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兰·罗素《幸福之路》

文/女流氓

书虫块垒

      这个周看完了《幸福之路》,这本书向我那愚昧无知的大脑里注入了一眼新鲜的泉水。作者贝特兰·罗素在我心中就是博大与智慧的化身,虽然在哲学,数学,文学,历史,社会等各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对十九世纪以来的全世界人民影响颇深,但是他在此书中的言语通俗易懂,用词也朴实直接,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大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的“大家风范”吧。作者一生致力于各种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事业,阅历丰富,胸襟宽广,视野开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智者。他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获取幸福的方向和途径娓娓道来,在这样一位已逝年长者的神思里遨游,我的精神世界无疑是种享受。

      这样的智者不得不让我想到另外一位大家:古希腊的一位君主马可奥勒留,他也将自己的人生见解和思想结晶平铺直叙地跃然纸上。《沉思录》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如今还记在心中时刻想着去践行的一句话“对某件事情保持缄默,让我们的内心不受干扰,这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事情物本身并没有那种强迫我们作出判断的本性”。我想,在这个语言暴力、网络暴力日趋严重的时代,如果大多数人学习先人的哲思,那么会减少很多悲剧和不和谐。

      我复制了《幸福之路》的一些思想,把它们跟我的原生思想或交叉或融合,记录下来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反省自己。尤其是后者,因为最近我发现自己的某些方面问题颇多,急需解剖开放,清创排脓。

    第一:“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和别的动物一样,宜于作相当的生存斗争,万一人类凭大宗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儿向他告别的。”这让我将高考后到上大学的前后状态联想到一起。心无旁骛地准备冲刺终点,跨过终点线后突然可以肆无忌惮地睡懒觉,熬夜,上网,以及谈恋爱,总之一切之前憋着的事和感情都可以倾泻而出。但是用不了多久人骨子里的“受虐倾向”就提出了抗议,我们慢慢发现其实先前向往的自由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华丽和矜贵。在此不由得想起刘瑜说过“自由这个东西的神奇,不在于它会带来多少洪水猛兽,而在于,这些洪水猛兽出现以后,你发现它其实也不过如此。”用来形容那些时刻恰到好处。虽然每天三点一线的日子很枯燥乏味,但是不得不承认那时奋斗着的我们痛并快乐着。假使一个人突然中了头彩,一夜之间从家徒四壁变成了百万富翁,这看似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突然而来的幸福会带来物质生活的充裕,可能也会夺走双手获取幸福的充实。做穷人时的欲望可以毫不费力地一一满足,也会导致两种结局:要么欲望无止尽,贪婪无觉醒,为了够到比当前更高更难的欲望一步一步身心俱疲;要么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追求欲望的兴致和动力消失殆尽,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盘和对生活的敏感。相反,若是一个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回来后获得幸福的勋章,虽然勋章也会像前者一样在岁月蹉跎中磨去光辉,但是勋章上的汗水和泪水凝结成的经历和回忆却无法抹去,那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生存斗争。当然,其间的身心锤炼,苦难深重就是代价。

      第二,“有些人可能游历过许多国家,总是住在最好的旅馆里,用着和在家完全相同的饭餐,遇到和本地所能遇到的相同的富人,谈着和在家中饭桌上相同的话题。当他们回家时,因为花了大钱的旅行终于无聊地挨完,而感到如释重负一般的快慰。另外一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特别的事物,结识当地的典型人物,观察着一切有关历史或社会的有味的事,吃着当地的饭食,学习当地的习惯和语言,满载着愉快的思想回家过冬。”世界上最浪费最无意义的旅行大概就是罗素先生描述的前者吧,不过有钱任性,无可厚非,怎样旅行是别人的自由。旅行应该是“旅心”,重要的是心走的距离而不是脚步的丈量。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没有献出半点好奇心,没有发现一块眼睛或者内心未曾涉足过的新大陆,没有研发出一种新感受,似乎有点得不偿失。作家艾明雅说了一段话幽默风趣不失哲理“远游回来之后,看过那么多云,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走过的路,并没有结结实实长在自己身上。去远方不是为了用你同样的脸去约董小姐,用同样的姿势吃牛肉面,灵肉相离去拜灵隐寺的。去远方是为了让自己知道,这个世界除了李小姐还有董小姐,不吃米饭用牛肉面也能养活人,除了原子和细胞,还有人用别的理论来认知世界。”

      第三“我不以为任何孔雀会嫉妒其他孔雀的尾巴,因为每只孔雀都以为自己的尾巴是世界上最美的。因为这个缘故孔雀才是一种性情和平的鸟类。倘若孔雀也相信‘自满’是不好的,试想它的生活将如何不快乐。”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小知识。据说每只雄孔雀都很重视自己的配偶,认为自己的雌孔雀是最美的,而自己能获得最美的配偶,即证明它自己是最美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大多内心真正自信的人性情比较温和平静,越是自卑的人越容易焦躁发怒,因为有自信会让他们不过度推敲斟酌别人的言行,因为相信自己而不会想着压倒别人去证明自己,坚持做自己,对别人的观点理解却不接受。所以说心理学中有个观点就是找伴侣不能找过于自卑的人。自卑与自信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人性的弱点下难以根除,但是让哪一个做哥哥却是人类可以决定的。为什么不能选择过于自卑的伴侣?当你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干时,你的优点衬托出对方的缺点,对方能说服内心的挣扎还好,说服不了难免会以你为借口掩饰内心的悲戚。一个不自信的人往往不能忍受另一半的优秀。所以像两只孔雀那样互相倾慕却又各自珍重,你稀罕我,我也稀罕你,我们一起为对方稀罕自己是多么合适的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贝特兰·罗素《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