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难难、道最玄,不是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遇知音枉费舌尖!
那位说了,你这是在讲道法呀,还是在学郭德纲说相声呀,啊?各位,修道本就为长生长乐,谈经论道轻松愉快些,不好吗?闲言少叙,咱们就此开讲。
文始道,民间又叫“老关道”,尊老子为“祖师”、关尹子为“宗师”,合称“老关”。严格说来,文始道并不是道教,而是更为原始的道法修lian派别。因为文始道并没有像道教那样一套神仙体系,或许说他们并不尊奉道教的那些神仙体系。再者,文始道也几乎没有啥戒律,行事只要求一个“周行妥善”,而妥善也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下面我们从九个方面简单聊一聊文始道,听完后大家就会对文始道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第1章:人我同道,只尊老关:
文始道,一不供神、二不敬仙、三不信佛,只尊先师。文始道所尊的先师,是指老子和关尹子。但他们并不像世俗那样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或其他什么名号,而是称“李先师”;而关尹子被称为“关先生”。(按道理该称为“尹先生”才是啊。但是民间流传嘛,这么久肯定有些误差。更有称其为“老关爷”的,还经常与关公那个老关爷以及天地三官的那个老官爷混淆,更有把关尹子与观shiyin菩萨混淆的,总之是那个意思就行了,不必纠结这些。)
文始道尊师也不像儒家尊孔子那样,建个孔庙或家里挂个孔子的画像来祭拜,文始道只在心里尊奉。
老关二人,至高无上。尤其是老子,是先天地而生,居住在天外的“道境”,这与我们平时的认识是有差别的,是在天外而不是多少层天。老子就是道,是无极道祖,关尹子是太极道宗,由此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文始道D子入门要先拜老关,再拜天,三拜地。然后起身,拱手向老关发愿:“D子诚心问道,请二位先师教我周行”,意思是请老师教给我周全行事的方法,也就是道法。
难难难、道最玄,不是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遇知音枉费舌尖!
那位说了,你这是在讲道法呀,还是在学郭德纲说相声呀,啊?各位,修道本就为长生长乐,谈经论道轻松愉快些,不好吗?闲言少叙,咱们就此开讲。
文始道,民间又叫“老关道”,尊老子为“祖师”、关尹子为“宗师”,合称“老关”。严格说来,文始道并不是道教,而是更为原始的道法修lian派别。因为文始道并没有像道教那样一套神仙体系,或许说他们并不尊奉道教的那些神仙体系。再者,文始道也几乎没有啥戒律,行事只要求一个“周行妥善”,而妥善也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下面我们从九个方面简单聊一聊文始道,听完后大家就会对文始道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第1章:人我同道,只尊老关:
文始道,一不供神、二不敬仙、三不信佛,只尊先师。文始道所尊的先师,是指老子和关尹子。但他们并不像世俗那样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或其他什么名号,而是称“李先师”;而关尹子被称为“关先生”。(按道理该称为“尹先生”才是啊。但是民间流传嘛,这么久肯定有些误差。更有称其为“老关爷”的,还经常与关公那个老关爷以及天地三官的那个老官爷混淆,更有把关尹子与观shiyin菩萨混淆的,总之是那个意思就行了,不必纠结这些。)
文始道尊师也不像儒家尊孔子那样,建个孔庙或家里挂个孔子的画像来祭拜,文始道只在心里尊奉。
老关二人,至高无上。尤其是老子,是先天地而生,居住在天外的“道境”,这与我们平时的认识是有差别的,是在天外而不是多少层天。老子就是道,是无极道祖,关尹子是太极道宗,由此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文始道D子入门要先拜老关,再拜天,三拜地。然后起身,拱手向老关发愿:“D子诚心问道,请二位先师教我周行”,意思是请老师教给我周全行事的方法,也就是道法。
如果我这里一说他们居住在天外的“道境”,您就觉得老关二人高不可攀,那就错了。“道境”只是道法展示给我们的一个可显、可描述的层次,要不你怎么能够体会到他们的地位之高呢?但这还是一个“有”。老关二人其实已经超脱了这个道境,行的是更高层次的道,是随心造化于宇宙各个角落,无处可寻,又无处不在,这就是道家所说的“虚境”。那个“道境”是留给咱们这些修道者成道后去住的,去享清福嘞。按照文化水平不高的通俗描述就是:道境是老关两人的地方,但是一年到头都不在家,天上地下哪儿都在,你还看不见。他都还盖了那么多家院子,只等着咱都这些成道者赶紧过去住嘞,到那里又有咱一个新家,光享清福吧。
还有这么一些顺口溜:头顶三把火,脚登没底儿嘞船。前眼看后、后眼看前,抬头蒙星儿嘞雨,低头见晴天,悟道就在腚沟儿间。李先生在后,关先生在前,叫你小路只管往前走,大道你还得往后看,放屁记得偏一偏,不与你凡人一般般。
