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4: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
175个想法

◆ 出版者语

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和《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现在,又将陆续出版他更多的作品。其中包括《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少有人走的路5:寻找石头》以及《少有人走的路6:不一样的鼓声》等。

◆ 名人名家评论

我特别喜欢《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它会让你的思维豁然开朗,开辟一种新的思维和思考问题方式。——著名演员 杨幂

在你比较年轻的时候,你爱上一个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被人伤心,你伤其他人的心。无论通过这一切你是不是真正能够学会怎样去爱,无论你是不是曾经爱过,真正爱过,这些都是重要的事情。

因为生活不是自己的事情,你的情绪完全影响你身边的人,影响跟你工作的人,甚至影响家人……——著名歌手 许巍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面对当前的问题不要逃跑,主动去解决它,人们才能够得到学习和成长。

心安是与懒惰对立的,该你去做的,你不去做,你不可能心安。只有成功地努力过,才能达到心安,所以佛教说,“非积极也消极也”。

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比如,干完手上的活再去吃宵夜;

当我们能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者理论。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富兰克林说“唯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

◆ 中文版序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 第一部分 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 问题和痛苦

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 推迟满足感

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 子不教,谁之过

这个适当,很是难把握呀

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习自律。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孩子吃蛋糕、做功课、撒谎、欺骗、逃避责任等行为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用小小的亲吻、拥抱和爱抚,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她忽略了自己时间的价值,因此才造成时间的浪费。

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她自然就意识到了自己时间的宝贵,必须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

◆ 解决问题的时机

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花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

从问题中积累起任何有效的经验

直面痛苦和问题,尽快解决。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他迟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直到你解决为止。

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多了解他们的问题,必然是有益的事情。

◆ 承担责任

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的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 逃避自由

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是我,只有我,能决定怎么安排和利用我的时间。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开这种痛苦。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

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疗,他们就会知道,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 忠于事实

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

◆ 移情:过时的地图

以为他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是所有父母对待子女的唯一方式。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 迎接挑战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也是唯一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

只有接受挑战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心灵才能获得治愈和成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隐瞒真相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要想在组织或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注重表达意见的时间、场合和方式。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有选择地表达意见和想法。

有点难度呀~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 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表达生气,还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自己的“情商”。

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则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

◆ 抑郁的价值

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渡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 放弃与新生

“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对此,神学家萨姆·基恩在《致舞神》一书中,做了恰如其分的描述:我必须超越现有的一切,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之后,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面对陌生的人、事、物,我需要让昔日的经验、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期待一并出席,共同对我的需求和现实状况进行评估,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定。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退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和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为了体验所有人、事、物的独特和新鲜之处,我必须让它们进入我的灵魂,并且驻足扎根。我必须完全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

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

◆ 爱的定义

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

◆ 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须努力。当最初的激情褪去时,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的只有失落和幻灭,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 再谈自我界限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最终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

◆ 依赖性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所谓消极性依赖,是指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唯有学会独立,体察彼此真正的需要,才能够组建美满的家庭,使婚姻关系更加持久。

◆ 精神贯注

合理而健康的爱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

我们必然会容许他(她)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 “自我牺牲”

很多时候,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所以,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是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 爱,不是感觉

爱,不是感觉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只有当伴侣双方的求偶本能结束,走出初恋的幻觉,并愿意各自独处一段时间时,他们的爱才开始接受真正的检验。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 关注的艺术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需要。我们对对方的关注,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能促进对方心智成熟,还可以对抗自己内心的懒惰,让我们付出努力。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不止要听,也要学会在听的过程中去理解他人说的话,以及表达和回应自己的思想。

最后一种方式则是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们的含义。

哪怕是和朋友相处也是一样的,倾听是一门艺术,不要对别人的话不上心,也不要对别人所有的话都太上心,要有智慧有心。

父母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需要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听者与说者便通过语言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彼此自我界限的一种拓展。

◆ 失落的风险

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也即爱的实质)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 独立的风险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 投入的风险

敦促
拼音:[dūn cù]
释义:恳切地催促:~尽快解决。

敦促

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的模式。

不啻
拼音:[bù chì]
释义:1.不止;不只:~如此。2.无异于;如同:~当头一棒。啻(chì):只。
例句:旧社会和新社会相比较,~天渊。

不啻

◆ 冲突的风险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即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要求内容就不能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 爱与自律

爱情和友情都是如此,真正的君子之交都是云淡风轻,真正的感情只有在某些时候会轰轰烈烈,而大多数时候的感觉都是细水长流,却又感觉对方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持续影响鼓励着自己

恣意放纵、漫无节制的情感,绝不会比自我约束的情感更为深刻。古代谚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

◆ 爱与独立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担分离和意外丧偶的风险。

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因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

◆ 爱与心理治疗

假如我不肯把握每一个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去帮助我所爱的人,努力促进他们的心智成熟,我又如何算得上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和好朋友呢?

