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自体解析3

今天还是觉得有点焦虑,控制不住想要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发朋友圈,然后控制不住地过一段时间就想去看看有没有人点赞或评论。在一些群里分享自己昨晚灵气疗愈的成果,和他人聊天的截图,来展示自己这次灵气疗愈有多么神奇和成功。其实只是想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没法让自己停下来。

也许因为最近开始了这个自体解析,目标是追求那个“无我”的状态,所以这个“我”开始疯狂的反击,想要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不希望消失。无法控制的把注意力放在外界的冲动太强烈,甚至于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去做别的事。所以还是把所有事都放一放,先来写今天的自体解析吧。

昨晚失眠还是很厉害,最近一直如此。如果不服用药物,凌晨四点以前很难睡着。失眠的时候总是在想他。仿佛再一次经历失恋的感受。虽然我们只是上个月又见了一面。时隔一年完全失去联系后,再见的一面。我以为通过一年的灵修,我已经放下了对于感情的执著。可是并没有。见面时一切的不愉快好像都没有发生过,我们仿佛恢复如初。可是见面后,当他还是和过去一样开始不回复我的信息,一天、两天、一周、十天……我才发现自己内心产生的感受,其实和一年前一样。甚至现在似乎不得不又一次体验那类似失恋的感受。觉得内心极度空虚,希望有什么人或事填满自己的时间,不能静下心来做事,夜夜失眠。

关于这些先放放吧,至少在自己可以做到的时候,试着对所有的感觉退后一步,只是观照它们。说回昨天的“为什么不满足”?


我不满足,因为我内心实际上感觉很空虚?需要他人的关注,需要一段关系,需要一个人来爱我?好吧,当我写下这些,心里就在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其实当我没有陷入“渴望”一个人的感觉里时,其实我也不觉得我很需要他人的关注,也没有很希望谁爱我的感受。大部分时候我可以只是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有很大情绪起伏,或者某种无法遏制的渴望。如此看,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可能“上瘾”的。当我觉得自己爱上一个人时,就好像是一种对爱上瘾的感受。得不到的时候焦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抑郁、失眠……戒断的时候所有这些感受会更加剧烈,让人忍不住想要继续去“爱”,即使明知道前方是痛苦。也许那些对性、金钱、权力、毒品上瘾的人,也都是如此吧。也许追求什么,或者对什么上瘾并不重要。总之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什么上瘾。这种上瘾背后也许都是因为“空虚”。那么空虚背后呢?我想是因为恐惧吧。

我感到空虚(不满足),是因为害怕没有人关注我。我害怕没有人关注我,是因为害怕没有人重视我。害怕我是不重要的,害怕我在哪里都是不重要的,害怕没有人觉得我是重要的。为什么我害怕自己不重要?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我知道自己并不重要。或者说并不比任何其他人重要。其实说到底我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但是,我表现得聪明、优秀、有能力、性格阳光、随和好相处或者取得更高的成就、更好的成绩、更……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有与他人不同的方面,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出众,能吸引他人或得到他人的认同。也许这样是为了方便融入“群体”。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我们都需要他人或者整个群体的认可。呆在“群体”中或许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落单。多么矛盾,我既想让自己看起来独特,以便吸引他人的目光和认可,让我能融入群体中;可是融入群体就意味着消除个体性,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太不同。

“我感到空虚是因为希望人们关注我”,在这个矛盾体中大概又被证伪了。因为我既希望得到关注但又害怕因为太过不同、太过受关注而被排除出群体。在成为一个群体的唯一领导前,这个危险永远不会被消除。这大概造就了对权力上瘾的人。但是我对群体中的权力并没有那么热衷。

那我为什么会害怕没有人关注我?为什么害怕没有人爱我?也许因为那样我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我不够有价值,所以没有多少人会关注我;我不够有价值,所以对方不爱我。看来我也还是不能免俗的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评判上。即使经过一年的灵修,我以为那个进步惊人的我,可以放下这些。可是现在仔细地、一点点地解析,我才发现,我需要真正放下的东西还有很多。如果我不对自己的感觉视而不见,并且对自己撒谎的话。我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多么高尚的、放下了“我执”的灵修人士。我只是一个渺小的普通人,和其他人一样,我还是毛毛虫。

说回自我价值。是不是没有人关注我、没有人说爱我,我就是没有价值的?当写下这个问题,我就知道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还不知道我现在作为一个人类存在在地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但是我想我在这里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应该也就是我在这里的价值。所以我的价值就是我存在,而并不建立在他人的关注和爱上。

那么,我为什么会觉得没有人关注我、没有人说爱我,我就是没有价值的呢?我回想起了小时候。那时我对于自己是否优秀,是否受到关注,并没有太大执着。即使并不受到任何人关注,我还是可以非常享受的做自己的事,一个人玩游戏,一个人听故事,或者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什么,一起学习,一起跳舞……我不会因为没有关注我,没有人夸奖我,而产生任何不好的感受。我甚至不会去想,“我要获得他人的关注,我要获得他人的赞许”,这样的事情。可是后来,在父母的一次次要求,甚至打骂中,我开始感觉,获得他人的认可是重要的,获得称赞是重要的。

现在再把整个过程回忆起来,我发现需要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并不是我天性中的东西,而是通过后天教育习得的。那么,这样一种“将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认同”的习惯或观念,我应该可以放下了。从现在开始,当我发现自己因为没有得到关注或认同,而产生挫败或无价值感时,我想我可以停下来,后退一步,看着这些感受,并且告诉自己,它们并不是真的。

当我还会因为“不是真的”的事物,产生不良的情绪或感受。只能证明我还沉睡在幻境中,或者处于某种催眠态,不然我为什么会对“不是真的”的东西产生强烈的感受或情绪呢?

说回我为什么会“习得”那样的观念或习惯(——需要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从我所知的心理学的角度,做为婴儿或孩童,能吸引自己抚养者的注意,尤其是母亲的注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关系到一个婴儿是否能存活下去。如果一个婴儿饿的时候,不能靠哭声及时吸引妈妈来到自己身边,婴儿面对的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当婴儿长成年幼的孩童,这个依赖关系仍然存在,由婴儿期形成的习惯也仍然存在。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注,当得到父母的关注时,内心的恐惧感就会消除,取而代之的满足感,我们称之为“爱”。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如何做能更多的吸引父母的正向关注,怎么做会被忽视,或者得到反向关注,就自然而然会在这种互动中形成某种价值观,或者说观念和习惯。

看来“爱”的感受从出生时起就已经和“满足感”联系在一起了。而与之相对的,是对于死亡的恐惧。那么,现在终于可以看清楚,我的不满足,其实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

时间不早了,今天进展到知道了自己的不满足感来自于哪里。感觉又有点忍不住想把自己的这个发现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别人。哈哈,好吧,后退一步,告诉自己这些都不是真的。我想我这个写作的过程大概要持续到有一天不再有“告诉”的渴望为止吧。继续慢慢写吧。

今天就到这里。世界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性自体解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