可以看出,道祖道宗是非常亲民的,无时无处不与你随身而在。至高无上、法力无边、还没架子,既是传道受业的老师,又是法力无边的保护神,还是可以开玩笑取闹的好朋友。
自老子、关尹子以下,历代修道者都是道兄、道友,传道也是代师传艺,只有长幼尊敬,没有师徒尊卑。传法者在新入门D子面前表现出的是“同修”的姿态。拒绝新入门D子以老师的礼节对待自己。他们认为能当得起“师”这一称呼的,只有“老子”和“关尹子”二人,剩下的历代的道法修lian者都是D子,互称一声“道友”或尊称一句“道兄”足矣。而在民间,实际上连这些称呼都没有,都是俗称,比如“大爷”,“姑父”,“大哥”等等。他们更没有传承谱系,不是跟这个亲戚学的,就是跟那个朋友学的。比如,假设我是跟门岗王大爷学的文始道,而王大爷是跟他二姨夫学的,至于他二姨夫是跟谁学的就不知道了,更没人去记录这些亲戚朋友的名字,就这么随着机缘传承着。
他们与普通人从衣着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从不穿什么道袍,你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唯1不同的是他们是文始道的修习者,所以自称为“修道的人”或“道门的人”或“文始门人”。而这种自称在外人面前也是不用的,只用于同修之间,一般都说“咱们修道的人”怎么怎么,或“咱们道门的人”
怎么怎么。总之,一切言行要自然化、不异于常人。
文始D子只把“老关”当做得道的先师,认为只要按照他们传授的道法修习,一定能像他们一样得道,也能进入“道境”。所以文始D子只信道,认为自己是“通上的”,是“通根儿的”,所以不必纠结于其他什么鬼神。
文始道礼敬道祖道宗,也祈求他们保佑。但这里祈求的保佑,不是把“老关”二人当俗神看待,一方面祈求他们的庇护和赐福,另一方面又害怕稍有不敬会降临灾祸给自己。祈求保佑的意思是希望道祖的气场能为我扫除没必要的干扰和魔障。至于我的成就和福报,还得靠自己去身体力行地去争取。就像国J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样,至于我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就看自己的本事了。寄希望于吃劳保、国J福利,自己不奋斗的慵懒思想和投机取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样,寄希望于给神灵上上供就能天降财富官运,这种行贿的投机思想,也是不合文始道真意的。祈求道祖保佑就像我们希望政府的政策公平无私一样。
可见,文始道原始而朴素的思想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章:重法轻教,妥善行事:
文始道强调修炼方法的传承和道法的实修证悟,几乎没有什么教义和戒律。老师一般对D子的行为要求只有一点:妥善行事。行善要行“妥善”的“善”。妥善,民间俗话是:该咋的就咋的。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不讲究绝对的“善”与“恶”,更反对愚善和伪善。到底该怎么处理眼前的事物,是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变,面对不同的境遇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随着学识的进步、生活阅历的丰富、修为层次的提高,妥善的层次也随之改变和提高。
妥善,这一朴素而原始的行为准则,才真正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几千年来流传于精英阶层的大智慧。
钓鱼D事件时,网上一片“对日必有一战”声;南海仲裁时,网上还是一片“对美必有一战”;西沙对峙时,网上又是一片“对越再打一仗”;中印对峙时,依然是一片“对印一战”声。难道除了战争就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回头看看吧,看看以我们国J是以何等的大智慧,行何妥善之策,在兵不血刃的前提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钓鱼D今已经实现常态化巡航;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下台还被送上法庭,南海风平浪静;在西沙,越南也缩回去了,东盟会议胜利闭幕;印度阿三也在七夕回家陪老婆了。
妥善,就是不意气用事,也不妇人之仁。尤其是对善恶的定义,不能是绝对的、极端的善恶标准。
比如:面对一条疯狗,你是打死他,还是救治他,还是远远躲开。文始道法的做法是,如果我有治愈疯狗的手段,当然施救;如果没有,必须除之,这就是妥善。既有大慈悲,又有雷T手段,这就是庄子所说道家的内圣外王思想。
如果明知不可救治却去救治,反被狗咬,这就是愚善;君不见很多人嘴里念叨着“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却做着与农夫东郭先生一样的事儿。
明知放任疯狗乱跑会遗祸他人,却远远躲开,还美其名曰“不杀生”,这就是伪善。这与那些逢庙烧香、见神磕头,回家后不耽误打骂父母公婆的人,一个道理。
如果人家是一条好好的狗,也没招你也没惹你,或者即便是条疯狗,你为了练自己的准头儿就用弹弓打瞎人家一只眼,这就是“恶”!
乱世道、盛世佛,莫把除恶当行恶;乱世不行安世法,太平安乐何处得!
