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原生家庭要和谐、也要幸福

文/陈利

原生家庭,是一个立面体,是自己和自己和解,是自己与孩子和解,是自己、家庭与社会的和解。

说实话,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是举足轻重的。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这不,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大结局了,一片呼声,结局都挺好。

大年三十,苏大强偷偷拿着钱,跑出去买了习题集回到老宅子,正遇到焦急寻找他的苏明玉。

苏明玉拉他回家,此时,他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只是很急着要回家把习题集给明玉。

剧迷们都说,让人恨了几十集的苏大强,在这一刻展现出了父亲光辉的形象,让人哭的稀里哗啦。

这样的剧情,圆了剧迷们一个好的结局,也圆了家庭一个好的结局,都挺好。

恰是这样的剧情中,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为人父母,我们要守住“慈”

老子《道德经》的第一位说的就是“慈”,慈常常和善连在一起的,对外界我们要有慈善、慈爱、仁爱之心,只有懂得与人为善才能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对家人,朋友,特别为人父母的人对待子女,慈意味着慈祥、慈爱,意味着对子女厚重的爱和包容的爱。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一开始的各种“作”,我们看不出他慈的一面,在子女面前表现的是自私,矫情。

可是,当他知道自己得了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他作为一个父亲与生俱来的“慈”展露无遗,正想他在遗嘱中所说:他本来想着孩子大了,谁也不惦记,可是当知道自己余生不多得时候,最惦记得还是三个孩子。也正是他最后展现出的“慈”的一面,挽回了他前面毁弃的人设。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道墙。

苏大强在确认自己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是那个作天作地的“狂野男孩”,他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当好一个慈父。

苏大强把儿女们都召集到一起,亲自立下了遗嘱,苏明成没有房没有家,他把财产都留给了苏明成,自己则跟着苏明玉生活。

苏明玉在知道了苏大强的病需要家人的陪伴之后,她辞职了,在事业和亲人之间,她选择了亲人。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道墙,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有那么一刻,突然开始理解苏明哲的“愚孝”,他缺席父母生活那么多年,母亲骤然离世,他连母亲最后一眼都没看到。

所以他把对母亲的所有亏欠,都给了父亲苏大强,给他买房帮他请保姆,时刻关注着父亲的身体健康。

苏明成在离婚和投资被骗以后,一夜之间成熟了,长大了;他送给朱丽的包她一直背着,那种爱而无能的无奈,让人很心酸,也很心痛。

这么长的剧情,其实我多怀念苏明成和苏大强作妖父子的那段美好时光。

有弹幕说,等你过了四五十岁以后就知道了,父母还能在你面前撒娇耍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原生家庭,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苏明玉对原生家庭的怨,对父母兄弟的恨,让她变成了一个刀枪不入的女强人、女汉子。

自从苏大强病了以后,以前吵吵闹闹的一家人,那种对父母兄长彼此之间的怨恨,渐渐淡忘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反而变得越来越融洽。

先是苏明成拿着皱巴巴的忏悔书,找苏明玉道歉,亲口对她说一句对不起。

后来是生病的苏大强在年三十晚上,回到老宅给15岁的苏明玉买习题集复习资料。

苏明玉才知道,原来苏大强为了女儿的复习资料,背着妻子攒了很久的私房钱,却不小心被弄丢了。

苏大强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只是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爱,就算他忘记了全世界,也依然忘不了女儿的心意未完成,也要把女儿的复习资料买回来。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大了,唠叨多了,但是苏大强明白,即使自己已经老了,留下来的日子不多了,也要尽最后的力量,完成儿女心意未完成的事情。

《都挺好》最后一幕,苏明玉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受了委屈,被母亲搂在怀里的画面。

她只记得母亲的偏心,却忽略了孩子幼儿时期没有父母的照顾,是不可能自己长大的。

原生家庭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和解,是自己和孩子的和解,更是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和解,苏明玉彻底放下了对亲人的怨恨,变成了最后陪伴父亲老去的孩子。

更多的快乐,源于“放下”二字

《都挺好》大结局洗白了苏家父子,也让每个人的感情都各得其所,苏明玉更是感受到了未曾有过的幸福,这一切,其实都是得益于“放下”两个字。

其实我们不难知道,苏明玉一直很喜欢玩武装房子的游戏,其实,她内心深处渴望自己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只有苏家人彼此都“放下”了,这个家才能温暖起来。

潘云贵说: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了。经过谎言,承受欺骗,习惯敷衍,忘记誓言,放下了一切。世界惩罚了我们的天真,磨损了我们的梦。但内心还是不断地闭合,勇敢地开放,一往无前地爱。既然无法得到,索性就放手成长吧。年少的忧伤是人生必经的花园。

