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智能数据应用架构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数据量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用户对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如何快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上。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潮流技术的驱动下,数据分析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分析向“智能”分析转变。随着人工智能模型越来越准确、能源消耗降低、内存占用降低、运算速度提升、数据存储降低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可以预见到人工智能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而数据分析则会成为新的主导者。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海量数据,我们需要进行架构的转型升级,建设一套面向数据的智能数据处理平台。基于大数据与智能数据应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试图为读者呈现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平台架构设计,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如何在互联网公司构建大数据智能化架构。

2.数据分析概述

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是指按照规律或模式从数据中发现信息,并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或调整策略。一般来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1. 经验法: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数据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人员的总结及理解。如市场调查、公共政策、舆论监测等。

  2. 技术法:利用计算机分析、统计学、数学等技术手段来处理数据,识别模式和趋势。如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图像分析、文本挖掘等。

  3. 理论法:运用经济学、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理论,对数据进行抽象、归纳和阐述。如历史学、宏观经济学、生物学、认知科学等。

数据分析应用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数据挖掘(Data Mining):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数据模型,发现隐藏的关系和模式,通过模型进行预测、预测分析等。

  2. 业务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进行评估、优化和决策,为决策提供依据。

  3.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集中存储、整理、加工企业数据的信息,为多种分析工具提供统一数据源。

  4. 广告业务(Advertising Business):收集、分析、评估客户行为数据,制定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满意度。

  5. 智能投顾(Intelligent Portfolio Management):根据个性化风格、偏好、兴趣等特质,智能推荐股票、基金、债券等产品组合。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过数据挖掘、商业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析、预测、优化供应链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及相关数据,改善供应链效率、成本控制、品牌溢价等问题。

  7. 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基于大数据处理,搜集、整理、分析、关联、挖掘海量数据,找到数据的新知、感悟、商机。

  8. 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识别、分析、预防网络攻击行为,实时跟踪网络异常、威胁、事件,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9. 制造业分析(Manufacturing Analytics):对工厂设备、生产线、工艺流程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据模型,预测、回顾、优化生产效率。

  10. 保险业分析(Insurance Analytics):对保险业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建立数据模型,预测保险客户生命健康状况,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其他什么技术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此,如何建设一套面向数据的智能数据处理平台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3.数据分析平台架构

数据分析平台的构架由三个关键模块组成,即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种来源(包括数据库、文件、API、消息队列等)获取数据,然后传送给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同时还能够支持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模块则负责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过滤、统计、聚类等数据处理工作。

另外,数据分析平台还包括数据查询和可视化模块,该模块用于支持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进行数据查询和可视化工作,主要支持SQL和统计图表等形式。

最后,数据分析平台还应当具备可扩展性,可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用户群体和数据量,并具备容错性和弹性。

4.基本概念术语说明

4.1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是整个数据分析平台的核心,它承担着获取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预处理数据的功能。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采集模块主要采用ETL(Extract-Transform-Load)的方式进行数据导入,即先通过数据采集工具将数据从不同来源提取出来,再进行清洗、转换、校验等操作后,再导入到目标存储库进行保存。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整合、清洗,有效的避免了数据孤岛的问题。

具体来说,数据采集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 数据采集工具选择:由于数据源异构,数据采集工具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需要考虑兼容性、数据清洗效率、开发难度、部署和使用的便利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清理、准备,确保其符合需求。主要分为字段映射、类型转换、缺失值填充、重复值删除、外键关联、异常数据检测等。

  3. 数据转换:对于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往往采用不同的存储格式,如CSV、XML、JSON等。数据转换模块就是用来将各来源数据格式转换为统一格式的,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4. 数据传输协议:由于各类数据源之间传输协议不同,数据采集模块需要根据不同的传输协议来实现数据采集。目前最常用的协议有HTTP、HTTPS、FTP、SSH等。

  5. API接口调用:数据采集模块可以通过API接口调用方式来获取外部数据源,如天气网站API接口。

  6. 日志文件采集:一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文件也可以作为数据源进行采集,如服务器日志、操作日志等。

4.2 数据存储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是整个数据分析平台的基础,它将所有的数据存放在一个存储库中,提供统一的查询接口,支持数据搜索、分析、报告等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 数据存储机制:数据存储采用NoSQL、SQL或列式存储结构,根据数据大小、访问频率、可扩展性等因素来选择存储方案。

