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我心中的“皇甫军校”一一洞背小学

      世上万物,总有一个优胜劣汰,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许多东西,都是由当时一定的环境下产生、发展而最后被淘汰。洞背小学就是由于当时社会发展所需而产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鼎盛时期而闻名县内,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移民、进城务工等社会发展而产生学生生源严重不足,今年不得不撤并三社小学。从此,洞背小学在发光发热后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然后洞背小学于我却有一种特有的情愫,它在我心中有一个特别的名称一一“皇甫军校",它的精神与魅力永远激励我们一直前行。而关于它的故事时时萦绕我的脑海,往事仿佛如昨,久久不能忘怀。

        洞背小学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为了响应祖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孩子就近入学,村村建设小学的要求,特别是为了缓解当时三社小学的生源压力而产生的。当时由于经费非常紧张,就把井屋村的“冯氏公祠”适当改造一下而办起了学堂。虽然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但是第一任校长冯尔生同志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自筹资金,添置教师办公桌椅;他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及时购买学校的教学用品;他带队上山烧木炭、背枕木等活动,不断改善学校的经费来源,不等不靠国家的经费资助。为了解决师资问题,他积极与乡、村两级协商,招生临时教师,边培训边上岗,考核合格再留用……真是上下齐心,其力断金,洞背小学在冯尔生校长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壮大发展,然后在乡内晓有名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井屋、洞背两村自然人口猛增,原来的“冯氏公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于是洞背小学就只有选址重建。经过井屋、洞背两村村民和村干部的协商,通过县教育局及闪石乡政府的协调,终于决定在龙潭口下面,征收六亩冬水田兴建洞背小学。其建校的艰辛及酸甜苦辣,只有时任校长冯曰生至今还记忆犹新。不必说学校征地涉及两个,村与村之间的矛盾与磨擦;也不必说在冬水田中丈量土地的辛苦与公正;更不必说经费的筹备与安排;单是那开挖地基就令你我望而却步!由于是冬水田,沼泽泥泞,当时没有挖掘机,全靠人工,不断塌坊淹埋刚挖好的地基,不但有人工危险,而且费力费时,还增添费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冯校长及时与县局、乡、村协商,最后决定在沼泽地中打入松树木桩,同时埋入松木解决了挖基问题;当时由交通条件差,建校的材料都是肩挑手抬而成,一砖一瓦不知要经过几道工序,其付出的辛劳和汗水真是不予言说;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冯日生校长更是风雨无阻,日夜守护……1984年一所崭新漂亮的洞背小学呈现在全体师生的面前,全体村民无不为之欢呼、庆祝,而在庆贺会上,冯日生校长说的一句话“你们的满意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

        我与洞背小学结缘于1990年。永新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了洞背小学任教,报到当天,时任校长周天寿热情地接待我,他笑着对我说:“你不要认为洞背小学天高皇帝远,这里条件自然艰苦,但比起我刚毕业在五里山小学任教,那是有着天壤之别。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握着他那刚健有力的手,一股暖流渗人我的心田,是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听到周天寿校长那爽朗的笑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洞背小学当时的教师办公楼与两栋教学楼呈一个“品"字结构,两栋教学楼在两边相向而望,都是一层的砖木结构,有走廊,上面有天花板;办公楼为两层小砖砖木结构,有回廊和楼梯间,都是树木结构,围栏也是树木结构,顶层也有天花板,但走上二层楼梯及房间会产生响亮的咚咚的脚步声。三栋房子的正前面,都建有花池,教室之间的花池中都种着法国梧桐,树木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办公楼前种着桂花、湿地松等树种,其中有一棵粗壮的桂花树至今还枝繁叶茂,桂花飘香……两栋教学楼的正前方的正中央空地上建有一个简易旗台,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成了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确实是个修身养性、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那一年,周天寿校长就给我身上压担子,让我担任毕业班(当时小学只有五个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学。我心中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出错误,周校长好像看穿了我的顾虑,他笑着对我说:“复圣,别担心。有压力就有动力,我相信你能行!”在周校长的鼓励支持下,我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工作去。我真庆幸,在洞背小学,我不但遇到一位好校长,而且还遇到了几位让我终身受益的好同事好朋友。如冯秋香、刘全吾、尹传平,特别是我的好搭挡,当时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刘明师兄(87届永师毕业)。在他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才渐渐走上正规之路,班主任工作也慢慢有了起色。