由此可知,文始道对于乱世战乱造成的杀伐这种看似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一分为二辩证地来看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才能实现和平,普天下大多数人民才有可能安居乐业,是不得已的情势下的行为,属于“妥善”的范畴。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的:“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所以,很多道士在乱世甚至做到了某些割据政权“国师”级别,虽然世人对此多有诟病,但他们却自认为不是出于私欲,而是出于“为天下苍生”之念。著M的如范蠡、张良等,都是胸怀天下、心存仁义、逢乱入世、功成身退的。当然后世更多的是那些借道家之名,行私欲之实的,这是因为他们并未按照原始朴素的文始道法精神来行事。
妥善行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心安理得”的心理效应,俗话讲的是“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而“心安理得”是道法修lian的精神保障,是“炼气化虚”思想前提。
文始道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都是错的,不能代表普遍规律,只是个人体悟。你参考一下可以,但是死板教条那就错了。虽说文始道把《道德经》、《关尹子》二书奉为“天书”,却并不要求门人D子们非得研读不可,讲究一个“随心顺性”,只是当你遇到困惑或瓶颈时,可以翻一翻寻找灵感和启迪。当然,你从自己的实证实修或其它书籍里得到“智慧”,也未尝不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是有限的,而道却是无限的,《道德经》、《关尹子》二书都并没有把“道”说尽,还需我们进一步实证。
所以,甚至可以说,文始道不推崇任何经典,包括《道德经》、《关尹子》。他们认为空谈玄理会误导实证修法,尤其是初学者。就像练太极拳,你整天研究什么“王宗岳拳论”,满嘴的大道理,还不如那些文盲每天就知道站桩、盘架、打手,从实修实战中摸索出来的道理更有价值。学道法也一样,你得告诉我“起势”怎么起,“起势”后面是哪一招儿、哪个动作,然后接下来都是什么套路,别总讲那些玄虚的“拳论”。一句话,练起来!我们这个“百日筑基”节目就是想带领大家,手把手互动地分享文始道法的修习步骤和心得,以期让大家有所得、有所悟,让大家先入个“门儿”。
有人总以为练功夫上台阶难,殊不知入门更难。如果把道法比喻成个藏宝库,你徘徊一生门儿都入不了,谈何“得宝”?如果能够入门,那就是“得宝”多少和大小的问题了。
就像武学,高手在一起谈的是“无招胜有招”。而初学者呢?你还得从一招一式练起。在古代,道法的初级功Fa,一般只言传身教,并不写下来,写下来的叫“立言”。古人非常注重“立言”,要么不写,写出来就得显出水平,写这些一招一式怎么练,注意什么,就显得太low了。但是,言传身教的东西流传得肯定没有写出书的“理论”广,所以造成后世空谈理论哲学的多,而实修的少。其实也不是不想实修,是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实修,具体老子、关尹子他们当年是怎么实修的,有哪些套路,都不知道了。就像现代练太极拳的,只知道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是当年王宗岳具体是什么拳架套路,谁还知道?
那位说了,不必纠结什么套路,赵堡太极、陈氏太极、武氏太极、武当太极、套路都不一样,但都叫太极,练好了都能出功夫。这种说法没错,但你忽略了一个前提,这些套路都是那些高手创造的,而他们没有成为高手之前呢?练的是什么套路?比如杨露禅,最开始的套路是陈式太极拳,为啥能创出杨氏太极拳,因为他在实修中真正懂得了“太极理论”,然后才能不管使出什么招儿、不管编出什么套路架势,都符合太极之理。要知道,杨露禅是如假包换的文盲,你要让他学什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那得愁死他!
这就是关尹子所说的:“学之,徇xùn异名,析xī同实;得之,契
qì同实,忘异名”。还以学拳来解释:刚开始学拳时,要从不同的招式里体悟到相同的拳理;等到你真正懂得拳理后,就可以忘掉这些招式的名称了。
“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辗转,无有得时”,关尹子是反对空谈理论的,讲求用“心”去“实证实修”。那么,具体该怎么去“实修”呢?