  2. 元数据管理:元数据是数据的一系列描述信息,比如数据格式、创建时间、更新时间、大小、数据来源等。元数据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数据,方便数据的查询、分析和报告等操作。

  3. 数据版本管理:数据的生命周期很长,而且存在修改、增删等操作。数据版本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能记录每次数据的变更历史,为数据恢复和审计提供参考。

  4. 数据权限管理:数据权限管理可以对不同部门的用户角色提供不同的权限,控制用户的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统计等权限。

  5. 数据压缩与加密: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是必要的。通过压缩可以减小数据的体积,加快读取速度;通过加密可以保护数据隐私,防止被非法获取。

4.3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是整个数据分析平台的支柱,它用于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过滤、统计、聚类等操作,得出可用于决策分析的结果。其主要功能如下: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主要包括去除空值、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数据规范化等。

  2.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模块主要用于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如将日期字符串转换为日期格式,将货币单位转换为数字等。

  3. 数据过滤:数据过滤是指对数据进行剔除不需要的部分,只保留有用的数据。如根据条件筛选需要的数据,或者筛掉某些字段的数据。

  4. 数据汇总:数据汇总是指对数据进行摘要统计,汇总出其主要特征。如求总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5. 数据聚类:数据聚类是指将相似数据进行归类,同类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如将相同用户的数据归类为一个群体,将相同商品的数据归类为一个类别。

  6.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模块用于通过数据探索发现规律、洞察模式,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或建议。

5.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公式讲解

5.1 K-means 聚类算法

K-means 聚类算法是一个简单的聚类算法,其原理是在特征空间中划分 k 个簇,使得每一个点都属于某个簇,并且簇内所有的点的距离均值为最小。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 初始化簇中心:随机选取 k 个样本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2. 划分簇:将数据集分为 k 个子集,分别对应 k 个簇。初始化 k 个簇中心。

  3. 计算距离:对于每个数据点 i ,计算其与 k 个簇中心的距离。

  4. 更新簇中心:重新计算 k 个簇中心,使得簇内部的距离之和最小,以及簇与其他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大。

  5. 迭代至收敛: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满足指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停止。

可以看到,K-means 聚类算法的主要步骤就是上面所述的 5 个步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K-means 算法的数学公式。

5.1.1 距离公式

设数据集 X = {x1, x2,..., xN},其中 xi ∈ R^n 为 n 维向量。设已知的 k 个中心点,C = {c1, c2,..., ck}。令 dis(xi,cj) 表示 xi 和 cj 的欧氏距离,i=1,...,N, j=1,...,k。那么,xi 到 cj 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dis(xi,cj)=√[(xi1-cj1)^2+(xi2-cj2)^2+...+(xik-cki)^2]

5.1.2 簇中心公式

令 X={x1, x2,..., xN},c_j^t 表示簇 j 在 t 时刻的中心,t 表示第 t 次迭代。显然,c_j^t 可以表示为:

c_j^t=(1/N_j)\sum_{i\in C_j}(x_i)

其中 N_j 为簇 j 中样本的数量。

5.1.3 K-means 算法公式

K-means 算法是一种迭代式的聚类算法,可以用来分类或回归。假设已知数据集 D={(x1,y1),(x2,y2),...,(xn,yn)},其中 xi∈R^m 是 m 维向量,yi∈{1,2,...,k} 是样本的标签。K-means 算法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聚类方案,使得簇内的距离之和最小,以及簇间的距离之和最大。具体算法的步骤如下:

  1. 输入:训练数据集 D 和预期的簇个数 k。

  2. 输出:一个包含 k 个中心点的集合 C={(c1,c2,...,ck)}, 其中 ci ∈ R^m 是簇 i 的中心点。

  3. 随机初始化簇中心:随机选取 k 个样本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C={(c1,c2,...,ck)}。

  4. 迭代:循环执行以下操作,直到达到指定的最大迭代次数或满足收敛条件:

    a. 对每一个样本点 xi,计算其到簇的距离: di=min{dis(xi,cj)|j=1,2,...,k}

    b. 将样本 xi 分配到最近的簇: ci=argmin{j=1,2,...,k}{di}

    c. 更新簇的中心: ci:=ci(1-α)+αxi, i=1,2,...,k

    d. 判断是否收敛: 当两次分配后的簇中心不变时,认为算法已经收敛,结束循环。

  5. 返回簇中心 C{(c1,c2,...,ck)}。

5.1.4 Lloyd 算法

Lloyd 算法是 K-means 算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其原理类似于 K-means 算法,但是没有正则项约束。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 输入:训练数据集 D 和预期的簇个数 k。

