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间谋杀小叙》卑微的疯狂,观点或有不正

世界上唯有太阳和人心不可直视,在白昼与黑夜交替之间,上演着一幕幕既不为人知又悚然而栗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我内向的性格,使我在读书的时候总不自觉的投入极大的感情,仿佛要彻底的融入其中一般。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在我读到最后两集,尤其是柳絮怒斥马德内心深处最黑暗的杀人心理动机时,有好几次,我都喘不过来气不得不停下来急促的呼吸,缓解内心的不适与压抑。

我并不是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攻击和痛骂马德的不齿行径,虽然我心理上有些难以接受马德的所作所为,甚至不忍直视,但并不代表我不能理解他的部分行为。至于不能理解的是马德在结局时因为对他人生命的掌控而表现的得意真让人恶心!

正如文秀娟在准备寄生虫卵要杀死亲生姐姐的时候所说的,我在做一件对的事情,是的,对文秀娟而言对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 善与恶。正如曾经读过一本书的女主角就固执的认为只有对自己好的人才是好人,正如那多先生曾写过的《骑士的献祭》中善与恶无法分辨的交缠。你所认为的错,或许对我而言就是对,而你所认为的对,或许对我而言就是强烈的罪无可恕的错。

文秀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姐姐,并在十岁的时候企图杀死自己的生母未遂。听上去就是罪无可恕,生性残忍,极其狠毒,仿佛天生就带有原罪!就连文秀娟的父亲文洪军都是这样认为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并不是!

先说文秀娟十岁弑母未遂,自文秀娟两姐妹记事起母亲就是个植物人,缺乏母爱,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母爱。父亲文洪军又一门心思的扑在妻子身上,且因为贫困的家境和妻子的医药费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工作挣钱,自然而然对孩子的关爱少之又少。

文秀娟当时可是只有十岁,一个十岁的孩子哪怕再聪明,她又能懂得什么,没有人告诉她生育之恩重若千钧的道理,她只是想要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罢了。偶然间通过电视报纸得知可以通过拔管子安乐死植物人,有弑母的想法对于拥有天才心智的文秀娟来说并不奇怪。让我们站在十岁的文秀娟视角,母亲对于她来说就相当于一个陌生人,没有概念,没有交流,没有亲情,只是一个占据着家里的有限资源而没有回馈的陌生人啊。这能说文秀娟天生残忍狠毒吗?我想不能。至于为什么其他的十岁孩子没有这么多想法,只因为文秀娟是个天才并处在了那样的环境,文秀娟的天才从她的学习成绩,从她十几岁就能明确看出聋婆死后其子女会回来争夺房产,从她为了制作寄生虫卵而制定的周密计划等各方面,就可以看出来。而在这个世界上,天才,终归是少数人。

有一点当时姐姐文秀玲对杀死母亲的计划是同意了的,虽然后来反悔了,但有过杀死母亲的想法并参与制定实施计划是不可否认的。

种下一个因,就得一个果。

正如后来文秀玲怨恨文秀娟向父亲告密她谈朋友影响学习,文秀玲想法是:“你为什么不能私底下来劝我非要告诉父亲, 让父亲打我!”是文秀娟错了吗?让我们来看看她的想法:“就像你当年做的,为什么你不私底下来劝我不要杀死母亲,非要向父亲告密!”

文秀玲一直认为自己背叛妹妹,向父亲告密妹妹要弑母是一件对的事情,她曾这样对妹妹说:“杀死母亲是不对的,对吗?”那文秀娟向父亲揭发告密,不也是在做一件对的事情吗?

虽然文秀玲在写的“情书”实际上是写给妹妹的笔友信件,但是文秀玲为什么要苦心积虑的虚构一个铃铛与妹妹做笔友,书中有交代是因为愧疚,但就因为那件事, 折磨自己这么多年,我想恐怕没那么简单,说句诛心的话,文秀玲在准备向父亲告密时,难道内心的最深处,真的没有搞下妹妹,享受父亲单独宠爱的心思吗?或许是就连文秀玲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点,或者说不敢朝着这方面想,只是遵循着潜意识,去做而已。

