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戏剧《禁闭》学习笔记(二)

一、《禁闭》的艺术特色

独幕哲理剧《禁闭》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戏剧,被评价界誉为当代法国的经典之作。

(一)情节紧凑曲折、题材荒诞离奇(地狱、鬼魂)

故事情节:外来者——悬念——问题

加尔森——专栏作家,懦夫,逃避兵役的人

伊奈司——邮局职员,同性恋者

埃司泰乐——家庭主妇,色情狂

招待员(不参与剧情)

人物和情节(人物的性格与自由选择)

三人关系:旋转木马式追逐。

《禁闭》是一部境遇剧,独幕剧,共分五场。场景是地狱里的一个客厅。一男二女同处一室:男子叫加尔森,是专栏作家,曾当着妻子的面和别的女人寻欢作乐,战争爆发时却发表和平主义言论,临阵逃跑,在边境被抓枪毙。一个女子名叫伊奈司,是同性恋者,她把表弟的老婆抢走,表弟出车祸死去,其妻趁伊奈司睡着之时,打开煤气同她一起自杀。另一位女子埃司泰乐本是有夫之妇,但是风流放荡,和情人生了一个婴儿后,把它扔到湖里淹死,情人开枪自杀,自己得肺病死去。一切戏剧活动就在这三个鬼魂之间展开。萨特还设定了一组三角恋关系:加尔森追求伊内司;伊内司喜欢埃司泰乐;埃司泰乐却追求加尔森。三人相互追逐,互相争吵、争斗。最后点明题旨:“地狱,就是他人!”加尔森最后说:“那就这样继续下去吧。”

(二)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戏剧结构谨严独特

戏剧冲突:两两二元对立矛盾。

戏剧结构:开放式——闭锁式

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设置:

1.空间:不停旋转(人物:三人追逐)

2.时间:无限循环(情节:反复上演)

影响: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三)戏剧情境独树一帜、戏剧语言形象深刻。

人物的处境、选择和行动。

戏剧语言:台词

1.台词的基本原则:“三化”——性格化、动作化、口语化

埃司泰乐:我不能容忍别人在我身上打主意。我马上就想做点相反的事。

伊奈司:我,我才坏呢。我是说,我活着就得让别人受痛苦。一把火,一把烧毁人家心灵的火。

伊奈司:调查结束了。不必再绷着刽子手的嘴脸了。

加尔森:好啊。那就得瞪碰上眼生活了。

2.形象化:

伊奈司:你看他那只大手,掌心贴在你的背上,抚摩你的皮肉,你的衣裳,可惜你看不到。那只手湿漉漉的,他在出汗。他会在你的衣裳上留下一摊蓝茵茵的印渍。

3.哲理性:

加尔森:你认为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原则生活是错的吗?

埃司泰乐:您有审美力吗?您跟我的审美观是一样的吗?……过去,我照镜子,镜子里我的形象完全顺从我。我很熟悉它……现在我要微笑了,我的微笑将一直进入您的瞳仁深处,天晓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

伊奈司:要是镱子也撒谎怎么办呢?或者,要是我闭上眼睛,不肯看你,你的美貌又能有什么用处?

伊奈司:我,我才坏呢。我是说,我活着就得让别人受痛苦。一把火,一把烧毁人家心灵的火。当我单身独处的时候,我就熄灭了。

加尔森:我要把我的一生理出个头绪来。

加尔森:您什么也抓不着。咱们就像回旋木马一样,看起来在你追我赶,却永远跑不到一块儿。

加尔森:我不是做英雄梦。我是自愿选择了走这条道路的。一个人自己愿意做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加尔森:我死得太早,人家没有给我时间,让我拿出我的行动。

伊奈司:人总是死得太早或者死得太晚。然而,结束了的一生在那儿摆着,像账单一样,已经记到头、得结账了。你的一生就是你的为人,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加尔森:我万万没有想到……啊!真是天大的笑话!用不着铁条,地狱,就是他人。

二、《禁闭》的主题思想

主题分析的基本模式——三个层面:社会政治、文化、哲学

(一)对民主与专制、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

1.民主——专制

萨特在此剧中,专门设置一个环境:地狱是一间带有第二帝国风格的客厅。法兰西第二帝国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政权。

2.战争——和平

加尔森的行动:战争、和平主义、报纸

“下流胚”(独特含义)

(二)对爱情与婚姻的揭示与思考

1.法国传统: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社会风气,上流社会的浪漫传统与婚姻问题。《包法利夫人》;加尔森

2.法国道德:拜金主义、金钱的罪恶、巴尔扎克、埃司泰乐

3.同性恋问题:王尔德、波伏娃、伊奈司

(三)对人类生存处境与意义的思考

1.“他人即地狱”——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要三个层面理解:

(1)人物处境:加尔森、伊奈司、埃司泰乐的处境

(2)作者意图:前提条件、作者期待

1965年灌制《禁闭》碟片时萨特曾经录过一段前言。他说:“我想要说的是:‘他人就是地狱。’但是,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有人以为我的本意是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总是毒化了的,总是地狱般的关系。然而我要阐明的却是另一回事。我意思是说: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不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他进一步解释:“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

(3)读者想象:三层含义

首先,你不能正确对待你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关爱、冷漠;信任,怀疑)

伊奈司 “你什么也不是了。在世上你什么也没有了;你有的一切全都在这里。”

伊奈司 “我们都是自己人哪!我们都是一伙杀人犯,我们都是地狱里的罪人。我们也有快乐的时日,有些人一直到死都在受苦,还不是因为我们干的好事!现在,我们得付出代价了。”

加尔森 这倒是真的,伊奈司。你抓住了我;我也抓住了你呀。

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我的一生已经捏在他们手里了。他们根本不理会我就给我做了结论。”

加尔森 可是,只要你肯,只要你努一把力,咱们说不定能够真正地相爱。你看,他们有一千张嘴,一遍又一遍说我是怕死鬼。可是一千张嘴算得了什么?只要有一个灵魂,仅仅是一个灵魂,竭力来证明我没有逃跑,我不可能逃跑,来肯定我的勇气,我的清白,那我……我确信能够得救!

