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导图的输入+输出提高你的效能

文字有时候是一种匮乏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可视化的方式,是最本源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日本数据可视化专家木村博之从视觉表现形式的角度可以分为六大类:图解(Diagram)、图表(Chart)、表格(Table)、统计图(Graph)、地图(Map)、图形符号(Pictogram)。


日本数据可视化专家森林村博之

其中,在图解类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被很多人熟悉的方法和工具了,尤其在高效工作法中,思维导图更是帮助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得到提高。不过,真正把这个工具发挥好的人却并不很多。因为,仅仅有了技巧和模型还不够的,如果没有高效的思维方式,就算我们手持思维导图这样的利器,也很难将它用到正确的地方。


思维导图基础玩法

以我使用导图的经验来说,将思维工具融合绘制到导图当中,还要掌握博赞的导图思维,只有用导图思维去思考和分析,才能让导图真正做到精炼和高效。

那么,如果才能发挥导图的高效作用呢?在《高效能人思维导图课》里,作者陈资璧用20+思维导图模型从多个导图的应用场景告诉我们,只要用导图思维激活我们的大脑,就能帮助我们高效的生活和工作。

图书推荐

本书是由“思维导图之父”博赞亲传亚洲大师姐陈资璧写给想要提高效率,应对复杂世界的人们的一本思维导图书。她的思维导图课是你成为聪明的学习者,走出混乱生活的利器。

导图的两大领域=输入+输出

在众多思维导图爱好者晒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作品中,你一定会发现有很多种玩法,有人用它做购物清单,有人用它做手绘笔记,也有人用它做旅游攻略。在应用导图的过程中,有人增加了阅读时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有人很好的组织写作或者汇报的大纲内容,也有人加深了对概念性的理解。


那么,导图的作用到底在哪里更高效呢?作者用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对导图的应用做了这样的总结:

思维导图最适用的地方有输入和输出两大领域。
输入,是指信息吸收整理更有效的应用。例如,各种笔记、会议记录、谈话速记等。
输出,是指让脑中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及工作的具体场景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例如,策划、工作计划、旅游 计划、项目管理、时间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决策分析以及报告构思等。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东尼·博赞博士最早产生思维导图概念的时候,就是在记笔记的时候,他的思考是:笔记要怎样才能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又快好好。所以常见导图的应用就是输入,在记笔记的动作。

整理是输入的开始

整理一词大家都不陌生,从生活上的整理房间,在到工作上的整理思绪、整理设计文件、整理 PPT、整理你的一切。那么,信息要整理呢?为什么现在信息泛滥呢?

这可能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了。比如说,我们的祖先看到狮子的脚印或粪便时,可以判断出狮子在附近出没,就可以早做准备。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获得足够的信息,才能继续生存下去。通过不断进行,这种对于信息的渴求,就沉淀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所以这就让我们很多人养成了一种多而浅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直接后果就等同于没有读过看过,深陷在自责“为什么听了无数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循环当中。

我们要尝试判断信息的价值,事实上,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才需要或者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处理,其他信息可以大胆的做减法,通过断舍离的方式,只保留对我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我们在读书或者听课析时候,可以借用思维导图,快速对信息进行整理:


第1步:快速浏览,划分板块, 做成一个标题然后画出主干。
第2步:在内容中圈定关键词,用关键词做为概括总结。
第3步:组织架构,绘制导图
第4步:检查

思维导图可以整理大量信息,通过断舍离,准确萃取关键信息,可以同时完成信息的减量和学习的增值。我自己也曾做过多场随堂课程的导图笔记,我在听课的时候同步对讲师的信息做整理输出。包括每年罗胖的跨年演讲,我也会在第二天完成全套的图解版的作品。在这样的过程中,你必定是需要全神贯注,让你聚焦于当下。

输入的积累决定输出的品质

总结来说,思维导图是高效工作的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不仅迅速抓取重点、厘清思路,还能提高逻辑能力。

最后,借用书中一句话做结尾:

输入的积累决定输出的品质。社会可能淘汰有深大的人,但不会淘汰有强大学习能力的人。

希望我们都成为高效能人士,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好导图的输入+输出提高你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