从文献典籍来看老子的《道德经》只谈虚,道不可言、不可思、不可行,让人难以下手,不知该从何实践证悟。
而到了关尹子的《文始经》,谈的就相对具体了,提出了“致命通玄”的概念,要求做到两点:“冥情全性”,“忘我无我”。“冥情全性”,就是心安理得;“忘我无我”,说的就是在心安理得的精神前提下才能入虚入道。关尹子还传出的Yin阳动静两种修道的方法:一,动态的修法,民间叫“百用”或“磕百头”;二,静态的修法,民间叫“采气儿”。
到庄子《南华经》,直接提出了“心斋”的修炼方法,“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者,心斋也。”这类似于佛家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庄子更提出了具体的“吐纳术”“导引术”等修lian方法,“吹呴hou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里,我们重D说一下这个呴字,很多人包括字典都没解释明白。一个口一个句子的句,在这里念hou,就是北京人说的放盐放多了呴得慌的那个呴。啥意思?就是类似于吸溜口水或者倒吸一口冷气。吹和呴,都是用嘴的呼吸;而呼吸是专指鼻子的呼吸。而吐与纳,在先秦时代也是专指用嘴的呼吸,而不是用鼻子的呼吸,大家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严格说来,吹呴、吐纳、呼吸,都是不同的动作,在炼气术里是不能胡乱混用的。
那位说了,不就是进气儿和出气儿嘛,有啥不同呢?区别大了,如果没区别,古人干嘛整出这么许多名词儿,干脆就一个词儿通用不就行了?既然用了不同的词汇表述,那就说明我们在实际炼气的时候,要区别对待,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据我所知,这些方法在其他道派内丹术里是没有的,可以说是失传了,只有文始道还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了。至于,这三者的区别和应用,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解。
庄子所说的“吐纳法”,就是关尹子所传的静态修法——“采气儿”;而“熊经鸟申”,就是动态的修法——“百用”或“磕百头”。
“采气儿”就是内丹炼气术,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后面的课程咱们详细分享。简单说一下“磕百头”:
具体方法是:面前放一炷香、两碗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跪香”或“拜水”。跪坐吸气后,全身放松下沉,在将要呼气前,双臂前趴,手肘触地后,先轻吹一口气,然后以脚背和手掌着力,膝盖和肘微微抬起,闭气抬头,目视前方,看到香即可。闭气时间长短,以不强憋气为度,顺气自然。起身,在起身的过程中,吐出体内残留的气,重新归于跪坐。可以说,“磕百头”是文始道内丹术的基础功Fa,是一种动态的功Fa。“磕百头”又叫“百用”,老人们给出的解释是每天用功百次。但据我考证,这个“百用”应该是“百踊”。“踊”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就是农村丧事儿上孝子们趴在地上哭的姿势。这个“踊”可不是字典上解释的“向上跳”,如果那样就太滑稽了。关于踊、跃、跳、安坐、危坐、跽坐等概念的考证,我们在讲跪坐时会专题细讲。
至于,百踊里要求的“跪趴和抬头”,就是庄子所说的“熊经鸟申”。熊经,是熊冬眠时那种趴着的姿势,积聚能量;鸟申,是鸟引颈长鸣的姿势,暴发能量。
古人为啥非得拿熊和鸟说事儿呢?这源于古老的熊图腾和鸟图腾崇拜。熊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人认为熊冬眠是一种起死回生。而鸟崇拜呢?准确地说是太阳鸟崇拜,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图腾,中国叫凤凰、金乌等,西方叫太阳鸟,英语是phoenix(音译:菲尼克斯)是“复活、长生、不朽”的象征。
那么,熊经鸟伸这个动作锻炼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呢?
你体验一下不难发现,你平时做俯卧撑时是脚尖点地着力,这样小腿肚的肌肉是绷紧的,也就是说,力道在肌肉的表明。而文始道的百踊,是以脚背着力,撑起膝盖后,抬头。小腿的力道是从肌肉与骨头之间穿过的。这有什么神奇的吗?当然有,因为就整个身体经络而言,如果把人体劈成前后两片儿,冲脉就是从这两片儿中间穿过的。冲脉就是身体的Yin脉和阳脉交汇面,类似于太极图黑白交界线。关于这个概念,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题讲解。这里就不展开了。而熊经鸟伸的这个动作就是专门为打通冲脉而设定的。我们可以看出,文始道法里的磕百头方法与普通磕头是不一样的,与其说是为了表达恭敬心,还不如说是一种锻炼方法。
那么冲脉到底有多重要呢?因为,冲脉是人体的生殖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刚才说了,冲脉类似于太极图黑白交界线,是人体Yin脉阳脉的交汇,所以直接关乎人体的生殖机能,而生殖机能又直接关乎人体的衰老。可以说,生殖机能是判断一个人年轻还是衰落的重要标志。所以,在中医经络学里,冲脉,又叫“血海”——气血之海。而气血,就是身体的“元气”,气血衰败,人体就会衰亡。
说白了,打通冲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旺盛的生殖机能。从史料来看,远有彭祖八百岁之说,曾娶妻49个;近有清代李庆远终年256岁,娶妻24个。平均十几年换一个老婆,可见其生殖机能之旺盛。
凡人都需Yin阳交合,此为本能之乐。道家认为,禁欲Yin阳不交,反而会“百病生长,寿命销亡”。道法修炼的目的,就是把一切外感,收归于内,在体内运行。普通人的Yin阳交合都需体外,而道法的打通冲脉功Fa,为的是在体内就能实现Yin阳融合。所以,冲脉打通后的表现是,因为女器在内,故而敏感度会增强,男器在外,故而敏感度反而会降低。此后随着任督二脉的打通,内感之乐跟随气息由督脉上行至脑,然后下行传遍全身。那位说了,什么叫内感之乐呢?通俗地讲,就是中枢神经兴奋由内产生,而不求诸于外在的器Guan。
而内感之乐能否顺利传遍全身,又与大周天相关。只有大周天打通后,内感之乐才能无时无刻不在体内运转。这就是道家的“长乐”。而道家房中术认为,妥善的男女之交,更能激发任督二脉和大周天的打通。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文始道基础功Fa里,除了打通冲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打通带脉。就是裤腰带一周的那条带脉,从前丹田到后命门一周。打通带脉,是为了实现五脏六腑的Yin阳平和。可以说,在冲带二脉没有打通的情况下来谈什么打通任督二脉,无疑是空中楼阁。但是,因为冲带二脉的修lian过于简单,是基础功Fa,所以被历代传法者所忽视而只谈高大上的任督二脉,久而久之几近失传。更加上唐宋之后,跪坐传统姿势的流失,以至于此后成道者凤毛麟角了。
文始道更反对任何形式的拉帮结派,讲究独善其身,是原始朴素的散仙思想。
更可以说,随着道“教”的兴起,真正修真的道法也逐渐消亡了。由原来的实修实证,逐渐变为后世的空谈玄虚理论,甚至神仙鬼怪、符咒丹药的教化机制,妄图求神拜仙就成就无上道法,简直是痴人说梦。都去迷信神仙鬼怪了,哪里还有什么“智慧”可言?