最后,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加尔森 请您费点劲儿了解了解我这个人,我生就的脾气爱故意找别扭,您看出来了吧,我……我习惯于跟自己过不去。

伊奈司 难道我会随便松手吗?我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我要燃烧。我烧呀,烧呀,我明明知道不会有结果;我什么都知道。您以为我会就此罢休吗?我非把她弄上手不可,她将用我的眼睛来看您,就像当初弗洛朗丝看另外一个男人一样。您还说什么你们要倒霉的。告诉您吧,我全都知道,我甚至对自己都不怜悯。

2.注视与被注视;自我与他者;禁锢与自由

首先,在萨特这里,注视不是指我对他人的注视,而是指他人对我的注视,所以它揭示了他人的存在对于我的结构性功能,或者说我的“为他结构”;

其次,萨特强调说,注视不是指别人的目光,不是指看见别人的目光在盯着我,而是说我觉得有某个他人在注视我,就是说,这个他人的注视并不一定是一种实际的看,而是存在于主体的想象中的。

再次,注视表明我是一个为他的存在,我在他人的注视中发现了自己,我即是他人,是为他人而存在的。

注视——想象

伊奈司 啊!忘掉。多么幼稚!我直到骨子里都感到您在场。您的沉默灌满了我的耳朵。您即使闭上嘴,即使割掉舌头,难道您就能够使自己不存在了吗?您就能够停止您的思想吗?您的思想,我听得见,它在嗒吧嗒吧地响着,像一只闹钟。我还知道,我的思想您照样也听得见。您一动不动蜷缩在您那张沙发上也白搭,您无处不在,声音传到我耳朵里的时候都已经弄脏了,因为在传来的半道上您已经听到过。您连我的脸都抢走了。您认识那张脸,我自己反而不认识。她呢?她?您把她从我的手里抢走了。要是只有我跟她两个人在,您想好敢像现在这样对待我吗?不,不,把您的手从脸上挪开吧,我才不会让您这样待着呢,这不太称您的心了吗?您麻木不仁地待着,像菩萨入定那样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我就算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她在把她生活中的种种声音,甚至裙子摆动发出的窸窣声,都奉献给您,能感觉到她在朝您微笑,尽管您自己看不见……有很多人囿于陈规陋习,苦恼于他人对自己的成见,但是根本不想改变。这样的人如同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不可能冲破框框,超越他们的顾虑、他们的成见和他们的习惯,因而他们常常是他人对自身成肉包子的受害者。由此清楚地看出他们是懦夫或者坏人。一旦他们当上了懦夫,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这一现实,正因为如此,他们是活死人。意思是指那些老是苦恼于他人的成见,受人摆布,而不想改变现状的人。

《街上流行红裙子》(视频)“别人会怎么看我?”

伊奈司 我看见你们了,看见你们了;我一个人就代表一群人,代表众人,加尔森,你听见没有?我代表众人。

3.地狱与天堂、沉沦与拯救:自由选择通向彼岸的幸福

萨特通过荒诞的形式指明了自由对我们的重要性,即以行动改变本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处于怎样的地狱圈内,我闪都有咂碎地狱圈的自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自愿下地狱。

4.生前与死后:及时行动、只争朝夕。

行动——本质

加尔森:不不及做。我要把我的一生理出个头绪来。

加尔森:我死得太早,人家没有给我时间,让我拿出我的行动。

5.精神痛苦:瞪着眼生活,没有间隙。

加尔森 我将不用眼皮过日子了,是吧?别装傻了。没有眼皮就是没有瞌睡,这是一回事。我再也不能睡觉了……可我怎么受得了呢?

加尔森 开门,开门呀!我宁可受遍毒刑,挨夹棍,拶子,烧化的铅水、夹肉的钳子、勒脖子的绞带以及种种烧、烤、炮、烙、割、别、磔裂等大刑。哪怕被鞭子抽,挨镪水浇,弄得遍体鳞伤、皮肉寸断,也比忍受这思想上的痛苦,比受这痛苦的阴魂百般戏弄,弄得你不疼不痒、难以名状,强得多呀。

三、萨特的影响与启示

(一)哲学:传统价值观

1.怀疑、否定传统:

2.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80年代萨特热——新启蒙主义 异化与人道主义(马克思与萨特——中国)

(二)文学

1.存在主义文学:生存——现实

2.高扬“文学是人学”、“人道主义文学” 写作:干预生活;现代派文学

3.主体性学说:文学主体性

4.境遇剧:戏剧的本质

(三)人生

1.自由:个性——自我——个性解放

2.英雄:梦想——偶像

3.及时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萨特戏剧《禁闭》学习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