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再唯唯诺诺了

我不要再唯唯诺诺了  

    关于自己性格中的软弱这一点,我自己一直都心知肚明。这两天,我在网上或许找到了根源。它有一个正式而高大上的名字:讨好型人格。这个词我是从蒋方舟那里听来的,她说她衡量的一个标准就是:“即使这个人你不喜欢,但你还是一希望他喜欢你”。而这一点,正符合了我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我也才明白: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在我从小的生长环境里,关于这种性格的养成,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小时候会主动讨好生气的妈妈,纵然我不是促使妈妈恼火的主要源头,但我仍然会去做这件事儿。而当时,妈妈还表扬了我,所以在当时未经世事的我看来这种表现让我得到了大人的认可,因此这种方法是值得被继续发扬下去的,自然而然,这种思想在我内心深处慢慢埋下了种子。我并不是说,主动让自己的家人高兴快乐不对,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儿折射到普遍的例子。如果说初中的交友失败是一个契机,让我内心的这颗种子有了破土而出的欲望。那么高中的时光就是这颗种子生长发芽的阶段。我因为这种性格得到了很多,包括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表扬以及荣誉。是的,当时的我为了弥补初中糟糕透了的朋友关系,我有意识得选择了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叫做“讨好型人格”的这颗种子已经发芽,充分吸收外界的养分,伊然成形。到了大学,这棵树继续汲取阳光空气,说枝繁叶茂也不为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参天大树都会为人挡风遮雨,也并非所有的参天大树最终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正如,记忆好也并不就是一种好的品德一样,因为它会让你记住很多,在回味美好记忆的同时,也会有痛苦的过往瞬间闪入,而久久不能脱离出来。它的成长终于受到了生活的考验。      

    当初大四毕业的时候,一直叫嚣着要做些疯狂任性的事儿,那时以为,任性嘛,就是去酒吧,去歌厅,彻夜不归,做一些自己之前从不敢做的或者是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乖乖女所鄙视的everything,但最终也只是做了something。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这些认知都是浅显表面的,它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大树的根基还牢牢得扎根于原来的地方,要想触动这一根基,就必须从事物的根本出发,即我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锻炼了我什么样的性格,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讨好型人格”。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来自一次次得自我肯定,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自信,从而有一天能够敢于对所有侵犯/不利于/损害到自己利益的人,事儿大胆得反驳他,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你说得everything is correct,你说什么我就改什么。这两天,我跟豫颖说了好几遍相同的话,就是我把自己放得很低,所以当我和其他人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会首先想到是我的问题,所以我就会纵然内心极不情愿(因为我就是单纯得不喜欢一个人),但还是会说,“你说得对,我会改。”即使,这个人有时候会欺软怕硬,突然得无名由得向你发火。但你还是会笑着跟他说一切。    

    现在的我一方面缺乏判断事情有理与否的能力,所以会自然而然得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我自己身上;但另一方面,我也需要真正的实力给自己说“不”的勇气。     不要心怀愧疚,也不要浅显得看待任性。因为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要再唯唯诺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