那位说了,你否认神鬼存在吗?当然不是,神鬼是否存在与我们应不应该迷信他们是两码事儿。并不能因为神鬼的存在,我们就寄希望于他们的赐福,或任由他们摆布左右我们的人生福寿?我们应该从传统道教里学习智慧,而不是迷信神鬼。
那位又说了,照你这么说,整个一部道藏就是废纸一堆了?当然不是。我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并不是说理论不重要,如果你实修到一定程度,遇到了瓶颈,这个时候才能彰显理论的威力。试想,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谁看的?关尹子,关尹子是什么人?能够拦住老子让他写下《道德经》,说明他的修为层次已经很高了。《道德经》就是写给这些修为层次高的人看的,《道德经》说的玄,关尹子当时都未必看得懂,还得回去慢慢体悟,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比如吃葡萄,吃过葡萄的人说葡萄是酸的,你没吃过葡萄只吃过醋,就想当然地以为葡萄的酸味和醋的酸味是一样的,真的一样吗?同样是酸差别该是多大啊!我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希望大家理解意思就行,一切都得基于“实修实证”。
如果我这里一说他们居住在天外的“道境”,您就觉得老关二人高不可攀,那就错了。“道境”只是道法展示给我们的一个可显、可描述的层次,要不你怎么能够体会到他们的地位之高呢?但这还是一个“有”。老关二人其实已经超脱了这个道境,行的是更高层次的道,是随心造化于宇宙各个角落,无处可寻,又无处不在,这就是道家所说的“虚境”。那个“道境”是留给咱们这些修道者成道后去住的,去享清福嘞。按照文化水平不高的通俗描述就是:道境是老关两人的地方,但是一年到头都不在家,天上地下哪儿都在,你还看不见。他都还盖了那么多家院子,只等着咱都这些成道者赶紧过去住嘞,到那里又有咱一个新家,光享清福吧。
还有这么一些顺口溜:头顶三把火,脚登没底儿嘞船。前眼看后、后眼看前,抬头蒙星儿嘞雨,低头见晴天,悟道就在腚沟儿间。李先生在后,关先生在前,叫你小路只管往前走,大道你还得往后看,放屁记得偏一偏,不与你凡人一般般。
可以看出,道祖道宗是非常亲民的,无时无处不与你随身而在。至高无上、法力无边、还没架子,既是传道受业的老师,又是法力无边的保护神,还是可以开玩笑取闹的好朋友。
自老子、关尹子以下,历代修道者都是道兄、道友,传道也是代师传艺,只有长幼尊敬,没有师徒尊卑。传法者在新入门D子面前表现出的是“同修”的姿态。拒绝新入门D子以老师的礼节对待自己。他们认为能当得起“师”这一称呼的,只有“老子”和“关尹子”二人,剩下的历代的道法修lian者都是D子,互称一声“道友”或尊称一句“道兄”足矣。而在民间,实际上连这些称呼都没有,都是俗称,比如“大爷”,“姑父”,“大哥”等等。他们更没有传承谱系,不是跟这个亲戚学的,就是跟那个朋友学的。比如,假设我是跟门岗王大爷学的文始道,而王大爷是跟他二姨夫学的,至于他二姨夫是跟谁学的就不知道了,更没人去记录这些亲戚朋友的名字,就这么随着机缘传承着。
他们与普通人从衣着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从不穿什么道袍,你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唯1不同的是他们是文始道的修习者,所以自称为“修道的人”或“道门的人”或“文始门人”。而这种自称在外人面前也是不用的,只用于同修之间,一般都说“咱们修道的人”怎么怎么,或“咱们道门的人”
怎么怎么。总之,一切言行要自然化、不异于常人。
文始D子只把“老关”当做得道的先师,认为只要按照他们传授的道法修习,一定能像他们一样得道,也能进入“道境”。所以文始D子只信道,认为自己是“通上的”,是“通根儿的”,所以不必纠结于其他什么鬼神。
文始道礼敬道祖道宗,也祈求他们保佑。但这里祈求的保佑,不是把“老关”二人当俗神看待,一方面祈求他们的庇护和赐福,另一方面又害怕稍有不敬会降临灾祸给自己。祈求保佑的意思是希望道祖的气场能为我扫除没必要的干扰和魔障。至于我的成就和福报,还得靠自己去身体力行地去争取。就像国J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样,至于我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就看自己的本事了。寄希望于吃劳保、国J福利,自己不奋斗的慵懒思想和投机取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样,寄希望于给神灵上上供就能天降财富官运,这种行贿的投机思想,也是不合文始道真意的。祈求道祖保佑就像我们希望政府的政策公平无私一样。
可见,文始道原始而朴素的思想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章:重法轻教,妥善行事:
文始道强调修炼方法的传承和道法的实修证悟,几乎没有什么教义和戒律。老师一般对D子的行为要求只有一点:妥善行事。行善要行“妥善”的“善”。妥善,民间俗话是:该咋的就咋的。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不讲究绝对的“善”与“恶”,更反对愚善和伪善。到底该怎么处理眼前的事物,是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变,面对不同的境遇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随着学识的进步、生活阅历的丰富、修为层次的提高,妥善的层次也随之改变和提高。
