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平民皇帝——沛县刘季

前言:下文开头引用小说《大隋帝国风云录》简介中的文笔,望周知。另本文内容多情感渲染,史实部分多有不否,望理性阅读。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的第一年,全国人口总计约2200万。一直到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登基,全国人口总计约2500万至3000万。汉高祖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当此之时,全国人口总计不足1000万。自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阳城人陈胜聚众起义高举反秦大旗开始,到汉高祖刘邦平息中土战乱正式登基为止,七年间,是的,就是在这短短的不到七年间,全国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战乱,而人口密集的关中地区更是尸横遍野、人烟断绝。

是啊,秦末汉初,群雄并起,尤其是楚汉之争,大风起兮云飞扬,其气势更是尤为恢宏至极。然而,当无数人在吟唱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歌颂声名煊赫的英雄们的时候,可曾听到中土那一千五百万无辜生灵的哭号?可曾看到那大河南北一千五百万的森森白骨?而生于这个时代就如同走进地狱。

他,就这样走进了地狱,从沛县到长安,从戍卒到统帅,从农民到皇帝,他用他的一腔热血,他用他的卑鄙无耻,他用尽他的一切能力,只是要试图挽回这个濒临崩溃的国家。

是的,他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也是被历代名家赞扬和佩服的一代雄主,也是被后世某位大人物夸赞为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的一位君主。

周赧王五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这一年,中原大地依然还是七雄并立,不过,比较特殊的是,传承华夏八百年的大周王朝,终于在这一年彻底灭亡,是的,就是在这一年,大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病死,秦国夺其九鼎,从此,周王朝正式宣告彻底覆亡。

而或许就是天意吧,那一年的冬月二十四,他,出生了,他叫刘季,出生在当时还是楚国境内的沛丰邑中阳里的一个农户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叫做刘煓,或许此时的刘煓对于刚刚生下的这个儿子也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毕竟,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的他,作为一个农户的他,也的确是很头疼,而关于他这个儿子的名字,没有多少文化的刘煓,也就只能按照他们的排序进行取名了,长子叫做刘伯,次子叫做刘仲,那么这个儿子,便就叫做刘季了,没办法,谁让他至少在此时是最小的呢。

而作为只是一名农户的儿子的刘季,包括他的父亲刘煓在内,估计也不会想到,这个小孩,最终居然会改变华夏的历史。而如果说在当时,非要强调一个能引起人注意的小孩,那么无疑还是要看三年前降生在赵国都城邯郸的那名叫做赵政的小孩了,最起码,这个小孩可是大秦王室嫡系子孙,然而,由于其他原因,即使是赵正,在当时,也是不会有人太怎么在意的。

九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47年,刘季九岁,也就是在这一年,距离刘季生活的沛县特别遥远的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位比他大三岁的赵政,也就是那个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的小孩赵政,在他十三岁的这一年,终于,成为了大秦的新王。当然,这一切还是和年幼的刘季没有多大关系。童年的刘季,其实很快乐的。

又是一个九年后,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38年了,那一年,比刘季大三岁的赵政,在经历各种残酷的斗争之后,终于在秦国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宣布正式亲政。那一年,赵政二十二岁,刘季,十九岁。年龄相差不大的他们,却有着天壤之别的悬殊地位。他,赵政,中土大地上最强大国家的最高领袖;他,刘季,依然还是一个农户的儿子,没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靠他自己的机巧应变在那个混乱的下层世界里游荡。

公元前221年,历经十余年的拼搏与奋战,大刘季三岁的赵政,终于在他39岁的时候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就是在这一年的赵政,正式宣布自己要成为皇帝,也就是中土世界唯一的主宰。那么,此时的刘季在干吗呢?按照史书的记载,此时的刘季依然还是在四处游荡,不过,也有可能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小亭长,总之相比那个长他三岁的高高在上的赵政来说,已经有了36岁的刘季,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同样,没有任何资本的刘季,在这一年,依然还是一个光棍,放我们现在,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

