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窗户,走进孩子心灵

打开一扇窗户,走进孩子心灵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访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作为班主任,要想对孩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要想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合作,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这就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一门心灵与心灵对话的艺术,善于沟通能消除误会和隔阂,增进彼此的了解、信任,并获得支持,事半功倍;反之沟而不通或者不能有效沟通、消除误会、成见,彼此之间就会问题重重,事倍功半。

     那么究竟要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家访无疑是一种沟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要桥梁,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备的技能。

      刚开始做班主任那会儿,班里有个叫小旭的孩子特别调皮,经常无法无天,问题不断,今天和同学打架了,明天拿着小刀去吓唬低年级小朋友了,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令老师非常头疼。她的妈妈也经常被叫到学校不停地为他善后,要么给被打的同学家长赔礼道歉,要么接受老师的电话“告状”和指责。和这个妈妈打电话次数多了,我也感受到这个妈妈的无奈和苦恼。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小旭其实并不坏,他只是缺少一些规则意识,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比如本来他是善意地想和同学玩儿,可是却经常是采取不恰当地肢体语言,于是挑起事端,不欢而散。再比如他在学习中获得不了成就感,又想刷存在感,于是就做一些动作、扰乱课堂,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小旭又捣乱,我说了他两句,从他的表情上我丝毫没有看到愧疚的意思,反而有一丝得意闪过,他这个样子让人既恼又气,可是我还是压住了对他的怒火,暗中观察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和小旭妈妈的沟通中,我发现小旭非常孝顺,他在家里会为妈妈下面条,在母亲节前夕用零花钱帮妈妈买康乃馨。于是我就开始借题发挥,在班级里召开班会,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小旭。平时挨批评惯了,被老师一夸,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在大家地掌声中,我注意到小旭的脸竟然红了。于是我找到了一个法宝,对待小旭“使劲夸”。

      于是,小旭开始承担一些任务,比如收发作业、打扫卫生等,小旭精力被分散了,每天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夸赞声中成长,慢慢地调皮捣蛋地情况少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一个学期结束,我决定到小旭家去家访,向家长汇报小旭一学期的成长和进步。小旭显然受宠若惊,他的父母也对我们这次家访非常期待。通过这次家访,我对于小旭的家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小旭的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他的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小旭是三胞胎中最小的一个,据小旭妈妈讲小旭出生时颇费周折,受了不少罪,在保温箱里待了一个多月,差点丧命。或许是这出生的波折,再加上最小,于是父母给与小旭更多地偏爱,这也导致了小旭缺少规则意识,家里人以他为中心,哥哥和姐姐都让着他,爸爸妈妈纵容他,所以小旭在与人沟通方面比较霸道。小旭爸爸说,家里孩子多,平时工作比较忙,生活压力比较大,自己在管理孩子方面简单粗暴。这也给孩子做了不好地示范,成为孩子模仿地对象,这也就不难理解小旭为什么会去欺负比他弱小的低年级孩子。经过这次沟通,我了解到了小旭的成长环境,也了解了他在家庭中的出生序列,对于他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我们谈到小旭这一个学期里的改变和进步时,小旭的脸上露出了开心地笑容,我们也从他爸妈激动地话语中感受到内心地欣慰和喜悦。

        这次家访,拉近了我、小旭和小旭爸妈的距离,让我们都能坐下来,好好地审视一下小旭这一学期的变化,对于小旭的行为以及他行为背后地动机有了了解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小旭是一个特别善良的孩子,他非常孝顺,深知爸妈养育三个孩子的不容易;他也特别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积极地承担着班级里力所能及的事物;他还很有礼貌懂得感恩,教师节带上亲自做的贺卡送到我的办公桌上。直到分班后,小旭还经常去办公室找我聊天,我笑着说:“小旭,长大了。还拿着小刀去吓唬低年级小朋友吗?”小旭笑着挠挠头:“刘老师,快别提了,那时候不懂事儿。”我们俩相视一笑,继续聊着他的成长和改变。

      很多时候,所谓的“家访”不过是被家访,学校里有要求,又不得不完成。在家访前也很少做准备,有些家访演变成了“告状”,令孩子和家长都战战兢兢。但是如果我们把家访当成一种真诚沟通的机会,通过倾听、观察和谈话,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观察他的学习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教育理念,并结合学校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激发他向善向美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过去与家长沟通只能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如今微信、班级群、钉钉等“网络家访”“线上家访”省去了奔波的辛苦,可以达到和家长即时沟通的目的。但是这种“线上家访”,也有其局限性,相比之下“入户家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成长环境,了解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增加彼此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开一扇窗户,走进孩子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