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以前 動作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項目

生活中无处不在练习动作教育

六岁以前该学什么?这好像是个大哉问,因为每个人的答案必定不同…..

姵仪老师认为语言、认知、数学、人际关系、感觉统合、写字、阅读甚至艺术,每样都重要,因为孩子上小学后都需要用到,为了避免孩子上小学后面临过多挫折而放弃学习,我们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做什么呢?那么就来想想要面对那么多学习科目的孩子到底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吧!

回顾儿童发展的基础理论,六岁以前婴幼儿的发展任务就是要迈向独立生活、具有逻辑性的思考、符合礼仪的表达和有意志力的学习,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练习场域。在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日常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其他学习领域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日常生活教育会是蒙特梭利教师操作培训课程的第一堂课。为了凸显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与理论根据,姵仪老师以人类生理学的角度、大脑科学的角度和社会心理科学角度探讨。

烹饪活动中不但涵盖了基础动作(抓、舀、倒、夹、筛、压、刷、洗等),还具被高度的认知和社会心理层面的意涵。

一、人类生理学的角度

成人透过示范向孩子介绍动作的状态,让孩子有机会看清楚动作是怎么发生和运动的,然后再开始练习,会比只是将物件交给孩子自行摸索更有吸引力。例如:成人示范晒衣夹如何运用三指的按压造成衣夹的开口打开,又如何将小手帕放入开口中,然后透过手指的放松造成衣夹夹住小手帕,这一连串因果关系的现象特别吸引孩子,如果成人没有放慢速度让孩子看到,孩子就不知道原来衣夹这么有趣而流于将衣夹把玩二三下就抛于一旁(不玩了),老师特意将难度孤立化(一项工作只有一个学习目的)以帮助婴幼儿在基础的动作练习上聚焦,这不但是对婴幼儿生理的动作发展有所理解,同时也是帮助婴幼儿容易累积成功经验而拥有自信,当孩子从教具练习中不断精进动作后,接下来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动作的技巧达成许任务,例如:跟妈妈一起晒袜子、在教室中担任晒抹布的工作、把自己完成的画画作品夹在展示区、圣诞节时把吊饰夹在圣诞树上等等,这些任务的完成不单单显示了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是环境适应和认知活动,具体以教室里孩子们参与圣诞节布置的例子说明:首先孩子们得判断圣诞树的高低、要挂多少吊饰、要用夹子或绳子、要怎么分工……等等,无论孩子想要做什么,最终都还是需要具备将吊饰夹到树上的能力,而一个孩子在这种群体活动中所展现的动作能力也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同侪关系和自信。蒙特梭利博士在吸收性心智,动作在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一章(P.180)明白指出,心智的发展是经由幼儿的动作而来…动作帮助心智发展,而心智又更新下一个动作与活动的表达方式。…因此心智和动作是一体的两面。

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幼儿体能和日常生活操作区都是给幼儿很具体的动作学习示范和练习活动,但如果我们对于促进孩子动作发展的支持仅止于在课程时段,那不仅是对动作发展的偏误,也让孩子失去了认知学习、社会性学习和语言表达的练习机会。


想喝杯茶嗎
泡茶該使用哪些用具(認知)、要有哪些動作技巧(動作協調)、要怎麼邀請同學一起享用(語言和同儕關係)、茶葉要泡多久才好喝(數學)、要怎麼收拾才算完成(教養和綜合邏輯)、物品收回哪裡(環境適應和判斷能力)!這些都是生活裡才有的具體學習,課本教不來!