妥善,这一朴素而原始的行为准则,才真正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几千年来流传于精英阶层的大智慧。
钓鱼D事件时,网上一片“对日必有一战”声;南海仲裁时,网上还是一片“对美必有一战”;西沙对峙时,网上又是一片“对越再打一仗”;中印对峙时,依然是一片“对印一战”声。难道除了战争就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回头看看吧,看看以我们国J是以何等的大智慧,行何妥善之策,在兵不血刃的前提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钓鱼D今已经实现常态化巡航;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下台还被送上法庭,南海风平浪静;在西沙,越南也缩回去了,东盟会议胜利闭幕;印度阿三也在七夕回家陪老婆了。
妥善,就是不意气用事,也不妇人之仁。尤其是对善恶的定义,不能是绝对的、极端的善恶标准。
比如:面对一条疯狗,你是打死他,还是救治他,还是远远躲开。文始道法的做法是,如果我有治愈疯狗的手段,当然施救;如果没有,必须除之,这就是妥善。既有大慈悲,又有雷T手段,这就是庄子所说道家的内圣外王思想。
如果明知不可救治却去救治,反被狗咬,这就是愚善;君不见很多人嘴里念叨着“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却做着与农夫东郭先生一样的事儿。
明知放任疯狗乱跑会遗祸他人,却远远躲开,还美其名曰“不杀生”,这就是伪善。这与那些逢庙烧香、见神磕头,回家后不耽误打骂父母公婆的人,一个道理。
如果人家是一条好好的狗,也没招你也没惹你,或者即便是条疯狗,你为了练自己的准头儿就用弹弓打瞎人家一只眼,这就是“恶”!
乱世道、盛世佛,莫把除恶当行恶;乱世不行安世法,太平安乐何处得!
由此可知,文始道对于乱世战乱造成的杀伐这种看似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一分为二辩证地来看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才能实现和平,普天下大多数人民才有可能安居乐业,是不得已的情势下的行为,属于“妥善”的范畴。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的:“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所以,很多道士在乱世甚至做到了某些割据政权“国师”级别,虽然世人对此多有诟病,但他们却自认为不是出于私欲,而是出于“为天下苍生”之念。著M的如范蠡、张良等,都是胸怀天下、心存仁义、逢乱入世、功成身退的。当然后世更多的是那些借道家之名,行私欲之实的,这是因为他们并未按照原始朴素的文始道法精神来行事。
妥善行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心安理得”的心理效应,俗话讲的是“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而“心安理得”是道法修lian的精神保障,是“炼气化虚”思想前提。
文始道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都是错的,不能代表普遍规律,只是个人体悟。你参考一下可以,但是死板教条那就错了。虽说文始道把《道德经》、《关尹子》二书奉为“天书”,却并不要求门人D子们非得研读不可,讲究一个“随心顺性”,只是当你遇到困惑或瓶颈时,可以翻一翻寻找灵感和启迪。当然,你从自己的实证实修或其它书籍里得到“智慧”,也未尝不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是有限的,而道却是无限的,《道德经》、《关尹子》二书都并没有把“道”说尽,还需我们进一步实证。
所以,甚至可以说,文始道不推崇任何经典,包括《道德经》、《关尹子》。他们认为空谈玄理会误导实证修法,尤其是初学者。就像练太极拳,你整天研究什么“王宗岳拳论”,满嘴的大道理,还不如那些文盲每天就知道站桩、盘架、打手,从实修实战中摸索出来的道理更有价值。学道法也一样,你得告诉我“起势”怎么起,“起势”后面是哪一招儿、哪个动作,然后接下来都是什么套路,别总讲那些玄虚的“拳论”。一句话,练起来!我们这个“百日筑基”节目就是想带领大家,手把手互动地分享文始道法的修习步骤和心得,以期让大家有所得、有所悟,让大家先入个“门儿”。
有人总以为练功夫上台阶难,殊不知入门更难。如果把道法比喻成个藏宝库,你徘徊一生门儿都入不了,谈何“得宝”?如果能够入门,那就是“得宝”多少和大小的问题了。
就像武学,高手在一起谈的是“无招胜有招”。而初学者呢?你还得从一招一式练起。在古代,道法的初级功Fa,一般只言传身教,并不写下来,写下来的叫“立言”。古人非常注重“立言”,要么不写,写出来就得显出水平,写这些一招一式怎么练,注意什么,就显得太low了。但是,言传身教的东西流传得肯定没有写出书的“理论”广,所以造成后世空谈理论哲学的多,而实修的少。其实也不是不想实修,是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实修,具体老子、关尹子他们当年是怎么实修的,有哪些套路,都不知道了。就像现代练太极拳的,只知道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是当年王宗岳具体是什么拳架套路,谁还知道?