她做到了。

弑母事件之后,文洪军彻底的放弃了文秀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姐姐文秀玲身上。

文秀娟十六岁弑姐,数年的筹划,学习各种较高深的医学知识,近一年的准备,搜集猫狗粪便制作寄生虫卵,并多次拿针筒扎自己的手腕练习准度,不得不说对自己太狠了。

正如文秀娟所说的她在做一件对的事情。若是上不了大学,一辈子没有出路,文秀娟认为还不如去死。十岁之后,文秀娟拼命的表现自己,补救自己,伪装自己,做到了一个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有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然而,还是不行,文洪军还是不能消除对她的芥蒂,十岁那年的事让他彻底的对文秀娟失望。

为什么,为什么姐姐不能私底下劝诫我不要杀死母亲,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告诉父亲,文秀娟不知多少次的在心中呐喊,尤其是在明确得知父亲不会供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达到巅峰。

所以文秀娟上不了大学,文秀玲是要负一定责任的,毕竟如果没有那件事情,以文秀娟年年第一的成绩,文洪军不可能不让她上大学,不然就太可惜了。而且就算是真没有钱,我想文秀娟未必还会产生杀死姐姐的想法,就算有,未必还会实施。更何况,后文也讲述了,以文秀娟的聪明与成绩,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挣大钱,对文洪军妻子的状况大有助益。以文秀娟的心思,劝说文洪军供其上大学,并不难,钱不是问题,毕竟还可以做兼职赚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十岁那年的事情。

人在绝境中想要求生的信念是很强烈的。

且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要是自己真正在意的,在收获远远小于风险时,哪怕再穷凶极恶,也有的是人愿意去做。

所以文秀娟杀死了姐姐,得到上大学的机会,不奇怪。虽然我仍然难以接受,但站在文秀娟的角度,我可以理解。

委培班的马德,同样是一个天才。

班上的十几个同学中就数他来自农村,家境最差,少时学习资源有限成绩也排在末尾,若是要甄别,马德肯定第一个被淘汰。然而在背负着来自父母,来自全村所有人期望的压力下,马德依然不露丝毫的紧张,至少表面坦然。单单只是背负父母期望压力的项伟在被甄别后选择跳楼自杀,就可以看出来马德的压力会有多大。

在这种无法喘息压力下,马德看到了机会,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抓到,自己就可以不用回到农村而留在城市振翅高飞,他会拒绝吗?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自私的,在收获远大于付出和风险时,马德选择杀了文秀娟,不奇怪。

只有联合同学给文秀娟下毒,马德就能成为所有同学中隐隐的组织与掌控者。所以在毒理实验室发现占雯雯寻找毒药时,马德果断加入并组织联合所有同学。

只有最后杀死了文秀娟,委培班的所有人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马德因为从小的学习资源不足,赶不上来被甄别不可避免,但只要杀死了被所有人讨厌的文秀娟,哪怕被甄别,出来后向同学所在的医院兜售药品,同学会拒绝吗,不会,要知道大家可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马德成功了。

委培班可是重点班级,所有同学出来后进了医院没过几年个个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医院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相应的,马德公司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不过马德不如文秀娟厉害,他之所以能成功杀了文秀娟不过是借助了集体的力量,聪明如文秀娟也不可能想到对自己下毒的居然是所有人,信息的不对等,集体的力量成几何倍递增,输了,在所难免!

为什么说马德不如文秀娟呢,因为马德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他不愿意承认杀死文秀娟是为了将来的前途,只是一味的拿出文秀娟的求饶信,以她的罪恶她的该死来暗示自己。不像文秀娟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能够面对。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魔鬼,只不过太多人心中的魔鬼没有跳出来绞风绞雨的机会,或者说能力。

如文秀娟的心智如妖计划周密,如马德的果断抓住机会未雨绸缪,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可惜的是她们终究是人,犯下了低级的错误导致满盘皆输,不过我怀疑,以文秀娟的聪明,真的就不知道项伟传纸条的危险而提前拒绝吗?以马德的狠劲,真的就任由同学拿走有毒的骨珠吗?或许只是小说的需要而已,如果是在现实,我想马德是没有机会联合所有人谋杀文秀娟的。

人心,不可直视,我们每个人,都是人。

当我们真正的处于极端的环境,能做出什么,谁又能真正的说得清呢?不过说起来,现代社会,谁又还有机会处于那种极端环境呢。

最后声明这只是在讨论小说情节,并没有否认亲情、爱情、友情。

2021.6.21,历时三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19年间谋杀小叙》卑微的疯狂,观点或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