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与锁的断想

绣迹斑驳老铜锁

先有钥匙还是先有锁这个问题,不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深奥,肯定是先有锁的。

因为锁是由门闩,插销之类的物件发展而来的。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制,为保护私有财产或者防止野兽进攻等,人们学会用大石头从里面挡住门。这实际上就体现了“锁”的安全性与私密性的功用。

大石头安全却笨重,后来出现了类似“锁”的功能的门闩。门闩可以从里边插上,起到防御作用,可是人出门了怎么办?我国的锁据说是鲁班发明的。慢慢又出现了可以挂在门外的锁。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钥匙的,可是这时的锁只能从里面打开。希腊人是最早发明从外边打开的“锁”的。

锁的材质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变提升,木闩,铜锁,合金锁,现在更有高级的指纹锁,密码锁,有宣传说使用了纳米材料。小时候经常念叨一则谜语:小黄狗,站门口。打一枪,张开口。谜底就是老铜锁,小匣子一样,钥匙是长条形的。

那时对钥匙一插入锁孔,锁就张口很好奇,不知道机关在哪里。拿着锁翻来覆去地看,想找出机关,可看是看不出门道的,除非懂得了造锁的原理。终于有一次看到锁匠拆锁,他从锁的底部找出隐藏的几个小孔洞,用一根细铁丝扒拉出几个小细弹簧。原来锁大多是利用小弹簧的弹性制作而成的,钥匙插入锁孔把弹簧顶起来,锁就打开了。这是锁中最常见的“弹子锁”。

富贵人家财产多,需要的锁多,钥匙更多。掌权人一大串钥匙在手,忽忽喇喇震响,沉甸甸地拿在手上或挂在腰间,那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大宅门》里的二奶奶是当家人,一到配药的时候就把二爷锁在药房里,自己拿着钥匙站在外面。有一个歇后语叫: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这是因为主人嫌拿钥匙麻烦,专门找个人拿着。但丫环并不当家。

男人喜欢把钥匙挂在裤腰带上,可是女人这样挂就不甚美观,最好放包里,有时也随手一放,不知什么时候就丢了。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上早自习,老师信任,让我带着教室的钥匙,我第二天一早五点多就起床去学校。可由于跑得匆忙,一把光秃秃的钥匙从口袋里掉出来,到学校了却没法开门,又跟一位同学折返回来寻找。一路低着头,草丛里都不放过,终于在半路上发现钥匙,再拿着跑回学校,同学们乌泱泱地都站在门口等待。那份尴尬,是一辈子不能忘的。

买新锁时,一把锁给带很多把钥匙,大概就是怕丢。可钥匙丢完了锁还锁着怎么解决?我有一次小电车上电门钥匙丢了,只好推给配钥匙的师傅想办法,师傅拿着一大把钥匙在电门那儿试了几下,说配过一个类似的,配好人家又不要了。然后找出来那把废钥匙亿,用锉刀稍微摩擦了几下,插入电门,电源接通了!我怀疑锁里的弹簧是不是也讲究排列组合,最终常用的也就那么有限的几种类型?

看过一个纪录片,讲开锁师傅最繁忙的时候是大年三十,很多人忙得只能三十晚上贴春联,可是“哐当”一声把自己关在门外了,怎么办?如果恰好是独居或者别处也没有存留钥匙!只有请开锁师傅呗!

还有人上卫生间,锁坏了,进去之后出不来,被困几十个小时。采用各种方式向外界求助,才被人发现,得以解脱。试想,如果是冬天,衣着单薄,在卫生间呆上十几二十个小时,人又冷又饿,算是深深体会了锁具影响生活的滋味。

这正应了俗话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锁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有一个故事讲锁打不开了,有人用起子撬,有人用锤子砸,累得满头大汗都无济于事。可有人找来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有个想法,随着科技发达,能不能所有的物件都使用一个锁?早些年就有人说可以使用万能锁,可是总不见普及。或者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指纹自己指定的一串数字制作一把锁,跟身份证一样,独一无二,用在自己的私人物品上,那就不用人走到哪都一大串钥匙傍身,叮叮当当地烦人又碍事,也就再不怕钥匙丢了?

朋友们出外旅行时,会发现很多景点都有一大景观——同心锁链,亲密的爱人买上一把同心锁,挂在铁链上,然后把钥匙扔进山谷,寓意锁住爱情。每次看到浩浩荡荡的大锁队,铜的、铁的、斑斑驳驳的、新挂上去的,都感叹这些爱情的初心,随着时光流转不知今日还在不在?

人在生活里被锻造被锤炼,慢慢地,心也会上锁。心一旦锁上,哪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呢?

钥匙工作原理示意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钥匙与锁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