那位说了,不必纠结什么套路,赵堡太极、陈氏太极、武氏太极、武当太极、套路都不一样,但都叫太极,练好了都能出功夫。这种说法没错,但你忽略了一个前提,这些套路都是那些高手创造的,而他们没有成为高手之前呢?练的是什么套路?比如杨露禅,最开始的套路是陈式太极拳,为啥能创出杨氏太极拳,因为他在实修中真正懂得了“太极理论”,然后才能不管使出什么招儿、不管编出什么套路架势,都符合太极之理。要知道,杨露禅是如假包换的文盲,你要让他学什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那得愁死他!
这就是关尹子所说的:“学之,徇xùn异名,析xī同实;得之,契
qì同实,忘异名”。还以学拳来解释:刚开始学拳时,要从不同的招式里体悟到相同的拳理;等到你真正懂得拳理后,就可以忘掉这些招式的名称了。
“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辗转,无有得时”,关尹子是反对空谈理论的,讲求用“心”去“实证实修”。那么,具体该怎么去“实修”呢?
从文献典籍来看老子的《道德经》只谈虚,道不可言、不可思、不可行,让人难以下手,不知该从何实践证悟。
而到了关尹子的《文始经》,谈的就相对具体了,提出了“致命通玄”的概念,要求做到两点:“冥情全性”,“忘我无我”。“冥情全性”,就是心安理得;“忘我无我”,说的就是在心安理得的精神前提下才能入虚入道。关尹子还传出的Yin阳动静两种修道的方法:一,动态的修法,民间叫“百用”或“磕百头”;二,静态的修法,民间叫“采气儿”。
到庄子《南华经》,直接提出了“心斋”的修炼方法,“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者,心斋也。”这类似于佛家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庄子更提出了具体的“吐纳术”“导引术”等修lian方法,“吹呴hou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里,我们重D说一下这个呴字,很多人包括字典都没解释明白。一个口一个句子的句,在这里念hou,就是北京人说的放盐放多了呴得慌的那个呴。啥意思?就是类似于吸溜口水或者倒吸一口冷气。吹和呴,都是用嘴的呼吸;而呼吸是专指鼻子的呼吸。而吐与纳,在先秦时代也是专指用嘴的呼吸,而不是用鼻子的呼吸,大家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严格说来,吹呴、吐纳、呼吸,都是不同的动作,在炼气术里是不能胡乱混用的。
那位说了,不就是进气儿和出气儿嘛,有啥不同呢?区别大了,如果没区别,古人干嘛整出这么许多名词儿,干脆就一个词儿通用不就行了?既然用了不同的词汇表述,那就说明我们在实际炼气的时候,要区别对待,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据我所知,这些方法在其他道派内丹术里是没有的,可以说是失传了,只有文始道还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了。至于,这三者的区别和应用,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解。
庄子所说的“吐纳法”,就是关尹子所传的静态修法——“采气儿”;而“熊经鸟申”,就是动态的修法——“百用”或“磕百头”。
“采气儿”就是内丹炼气术,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后面的课程咱们详细分享。简单说一下“磕百头”:
具体方法是:面前放一炷香、两碗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跪香”或“拜水”。跪坐吸气后,全身放松下沉,在将要呼气前,双臂前趴,手肘触地后,先轻吹一口气,然后以脚背和手掌着力,膝盖和肘微微抬起,闭气抬头,目视前方,看到香即可。闭气时间长短,以不强憋气为度,顺气自然。起身,在起身的过程中,吐出体内残留的气,重新归于跪坐。可以说,“磕百头”是文始道内丹术的基础功Fa,是一种动态的功Fa。“磕百头”又叫“百用”,老人们给出的解释是每天用功百次。但据我考证,这个“百用”应该是“百踊”。“踊”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就是农村丧事儿上孝子们趴在地上哭的姿势。这个“踊”可不是字典上解释的“向上跳”,如果那样就太滑稽了。关于踊、跃、跳、安坐、危坐、跽坐等概念的考证,我们在讲跪坐时会专题细讲。
至于,百踊里要求的“跪趴和抬头”,就是庄子所说的“熊经鸟申”。熊经,是熊冬眠时那种趴着的姿势,积聚能量;鸟申,是鸟引颈长鸣的姿势,暴发能量。
古人为啥非得拿熊和鸟说事儿呢?这源于古老的熊图腾和鸟图腾崇拜。熊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人认为熊冬眠是一种起死回生。而鸟崇拜呢?准确地说是太阳鸟崇拜,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图腾,中国叫凤凰、金乌等,西方叫太阳鸟,英语是phoenix(音译:菲尼克斯)是“复活、长生、不朽”的象征。
那么,熊经鸟伸这个动作锻炼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呢?