时间继续推移,到公元前210年,这一年,对于整个中土世界来说,无疑发生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作为中土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一统天下的始皇帝赵政,终于在这一年,于沙丘病逝。而始皇帝的病死,并没有让刘季有多大感触,或许,能想到的,还是刘季当年在咸阳之时看到始皇帝座驾时说过的那句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过,应该说,始皇帝死去的这一年,对于已经有了四十七岁的刘季却是一个好年头,正是在这一年,刘季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妻子,也是他这一生最爱的人,吕雉。

是啊,相对于那个纵横天下已经归西的赵政来说,活了快半辈子的刘季,他的人生,或许才是刚刚开始。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起义,一股席卷全国的反秦风浪终于将刘季的人生彻底颠覆。就是在这一年,原本因为私放逃犯而流落他乡为盗寇的刘季,在家乡沛县父老的支持下,返回了沛县。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原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索隐说文云“以力胁之云劫”也。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於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还守丰。【史记·高祖本纪】

以上,就是刘季斩白蛇起义,聚众占沛县竖起反秦大旗的所有内容。正如刘季所言:“天下苦秦久矣,且天下已然大乱,诸侯并起,稍有不慎,则城池被屠,家室所有尽无,故现在只能杀沛县令,竖起反秦大旗,以支持各路义军,从而保护家乡的安全。”

而在说完此话之后,为何诸人偏偏要推举刘季为沛县令,正如上文所述,人人都聪明,所以都很清楚一件事,天下反秦义军虽多,但秦军依然势力强大,万一稍有不慎,就是身死族灭,而如果其他人还有一线生机,那么义军领袖那就肯定是绝无生还之路。所以,没有人敢冒这个险,而再说其他诸如算卦之类说刘邦的运道最好之类的话,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总之到最后,还是刘邦扛下了这个沛县义军领袖的大旗。而也正是从此之后,刘季,这个已然半百的老男人,他的辉煌一生,才正式开始。

秦二世二年,天下局势纷扰,再加上陈王兵败身亡的事情传出,天下反秦风浪逐渐低沉,而此时颇具实力且同为楚地起义军的就只有项氏一族了。于是,在接连和秦军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刘季遂引军投往项梁军。项梁遂正式给予刘季编制五千人及五大夫等将领约十人的名号。

之后的刘季,便引军追随项羽,一直与秦军会战,皆大破之。可惜的是,胜仗太多的项梁终究还是太过大意,在分兵的情况下,于定陶遭遇秦军主力伏击,项梁就此战死,楚军更是损失极其惨重。至此,起义军面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

大起义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了,然而随着接连两大领袖陈王与项梁的死去,全国的反秦斗争也变得更加艰难,于是,楚怀王遂迁都彭城,并展开一系列的部署,以备进行战略反攻。然而,终究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当秦军主力更是将赵军死死围在了邯郸,无疑,如若楚军再不发兵,一旦赵国被灭,起义军势力就将被彻底分裂孤立,那么大起义便会面临毁灭性的打击。于是,在此关键时刻,楚怀王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口号被迫发动了全面战略反攻,意图挽救濒临崩溃的大起义。

首先,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集中楚军主力大军北上救赵,并对秦军主力进行战略威慑。其次,以沛公刘季为奇军,令其率精锐部下由西而去,直插秦国腹地,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使得秦军首尾不得相顾,从而彻底击败秦国。

