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莫言的作品,总结的几个写作方法

图片发自App

作者:江鱼

莫言:语言,故事,结构,语言由语法和字词构成,故事由活动和人物关系构成,结构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多么高明的作家,伟大的小说都由这些要素构成。也是这三个要素中语言和故事要素不但提现作家的风格还表现作家的个性。

莫言作品的灵感

莫言的灵感是无处不在的,走在日本的大街上,看到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比京剧演员的朝靴还要厚的鞋子,他们的动作和行为让莫言联想到狐狸,这时灵感来了,一篇名为《东京街头的狐狸姑娘》的文章出现在脑海。莫言的《丰臀肥乳》就是他站在北京某地铁口看到一个农村母亲喂奶联想到的。再比如一个女人的尖叫分为三节,开始是兴奋,中间是忧伤,结尾是疯狂的尖叫,三种尖叫却莫言看到了三个深刻的人生主题,这便是文章《女中学生的尖叫》的灵感来源。莫言说过他喜欢先定文章的题目再去写文。

莫言作品素材

川端康成的《雪国》里写过狗,莫言才想到原来狗也可以是小说素材啊!他的小说《白狗秋千架》里第一句就是“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顺的大狗,流传数代以后,再难见一匹纯种。”于是高密就成了他多数小说的背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作为作家的莫言也曾经迷茫,一味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长那点事也不是办法,别人不烦,我自己都烦了。于是他把“高密东北乡”看成了一个开放概念,是一种思维空间的拓展,于是他把将《丰臀肥乳》的背景也设定在高密,这是故乡的超越。思维的拓展。

饥饿和孤独是他生命中反复出现的主体,也是他写作的两大财富。还有他在农村听到的各类传奇故事也是创作源泉。

“让我们把记忆中的所有气味调动起来,然后训着气味去寻找过去的生活,去找我们过去的爱情,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欢乐,我们的寂寞,我们的少年,母亲……”这是莫言源源不断的素材。

莫言作品的生命力

“作品里融入味觉,视觉,触觉,甚至是超出感觉之外的其他神奇感觉。这样才是有生命的小说。”比如《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能嗅到寒冷的气味,而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作者主要是为了衬托写这个人物的白痴性格。很多人在讲述故事时,忘记了自己是创造者,我们被卡夫卡《变形计》吸引的原因,便是我们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永远记住写作是一种创作。

莫言对作家作家的忠告

“好的作品应该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创作,为人类的前途焦虑或者担忧,这应该是文章需要传达的主体。作家改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和遭遇,以及动荡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人类理性的迷失。”

莫言的写作启蒙

福克纳是莫言的老师。他读了他的作品才知道原来农村的鸡毛蒜皮的事也可以写成小说。于是约克帕塔县的启示有了高密东北乡。

莫言的作品意义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唱歌场面是一种正面激励。他接受采访时,记者就曾经提到这一点。然而他说弗洛伊德人理学可能解释这一点,或许这是童年留下的思想财富。也就是说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要表达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可以多写他爱唱歌。

再比如莫言最害怕的事是曾经无意伤害过同班同学一位女生的眼睛。莫言经常写到眼睛受伤的情节,那是他童年时不愿面对的。

莫言写作的视角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我奶奶,我爷爷,这样我一下子成了唯一逃出来向你保信的人。红高粱就写这样的视角。”

莫言作品技巧

象征手法最常用,如上官金童眷恋母亲的乳房,象征这是一个扭曲的人物。

总结

故乡是莫言创作的不竭源泉。

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节。

“对人的记忆来说,童年的阴影是作品本身不可或缺的色调。童年常常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冲动,怨乡又恋乡。将故乡经历融入素材的有很多作家,如水上勉的《雪孩儿》,《雁寺》,福克纳《熊》,川端康成《雪国》,劳伦斯《母亲与情人》等。鲁迅《鲁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这些作品大家可以看一下,去学习名家作品怎么描写故乡的,一定会受益匪浅。

还要知道“任何一位在民族文学发展过程中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作家都具备突发地表现出来的地方色彩和作品的自在的普遍意义。沈从文、马尔克斯、鲁迅等都是这样。”

人正是这一类远离故乡之后,把故乡作为精神支柱,赞美着它、批判着它,丰富着它、发展看它,最终将特殊中的普遍凸显出来,获得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的作家。

除了上述提到的相关作品,我建议大家还可以去读下面的文。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梶井基次郎的《柠檬》。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了莫言的作品,总结的几个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