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其实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心理治疗关系。

◆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 信仰与世界观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忧郁症

人的信仰都来自其文化环境。

家庭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

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信仰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突破自我界限

修正我们的地图

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无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的影响,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

◆ 科学与信仰

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

了怀疑一切的态度

◆ 凯茜的案例

解释:(嘴唇,鼻翼等)一张一合地动。翕: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
拼音:xī dòng
部 首:羽

翕动

弥撒,亦称感恩祭,是天主教的宗教仪式。弥撒是拉丁语missa的音译,意思是“聚会,聚集”,来源于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 missa est”,即“去吧,弥撒礼成(此即聚集)”。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是天主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

弥撒

◆ 特德的案例

niǔ ní
(形)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联绵式。~不前。(作状语)

忸怩作态

一切对立的、原始的、冗余的、怪异的事物,世界变化多端、万象汇集,谁又能领悟其中真谛?快中有慢、甜中带酸、炫目中夹杂黑暗,上帝创造出的美超乎一切变化,

飓风 [jù fēng]
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墨西哥西岸、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空气旋流。相当于西太平洋的台风、南太平洋及南印度洋诸岛的旋风。

中国古籍中,明以前将台风称为飓风,明以后按风情不同有台风和飓风之分。

飓风

人生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生命原本就是矛盾而庞杂的组合。

◆ 婴儿与洗澡水

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

◆ 第四部分 恩典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 健康的奇迹

神经官能症是旧称,现在统一为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

别称
神经症、精神神经症

神经官能症

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它们凭借我们所不了解的一整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使之安然渡过难关,而且不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人生某些阶段,某些人的确容易遭遇一系列意外事故,但在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对意外事故都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 潜意识的奇迹

“这就是你的意识,而圆圈内的其他部分则是你的潜意识,占了总面积的95%以上。如果你更多地了解自己,就会发现你的潜意识——这个你所知甚少的‘自己’,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的神秘性超出你的想象。

任何有梦的解析经验的人,都会认定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梦。做梦者感觉自己出了问题,潜意识就安排了一出戏,告诉他问题的来源——做梦者原本难以意识到的来源。而且,这样的梦显然运用了象征的技巧。

那些能够解释的梦,一定会给做梦者带来有益的信息。这些信息会以各种形式出现,提醒我们小心陷阱,为某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提供答案。

即便我们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潜意识也会提供各种信息,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此时,它采取的方式与通常的梦略有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杂念”。

荣格创造出“潜意识的智慧”这一说法

在我看来,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而是意识层面的一种现象,或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关联出现了问题。

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时,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的能力终归有限,常常让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因此我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并不是在把某种新的东西强塞入他们的思维,而是把这种东西从他们思维中引导出来,让它从潜意识进入意识。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 好运的奇迹

同步原理无法对奇迹本身做出解释,只能告诉我们,所谓“奇迹”也许只是极平凡的事件,只不过它们与特殊的时机巧妙配合,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一本好书,一个故事,一个场景,对有的人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蛋壳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被打破是生命。
这层蛋壳,意味着什么?启发着什么?
有种说法,我们不是在与人打交道,而是与人的防御机制打交道。这层防御机制就是人厚厚的虚伪的外壳。
这层外壳是面子,是强烈的自尊心,自以为在维护着什么(比如不允许别人说自己的电影不好看)。
其实这本质只是自恋,自恋人人都有,但过多的自恋,耽误自身的成长,甚至形成畸形的价值观或双重标准,就成了问题。
对很多人来说,这层蛋壳就是自恋。
他不允许别人说他的电影不好看,看来伤着了他的自尊心,也说明他还依赖着这层蛋壳,他还没做好破出蛋壳的准备。
作为外人来说,发现了他的脆弱,就不要再打击他,毕竟从外面被打破,他只会变成一摊蛋液。
也许哪天他能接纳真实的自己,从而开始成长,自主地做好迎接真实世界的准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谁不是这样呢?
有的人打破蛋壳的时间早,有的人晚一点,也可能晚的蛋壳内包含更多的资源,因此更难成长,更需要时间成长。

打破蛋壳的机会,也许是奇迹,但相对于此,生命才是更大的奇迹。

事实上,有的人之所以不懂得把握机会,坐视机会的消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恩典的存在,也从不知晓某些好运的价值,因此也就从未“意外”发现过令人惊喜的事物。换句话说,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临时不懂得把握。他们对类似的好运不以为然,以为不值得小题大做,结果任凭大好的机遇从身边溜走。

事实上,有的人之所以不懂得把握机会,坐视机会的消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恩典的存在,也从不知晓某些好运的价值,因此也就从未“意外”发现过令人惊喜的事物。换句话说,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临时不懂得把握。他们对类似的好运不以为然,以为不值得小题大做,结果任凭大好的机遇从身边溜走。

要时刻保持觉知 包括对所有来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要问为什么生命里会安排出现这个人这件事 想告诉我什么 想让我经历什么

说它不寻常,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它绝不可能发生;说它寻常,是因为这种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事件,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它们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敲打着我们意识的房门——就像那只甲虫轻轻撞击着窗户玻璃一样。

说它不寻常,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它绝不可能发生;说它寻常,是因为这种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事件,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它们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敲打着我们意识的房门——就像那只甲虫轻轻撞击着窗户玻璃一样。