不得不说,不管这是楚怀王有意还是无意的战略部署,这都的的确确对灭秦之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来,楚怀王的战略部署就是要求救赵,但是无奈宋义却是迟迟不肯进攻,而赵军却是岌岌可危,于是,次将项羽遂发动兵变,以宋义无能为由,杀掉宋义,并全面接管楚军主力的指挥权。而后的故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了,巨鹿一战,在项羽的统率下,楚军全体皆破釜沉舟,报必死之心直扑秦军主力大营,一个惨字已经无法形容那场战争了,但是,其起到的效果却是极其惊人的,只此一战,项羽大破秦军主力二十万,一举将秦军所有的善战之卒,尽数歼灭,而后,并趁胜追击,又迫降了章邯率领的二十万主力大军,至此,项羽绝世名将的威名便再无人可以与之抗衡,而后更是代替楚怀王成为诸侯联军最高统帅,并继续率领大军进击秦国关中。

而再说沛公刘季这一路,昌邑一战,沛公多次交战却未能拿下,遂改道高阳攻开封,开封又不能拔,于是沛公便再攻白马,又战曲遇,尽皆大胜。而后的沛公便一路乘胜追击,直指秦国腹地咸阳城。武关之战,用诈术,大破秦军中央卫戍军团,又与秦军战蓝田南,因沛公军一路很少扰民,故深得秦民拥戴,故又胜秦军,接连再战蓝田北,沛公军又是大胜,继续前进,依然大胜。终于,沛公一路以闪电战的形式在诸侯联军之前率先抵达了霸上,而后,秦王子婴,遂以沛公仁德并秦国大势已去为由,出城,投降沛公,至此,大秦帝国,亡。

正如笔者在开头时说过的,或许真就是天意,正是在刘季出生的那一年,秦国人灭亡了传承八百年的大周王朝,而就在今天,正是在那一年出生的刘季,终于又再五十年后的今天,灭亡了大秦帝国,当然,这一年的刘季,不对,此时的他已经叫做刘邦了,他的年龄也刚好是五十岁。

之后,没过多久,项羽便集结诸侯联军四十万逼近关中,迫于无奈之下的刘邦只得俯首称臣,而后,项羽遂以联军最高统帅的名义占领咸阳城,并分封包括自身在内的十九路诸侯。至此,起义军的性质开始完全改变,正如很多人为此之后的年代所定义的名字,后战国时代,没错,起义军反秦反到最后,居然又是反回到了曾经,无疑,此时的起义军已经彻底成为了陈旧的诸侯势力了。只不过,已然不同于战国时代的七雄并立局面了,而此时的九州,诸侯更多了,天下,更乱了,而百姓,也就更苦了。

尤其是关中,原本刘邦进入时与关中子民约法三章时的和平局面则是被项羽彻底打破,而咸阳城更是付之一炬。天下,终究变得彻底乱了。

那么,该谁来拯救这个天下呢?是项羽吗?不,先前的那个乱世如果是秦国造成的,那么如今这个乱世,就是该由项羽为之负责的。而,项羽呢,他则是和其他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开始了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君王幸福生活了。但是,作为灭秦最大功臣的刘邦,以孤军之力奋战秦军精锐军团,并直接迫降了秦国最后的君王子婴,其战功相比其他诸侯,即使不如项羽,也绝对差不了多少,但,却是唯独对于沛公的封赐是最不公平的。不仅只是单单封了个汉王,而且还是被封到了最穷苦的巴蜀之地,同时,项羽更绝的还是直接派兵跟随沛公军,意图直接灭掉沛公军,但是项羽却没有料到此时的沛公,做的更绝,以烧绝栈道的行动告诉了项羽和天下诸侯,沛公将会永远留在巴蜀之地,永远不会出来。

是的,与后世的印象不同,包括项羽在内,其实他们都相信,刘邦对于他们才是真正的危险,首入关中的名望以及灭秦的威名,足以让汉王刘邦成为当时所有人的梦魇。所以,之后无论是项羽派兵跟随刘邦,还是之后让三秦之王作为封锁汉王刘邦的锁链,其他诸侯王也都没有做出任何异议,故而,由此就可以判断出他们对于汉王刘邦的害怕。

但是,他们的害怕并无任何作用,因为他们会发现,如果没有了沛公,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地狱,尤其是还有一个叫做霸王的恶魔的存在。没有人不畏惧这个恶魔,是,从前有汉王刘邦,至少还有人能够牵制他,但是如今汉王刘邦已经被他们彻底封锁了。那么,天下究竟该怎么办呢?