二、大脑神经认知科学的角度

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博士洪兰教授曾在她的演讲中提及一个自我意志和机械式练习的例子。有一位以年过五十岁的中风病人,右手瘫痪无法活动,医师将其左手绑起来,并让他用右手练习切牛排,为了能吃到牛排,经过半年的练习,右手已经可以切牛排了。洪兰博士根据研究下了这样的结论,自我意志的练习,大脑神经连结的效率比让其他人抓着手练习的连结高出一千倍。换句话说,若是自我意志练习的一次的脑神经连结,几乎等同其他人抓着他练习一千次的效力,而不这也应证了蒙特梭利博士所倡议“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若从大脑神经发展的角度论述,大脑有两个重要的发展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大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也是大脑神经细胞异于其他身体器官的细胞之处—功能改变结构,换句话说,我们如何使用大脑,神经突触的连结自然会朝我们使用它的方式来发展。大脑发展的前六年是人一生当中,神经突触连结最快的时期,环境刺激的适当与否和其结构及功能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因此给予孩子适当的工作活动,对于他们此阶段的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许多成人认为不让孩子做家事就是爱她/他,或是认为孩子不会做家事而不给予练习的机会,事实上对孩子的发展都已形成阻碍。第二个原则是大脑的刺激(不论是内在或外在的)都必须是该个体适当的挑战(Just Right Challenge)。当幼儿面对太难的挑战时,例如要3 岁的孩子要做5 岁孩子的工作,对于孩子就会形成压力,而孩子自然会排斥而不喜欢该工作或任务;相反的,如果工作太简单,大脑自然会觉得无聊而开始有其他负面行为出现。不理解孩子的成人往往会解读孩子的行为是不乖,孰不知问题出在成人本身的环境预备或示范不符合孩子的发展所导致。当孩子经示范后,我们邀请她/他再做同一样工作,若他/她采取拒绝的态度,我们应该反省这项工作是否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抑或是我们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务时,孩子无法顺利完成而变得更为凌乱,原因就在于成人没有给于具体动作上的教导所导致的后果。

日常生活练习的目的正是对于幼儿在动作控制、身体协调性、大小肌肉动作进行分段并精确的练习,而这样的训练不是来自于成人的意志,而是出于幼儿对于自己能力、兴趣的取向,自我选择工作,因为这样的设计,大脑的接受程度又较被强迫机械式练习的方式大得多。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要幼儿能够自己选择工作,且能够专注,身为指导员的我们就必须创造一个合乎幼儿发展阶段的情境,其中涵盖了能吸引幼儿工作的教具、具有美感的环境、经过仔细规划的教具摆设和装饰,同时一个充满爱与关怀,随时提供适切协助的蒙特梭利教师,这样预备好的环境就如同无声的空气,召唤着幼儿自主选择,获得意志力,迈向独立,展现生命的发展。


插花的工作對孩子來說必須具備相當多的認知、觀察、程序、動作、測量、平衡等等的統整能力,大腦會產生相當複雜的網路連結。


有花藝的生活特別具有情緒調節的功能

三、社会心理层面

婴幼儿非常渴望发展自己的各种知觉及能力,所以他们可以透过日常生活工作的练习,感受到自我独立的成就感,同时建立其他领域的基础,例如: 日常生活练习中的两指抓和三指抓,以及教具操作从左到右的操作方式,都在预备幼儿下一阶段的书写能力,当幼儿发展到书写的爆发期,一切大小肌肉协调、手眼运用都具足时,其能力便以惊异的速度展现,而文字从左到右的阅读方式,让幼儿从操作日常生活练习开始,习惯从左到右的视觉移动,对于未来幼儿阅读能力的增进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于教具的示范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则,意在培养幼儿基础能力的建立,为下一个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作预备。

幼儿是文化的传承人,每个民族社会都在其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演化出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例如华人社会所使用的餐具就与西方大为不同,这些生活的认知似乎不用特别开一堂课,而是每天的生活型态就可以为幼儿累积,例如生活练习的场景放在家庭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学习到过年的习俗、如何与人应对的礼仪、筷子的使用等等的华人文化,家庭生活就是社会文化教育的最佳场域,父母让孩子参与家务,不但容易察觉孩子的动作发展和认知表达状态,同时有参与家务的孩子在家中也较容易得到的赞赏,孩子在家中从被照顾者变成可以一同参与“照顾他人”和“照顾环境”的角色,在社会心理层面得到满足。

蒙特梭利博士说:如果儿童没有真正成为一群人布置餐桌、没有真正使用刷子刷洗、没有真正清扫地毯、没有真正清洗杯盘然后擦干,那么他就永远无法具有真正的能力。如果他的社会性生活没有适当的教肓做基础,那么,他永不可能表现的自然、得体。…..如果一个人的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没有融入生活中,因而缺乏各种奋发图强的动机,又无法与其他技巧产生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它可以说是毫无用处了。

别小看了动作发展,也别轻忽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因为那些都跟孩子是否真的能在小学好好学习有关。

从日常生活看见动作教育的连结,走出以往动作训练和输入型的教学思维,扶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活动就能被赋予高层次学习的内容。当孩子身处在充满统整性活动的环境,无论在教室还是家庭中,给予孩子“任务”并且教导他如何完成,就是为孩子储备上小学后所需要的能力,当孩子拥有好的動作發展,才能擁有自主学习的动机、社会环境的综合判断沟通能力及完成具体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孩子的小学生活才有可能如鱼得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歲以前 動作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