的来说,是需求(R)除以供给(F)等于最优解(X)。供给其实也就是量价关系中的量。而最优解也就是量价关系中的价。也就是R/F=X,这个公式眼不眼熟。

        有趣的是,物理定律也是差不多一个原理。比如欧姆定理I=U/R。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世上的关系,无非是你要做一件事,推动力。然后,遇到障碍(客观条件)。得出一个行为(最优解)。欧姆定理如此,量价关系也是如此。推而广之:

物理知识:压强的公式为P=F/S, 即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也就是单位面积的受力程度。

从生活中来看,压强公式表现了一个平均化的理念,比如僧多粥少的案例。

用于生活,以心理压力为例:压力=外界压力/钝感度。一般来说,外界压力越大,比如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越大,心理压力越大;但对不同人来说,有人钝感,那么压力就小一点;有人敏感,压力就大很多。所谓钝感力就是大条、大心脏,大就能载物更多。

(本段摘抄自樊登读书会)

        真可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至简,万物归一。

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往往带着很多主观的价值判断,比如这个人不诚信。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觉得这个人不诚信,仅仅代表着和这个人交往的价格比较高而已。价格一高,交往下去就是不合算的,体现是很简朴的量价关系。

一样的,对于法律及政治问题。我们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并不怎么合理。就算是民主的制度,参加竞选总统的,却全是富人。所以民主的制度其实也是被富人实现自身利益而挟持的。并没有实现人人平等。 不由的感叹,这个世界总是不完美。

这种不完美和贴标签,自我形象的惯性其实是一样的。所谓最优解的意思,本身就不代表着完全的政治正确。“完美”这个词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角度所得出的“完美”是不同的。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帝一视同仁的意思,也就是上帝并不带着同情心来运作世界,并不对“你”特别好。最优解比起“完美”,词意更类似于“效率”,是一种折中。虽然价格(最优解)令很多穷人买不起,但是实际完成交易的双方都对该价格很认可。


好了,今天的想法也就只有这些。虽然没啥用处,但是我自己还是觉得非常满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量价关系与欧姆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