◆ 恩典的定义

第一,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第二,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例如在身体抵抗力和梦境的例子中),要么完全不为人知(例如所谓的超自然现象),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第三,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第四,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 进化的奇迹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

。我们产生幻灭感,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期望远远高于上一代人。今天令人无法容忍的行为,昨天还被视为理所当然。

◆ 熵与原罪

。我们的失败应归咎于懒惰。

完成心灵的论辩需要努力,需要时间,需要坚强的意志。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是有威胁的,因为如果新信息属实,他们就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也不想吸收它们。他们抗拒现实的动机,固然源于恐惧,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他们懒得去做大量的辛苦工作。

自我完善意味着接受新的责任,做出新的承诺,发展新的关系,达到新的层次,经受更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其实是害怕失去当前的地位或角色,所以才害怕转换成新的角色,达到新的地位。我们害怕改变现状,害怕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某些极有价值的想法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让我忙碌了半天,最终功亏一篑。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一旦发现自己放慢了脚步,就会强迫自己加快步伐,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大步迈进。

◆ 意识的进化

要使心智获得成熟,必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我们经由爱、包容和关怀,可以渐渐了解自己,了解所爱的人和整个世界。

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为“意识的成长”

心理医生的职责,就是扩大患者的意识领域,使其范围和方向与潜意识领域更为接近。

有自主行动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独立做出影响他人和世界的选择。

◆ 力量的本质

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在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我们终将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一言以蔽之,我们必将拥有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

是吗?

我的自我意识并不重要,放弃自我使我感受到莫大的喜悦。”与此同时,我们呈现出幸福而平和的状态,这和恋爱的状态颇为相似。

我们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有可能影响成长的历程。

如果我们必须吸收和总结越来越多的数据,做出决定的过程就会越发艰难。另外,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是有可能预测到后果,考虑到自己可能担负着承担后果的责任,如此一来,就更加难以采取行动。

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行动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而在其他情况下,不采取行动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神交”带给我们莫大的幸福,支撑我们鼓足勇气,忍耐孤独,踽踽独行。

◆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忒,汉字,多音字。

读作tè,形声,从心的意思。

读作tuī,方言,如:人忒多;风忒大;这房子忒小[1]。

我们趋向于逃避一切痛苦和折磨,因此对某些消极现象可能熟视无睹,对残酷的现实可能不闻不问,我们的目的只在于捍卫自己的意识,不让真实的信息侵入其中,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为“意识的防卫机制”。

根据《圣经·马太福音》,耶稣在“登山训众”时曾说过:“虚心者必有福气,因为天堂属于他们。”我想,这种说法和心理治疗的本质如出一辙。

大多数患者一旦意识到心理治疗意味着要面对痛苦,要为自己的病情负起责任,心中的畏惧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进入治疗状态以后,不管患者的斗志多么高昂,心里都会打退堂鼓。有的人宁可继续生病,冒着丧失健康的危险,也要把责任推到“诸神”身上,不愿自行承担。心理医生必须让他们接受这种观念:敢于为自己承担责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 对恩典的抗拒

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这种工具,需要使用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使用,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

某种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在幼年时期失去父母关爱的程度以及时间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精神病患者而言,其病情的产生是他们在出生后的头九个月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所致。尽管通过多种治疗,可使其病情得到缓解,但在通常情况下,极少能够彻底治愈。对于人格失调症患者而言,在婴儿时期,他们可能得到完善的照顾,不过从九个月到两岁期间,他们没有得到呵护和关爱,所以他们的症状比精神病患者轻微,不过仍旧相当严重,同样难以治愈。神经官能症患者则是在幼儿时得到过照料,但从两岁之后,尤其是从五六岁起,他们开始被父母所忽视,因此与前面两者相比,神经官能症的病情更为轻微,也更容易治愈。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成长意愿。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他们可能听从恩典的召唤,不假思索地履行使命,也可能在多次抗拒之后才渐渐做出让步,接纳恩典的降临。

◆ 迎接恩典降临

学会不去刻意从梦境中追寻答案,而是让潜意识去选择哪些梦的内容值得上升到意识层面。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着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去爱别人,只能依赖别人。但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无论人类的爱还是上帝的爱,其规律都是这样。

心智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

◆ 后记

在世界各地都有人踽踽独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心智成熟之路上,而且默默走过了很远的距离。

通常,和心理医生交谈过一次,你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否适合你。如果感觉不适合,那就付清这次的费用,随即另请高明。

凡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通常都是正式受过专业训练,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你经济紧张,而且没有专业门诊治疗的医疗保险,则可以选择到政府医院下属的心理与精神健康专科门诊,去向那里的医生求助。

◆ 附录 25周年版序言

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我的信仰》

“这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我接着说,“一种启示就是,你们已经开始超越传统观念的限制。”所谓超越传统观念,我的意思是说,长期以来,无数人都思考过(只是思考!)别人忌讳的事情。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能够畅销,主要是因为它完全适应时代潮流;是读者的广泛认可,才使它获得了成功。

保持谨慎谦虚的态度,脚踏实地,继续做好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24: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