  2. 输出:一个包含 k 个中心点的集合 C={(c1,c2,...,ck)}, 其中 ci ∈ R^m 是簇 i 的中心点。

  3. 随机初始化簇中心:随机选取 k 个样本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C={(c1,c2,...,ck)}。

  4. 迭代:循环执行以下操作,直到达到指定的最大迭代次数或满足收敛条件:

    a. 对每一个样本点 xi,计算其到簇的距离: di=min{dis(xi,cj)|j=1,2,...,k}

    b. 将样本 xi 分配到最近的簇: ci=argmin{j=1,2,...,k}{di}

  5. 返回簇中心 C{(c1,c2,...,ck)}。

5.1.5 EM 算法

EM 算法是用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一种算法。GMM 模型是一种生成模型,由一组高斯分布组成。EM 算法用来寻找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 输入:训练数据集 D,包含 n 个样本,每个样本的特征维数为 p,即 X = {(x1,x2,...,xp)} 。

  2. 输出:GMM 模型的参数 Φ=(μ1,σ1,π1), (μ2,σ2,π2),..., (μk,σk,πk),即每个样本对应的高斯分布的均值 μi,方差 σi 和权重 πi。

  3. E-step:计算 Q(z|θ),即对每一个样本,根据当前模型计算其属于哪个高斯分布。

  4. M-step:根据 E-step 计算当前模型参数。

    a. 固定 μi,更新 σi, πi:

     σi := α + Ni * σi / N
    
     πi := Ni / N

    b. 固定 σi, πi,更新 μi:

     μi := ΣNj yi * xij / ΣNj yi
  1. 执行指定次数的 E-step 和 M-step,直到收敛。

5.2 相似性度量算法

相似性度量算法是一种计算两个对象之间相似度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如用户推荐算法、商品推荐算法。

5.2.1 用户推荐算法

用户推荐算法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历史行为推荐他可能喜欢的商品。这里提到的用户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中最简单的一种,基于用户对物品的评分信息进行推荐。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 输入:用户 u 有关的商品的评分矩阵 R={r(u1,i1), r(u1,i2),..., r(u1,in)}, 其中 ri(u1,i1),ri(u1,i2),...,ri(u1,in) 表示用户 u1 对物品 i1,i2,...,in 的评分。

  2. 输出:用户 u 对新商品 i 的推荐分数 si(ui)。

  3. 根据用户 u 对物品 i 的评分信息进行推荐。

  4. 使用推荐系统模型,得到用户 u 对物品 i 的概率值 pi(ui)。

  5. 对所有的物品 i,求和:si(ui)=∑pi(uj)*rj(uj,ui),其中 ui 是用户 u 对所有物品 i 的评分。

5.2.2 商品推荐算法

商品推荐算法与用户推荐算法非常相似,也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历史行为推荐他可能喜欢的商品。这里提到的商品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种,基于用户对物品的交互行为进行推荐。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 输入:用户 u 有关的商品的交互行为矩阵 B={b(u1,i1,c1), b(u1,i2,c2),..., b(u1,im,cm)},其中 bi(u1,i1),bi(u1,i2),...,bi(u1,im) 表示用户 u1 对物品 i1,i2,...,im 的点击次数,ci(u1,i1),ci(u1,i2),...,ci(u1,im) 表示用户 u1 对物品 i1,i2,...,im 的评分。

  2. 输出:用户 u 对物品 i 的推荐分数 si(ui)。

  3. 使用购买行为和评级信息建模,建立用户对物品的偏好。

  4. 对每一个商品 i,计算出其上下文兴趣的概率 P(u,i) 和偏好的置信度 R(u,i) :

    P(u,i) = P(u1,i1)P(u1,i2)(P(u1,i3)....P(u1,in))

    R(u,i) = (Σj^n bi(u,ij)/∑j^n bi(u,ij))γ + (Σj^n r(u,ij)/∑j^n bi(u,ij))(1-γ)

  5. 根据上下文信息,对每一个商品 i 进行推荐排序:

    si(ui)=Σj^N wi(uj,ui)R(uj,uj)/(Σj^N wi(uj,ui)β)

    β 是一个常数,wi(uj,ui) 是用户 uj 对商品 ui 的兴趣权重,R(uj,uj) 是用户 uj 的交互行为。

  6. 返回用户 u 对商品 i 的推荐分数 si(ui)。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编程实践,开发语言,架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