如果说之后的故事非要用一组成语的话,那么笔者相信,肯定会是这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

长达五年的后战国之乱,最后的最后还是终于以汉王刘邦的最后胜利而落下了帷幕。

因为篇幅的有限,所以其他内容,笔者会在其他人物的文章中写出,此处就不在一一描述了。

之后的刘邦,遂正式登基,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而成为皇帝的人。那么,之后的刘邦会是怎么样子的呢?

是啊,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准确的说还是大器晚成,但是,让人更为之感动的就是,他的一生,几乎是从未享受过多少安定的日子,即使是在他当了皇帝之后的最后那几年里。

仅仅在攻灭项羽统一天下后的第二年,刘邦便因为北方的匈奴而被迫集结四十万大军北征匈奴,须知,此时的刘邦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多年以来的战争劳苦,已经让他彻底疲惫和衰老,但是为了保住这个才刚刚勉强稳定下来的年轻帝国,刘邦只能再次挥刀北进,而这一次与匈奴的大会战,虽然终究并未进行真正的主力对抗,但是白登之围的艰险,依然还是让刘邦就此差一点都回不去了,不过好在,虽然此战刘邦败了,但是刘邦那种年老但却仍然锐气凛然的气势,还是让当时那个正在盛世期的匈奴停止了南下。好在,刘邦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是保住了这个新生的帝国。

而后,对于刘邦而言,紧接着要面对的就是那些占有帝国大半领土的诸侯国了,刘邦不是第二个项羽,也绝对不会做第二个项羽,至此,刘邦又开始了平定各大诸侯国之战。尤其是对于淮南王英布的战争,迫于太子软弱而朝中无人的情况,已经真正年老的刘邦只得再次披挂上阵,当然,刘邦这次,已然打赢了,天下,也总算是平定了。

然而,可惜的是,上天终究还是不会再给刘邦多留一点时间的,就在彻底除灭英布势力后的当年四月,刘邦便于长乐宫驾崩了。

很遗憾,真的很遗憾,他的一生,从战国到秦帝国,再从秦帝国到秦末大起义,再到后战国时代,再到大汉开国,他是那个时代少数的经历了所有事变的人物,但是,也正因为此,他也从未真正安定过,他的一生都在战斗,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年里,也依然还再为帝国的稳定而奉献自己的最后精力。

而对于他,对于刘邦,诚然,这的的确确是笔者最为佩服的一位君王,是,他的确没有创建像秦皇汉武那样更加璀璨的丰功伟绩,但事实上,中国可以没有那些人,但是唯独不能没有他。虽然,陈胜是首先说出那句话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刘邦的胜利,才是真正的保障了这句话的可行性。而那句话的重要性,也的的确确是改变了中国。

笔者佩服他,更佩服他对于自身生命的不在乎和对天命的傲慢。

在刘邦临死之时,当旁边的人对刘邦说医生可以治好他时,他却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是啊,刘邦的一句话,足以羞煞之后数千年里的所有贪生怕死之人。生命本就无常,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这一生要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以及真正对于后世有益的事。

其实,若他有知,笔者还是真的想说,他所缔造的这个帝国,是当时的那个时代里最为强盛的帝国,他的帝国在之后会有超过五千万的人口,已经远远弥补了秦末那场大变故所造成的破坏,而他的国度,也的的确确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国度。最后,他的这个国度,也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最后的最后,笔者就不单单用一个人的评价来为他定性了,而是用更多的人的评价来为他的一生注释,以此来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平民君主:

司马迁: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荀悦: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司马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苏辙:“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约瑟.汤恩比:“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平民皇帝——沛县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