你体验一下不难发现,你平时做俯卧撑时是脚尖点地着力,这样小腿肚的肌肉是绷紧的,也就是说,力道在肌肉的表明。而文始道的百踊,是以脚背着力,撑起膝盖后,抬头。小腿的力道是从肌肉与骨头之间穿过的。这有什么神奇的吗?当然有,因为就整个身体经络而言,如果把人体劈成前后两片儿,冲脉就是从这两片儿中间穿过的。冲脉就是身体的Yin脉和阳脉交汇面,类似于太极图黑白交界线。关于这个概念,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题讲解。这里就不展开了。而熊经鸟伸的这个动作就是专门为打通冲脉而设定的。我们可以看出,文始道法里的磕百头方法与普通磕头是不一样的,与其说是为了表达恭敬心,还不如说是一种锻炼方法。
那么冲脉到底有多重要呢?因为,冲脉是人体的生殖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刚才说了,冲脉类似于太极图黑白交界线,是人体Yin脉阳脉的交汇,所以直接关乎人体的生殖机能,而生殖机能又直接关乎人体的衰老。可以说,生殖机能是判断一个人年轻还是衰落的重要标志。所以,在中医经络学里,冲脉,又叫“血海”——气血之海。而气血,就是身体的“元气”,气血衰败,人体就会衰亡。
说白了,打通冲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旺盛的生殖机能。从史料来看,远有彭祖八百岁之说,曾娶妻49个;近有清代李庆远终年256岁,娶妻24个。平均十几年换一个老婆,可见其生殖机能之旺盛。
凡人都需Yin阳交合,此为本能之乐。道家认为,禁欲Yin阳不交,反而会“百病生长,寿命销亡”。道法修炼的目的,就是把一切外感,收归于内,在体内运行。普通人的Yin阳交合都需体外,而道法的打通冲脉功Fa,为的是在体内就能实现Yin阳融合。所以,冲脉打通后的表现是,因为女器在内,故而敏感度会增强,男器在外,故而敏感度反而会降低。此后随着任督二脉的打通,内感之乐跟随气息由督脉上行至脑,然后下行传遍全身。那位说了,什么叫内感之乐呢?通俗地讲,就是中枢神经兴奋由内产生,而不求诸于外在的器Guan。
而内感之乐能否顺利传遍全身,又与大周天相关。只有大周天打通后,内感之乐才能无时无刻不在体内运转。这就是道家的“长乐”。而道家房中术认为,妥善的男女之交,更能激发任督二脉和大周天的打通。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文始道基础功Fa里,除了打通冲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打通带脉。就是裤腰带一周的那条带脉,从前丹田到后命门一周。打通带脉,是为了实现五脏六腑的Yin阳平和。可以说,在冲带二脉没有打通的情况下来谈什么打通任督二脉,无疑是空中楼阁。但是,因为冲带二脉的修lian过于简单,是基础功Fa,所以被历代传法者所忽视而只谈高大上的任督二脉,久而久之几近失传。更加上唐宋之后,跪坐传统姿势的流失,以至于此后成道者凤毛麟角了。
文始道更反对任何形式的拉帮结派,讲究独善其身,是原始朴素的散仙思想。
更可以说,随着道“教”的兴起,真正修真的道法也逐渐消亡了。由原来的实修实证,逐渐变为后世的空谈玄虚理论,甚至神仙鬼怪、符咒丹药的教化机制,妄图求神拜仙就成就无上道法,简直是痴人说梦。都去迷信神仙鬼怪了,哪里还有什么“智慧”可言?
那位说了,你否认神鬼存在吗?当然不是,神鬼是否存在与我们应不应该迷信他们是两码事儿。并不能因为神鬼的存在,我们就寄希望于他们的赐福,或任由他们摆布左右我们的人生福寿?我们应该从传统道教里学习智慧,而不是迷信神鬼。
那位又说了,照你这么说,整个一部道藏就是废纸一堆了?当然不是。我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并不是说理论不重要,如果你实修到一定程度,遇到了瓶颈,这个时候才能彰显理论的威力。试想,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谁看的?关尹子,关尹子是什么人?能够拦住老子让他写下《道德经》,说明他的修为层次已经很高了。《道德经》就是写给这些修为层次高的人看的,《道德经》说的玄,关尹子当时都未必看得懂,还得回去慢慢体悟,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比如吃葡萄,吃过葡萄的人说葡萄是酸的,你没吃过葡萄只吃过醋,就想当然地以为葡萄的酸味和醋的酸味是一样的,真的一样吗?同样是酸差别该是多大啊!我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希望大家理解意思就行,一切都得基于“实修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