      说起周校长,我是打心眼里敬佩。中等身材,掌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一见就是一位干净利索之人。他办事雷厉风行,非常果断,特别是那副响亮的歌喉,清晨在寂静的校园里回荡,惹得小鸟们也赶集似的,为这良晨美景欢朋引伴;他更是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毛笔字,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采,校风校训、班规班约,都是来自周校长之手。平易近人,以身作则是他最大的特点。记得初入教学,为了让我少走弯路,他亲自给我上示范课一一《金色的鱼钩》,我清楚地记得,他紧扣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鱼钓怎么会是金色的?这个鱼钩是怎样来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哪个部分最令感动?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同时又启迪学生求同存异一一哪个部分最令你感动?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做到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活。特别是充分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只要言之有理,读之有情,老师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周校长不愧为出色的语文教学行家,他的这种教学方法让我终身受益,他还积极鼓励并参与支持我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他总是告诉我,教学无定法,但必须有特色,要有自己的风格。正是在周校长热心支持下,我才实践古诗词的“五步教学法"即知作者、明诗题、抓关键字、悟诗意、绘诗图。这在当时乡内推广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表达绘画能力。正因为一开始就在周校长的培养下,养成了严谨创新的好习惯,所以我以后结合工作实践,撰写了学校管理论文《学校如何做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在中国教学研究会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阅读教学中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发表在《江西教育》上,《如何让语文课上出真正的语文味》发表在《开心素质教育》上……

            冯秋香老师是一名退伍军人,理着一个军人头,走起路来呼呼生风,说起来大大咧咧,做起事大刀阔爷,很有军人气质。他乐于助人,对人毫无保留,心直口快。记得有一次我向他请教如何抓好课堂纪律的问题。冯秋香老师直接告诉我,这个问题提得好,小学教学主要不是教师的能力问题,而正是这纪律问题,即如何让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才是关键。如果每个学生都十分投入,老师何愁成绩会不如意!他叮嘱我,班级要实行军事化管理,为了减少学生互扰,私下搞小动作等行为,建议我实行男女生同桌,同时班主任要说到做到,为人师表。这是他的肺腑之言,这种方法至今我还在实践执行,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你说,有这样的好同事,不取得好的成绩你对得起老师的无私付出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1992年小学毕业全县统一升学考试中,全县班级排名中,洞背小学取得了语文单科全县第八名、数学单科全县第四名,语数综合全县第三名,这是我一生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这也是闪石乡小学教学的最好成绩。记得时任闪石乡教办主任冯日生深情地对我们说,是你们让我风光无限,让我们不仅冲出了黑三角,而且走到了全县的前列。谢谢你们,继续发扬光大……

          以上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我的好搭挡刘明老师。我初出茅庐,全在刘明老师的默默支持和热情鼓励下,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特别难忘的是刘明传授如何刻写蜡纸,印刷试卷,陪伴我批阅试卷,提议毕业班上夜课,并轮流当班。尤其是我们为了节约经费,骑自行车去县城购买能够双面印刷的纸张,来回弄得灰头黑脸,但心中却荡漾无尽的喜悦——终于可以印刷双面试卷了。那时,我俩都很年轻,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后生可畏呀!正所谓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有了这样的好搭挡,何尝不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老师们都如此努力,学生们岂可袖手旁观呢……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才收获了班级排名全县第三的好成绩。

      刘全吾老师,可谓是洞背小学的一朵奇葩。但在我的印象中,全吾老师工作任劳任怨,唯一的缺点就是教学上缺乏上进心,居说每个学期都是全乡倒数一二名。究其原因,虽然主客都有,但主要还他自己缺乏竞争力,不求上进而罢了。记得有一次,全吾老师发工资时到墟场上买了一双解放鞋,花了18元。回到学校为了庆祝,我们买鞭炮放,他出钱请客花费了46元(他当时近一个月工资)。他又是买菜,又是帮厨,许多老师都说他傻,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我的反复纠缠之下,他才对我说出实话:看到你们教书这么认真,这么辛苦,我请你们吃一顿又何尝不可。其他帮不上忙,增强营养总行吧!你说,有这样的同事,你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为了感激老师的一片深情厚谊,后来,我购买自行车,也请全体老师庆贺大吃一顿,其乐融融,最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添置新物件都会主动请客,红白喜事就更不用说了……

      洞背小学我教学工作的第一站,也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你在我的心中就是“皇甫军校"。你不仅让我学会如何教学,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你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而且培养许多中心校长或教办主任。如冯尔生、冯日生、周天寿、刘积祖、肖龙等等。难忘呀,我的洞背小学。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行,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