歌德说: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是啊,亲情,永远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哪怕曾经的谎言,欺骗让自己伤痕累累,也会比别的伤口容易痊愈。

不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能被命运公平对待,但如果一直背着那些恨意活着,哪怕是锦衣玉食的日子,也会活的很痛苦。

《都挺好》原著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运,它会成为你一生的治愈;若是你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很难愈合,很难忘记,要做到原谅,可能很难,但至少学着放下,还是期望你,能为自己,活出一个更好的后半生。

在剧情中,石天冬对苏明玉说过这些话,他是最希望苏明玉是个快乐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爱人心结在哪里,所以,一直试图帮助她打开心结,走出来,让她活得不再拧巴。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迹。

但我更想说,我们去寻找这些印迹,追溯这些根源,不是为了甩锅,不是为了指责父母,怨恨他人。

所以,“放下”两个字,才是这部电视剧要表达的一个要义。

余生,是活的舒坦,还是活的煎熬,怨恨中,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放下,不一定是原谅了别人,却是放过了自己,不再在心里养着一个心魔,日日夜夜吞噬自己,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啊。

原生家庭,更多的是陪伴,让爱更温馨、和谐。

苏明玉来参加母亲的葬礼,葬礼进行到一半,就与苏明成起了冲突。

苏明成嫌妹妹参加葬礼还要忙工作,直接破口大骂:“你不想来就不要来,你不配做苏家的人。”

一气之下,苏明玉开车离开,她将车停在路边,一时间所有的委屈,心酸涌上心头。

在家人眼里,她是冷漠的。

母亲去世前,她几乎不和家里人来往,母亲去世后,她没在人前流过一滴眼泪。

在同事眼里,也没好到哪里去,她心狠手辣,为达目的誓不罢休,多年的合作伙伴因裁员问题向她求情,她连眼睛都不眨。

任谁看,这都是一个近乎无情的都市女性。

可真的是这样吗?

当苏明玉看到小时候的自己,你就会发现,她现在的样子,都藏在原生家庭里。

苏明玉,是苏家的老三,也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孩,可母亲重男轻女,她从小就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被忽视到什么程度呢?

吃饭的时候,母亲只给两个哥哥加鸡腿。早餐,两个哥哥永远是火腿加鸡蛋,她只有吃泡饭的份儿。这还不算,老大想出国留学,家里没钱,母亲就卖房子,老二结婚,母亲卖房子给他买婚房。

苏明玉呢?

要本复习资料,母亲都不舍得买,更别说一千块的辅导费了。她成绩好,想考清华,母亲却不让,逼她念师范,省钱。甚至不打招呼,就把她的房间给卖了,让18岁的她睡在他们的房间里。

这样的落差,谁能不难受呢?

后来忍无可忍的苏明玉和母亲据理力争,母亲却说出这样一番话“你怎么能和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苏明玉彻底寒心,和这个家断了联系。

小时候遭遇的种种不公,都转化为她前进的动力,她憋着一股劲儿,势必要出人头地。

另一方面,原生家庭给她心里上留下的阴影,也让她变得“不近人情”。

不知多少人在苏明玉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又有多少人,在二三十岁的年纪才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性格和种种人生选择,都和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圆满的结局让他们都回归到了原生的家庭,苏家的三父子洗白了一切,让每一个人的感情都各得其所,苏明成从新做了人,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和苏明玉道歉,苏明哲守在妻女身边,不再充老大,苏大强更是换了个人似的,世间万物都忘记,唯独还记得自己女儿的心意未完成,一定要完成。

仿佛时光穿越,一夜之间变得父爱兄慈,一家人和美又和谐,就像彼此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不快。

大年三十,全家欢乐拜年,苏明玉靠在父亲肩头说:“虽然妈妈不在了,您也病了,大哥二哥都在国外,却是我过的最幸福的一个年,有家真好,谢谢您陪着我。”

苏明玉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人的泪窝,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心理:“谢谢您陪着我。”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道墙,他们在,我们就是孩子,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们的面前也就一眼望到头了。

而亲人,是我们 此生最深的尘缘,如果能够相爱,就不要相杀。家庭和谐、幸福才是我们最大的福报,因为,来生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相见。

司马迁语,父母者,人之本也。

我想此时此刻苏明玉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母亲健在时,原谅她的不完美。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没事我们要常回家看看,有空多陪陪父母,莫做迟孝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挺好》原生家庭要和谐、也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