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这出戏》摘录

       时间飞逝。我们是一群搭载时间之车的乘客,疾驶在生命的单行线上。无法减速,不能回头。悲喜,聚散,成败,像路边的花草,一闪而过。一切的经历和感受,都径自往身后狂奔而去;我们却是径自前行。很奇妙,人们以为自己是与生活同行,而原来只是擦肩而过。生活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演成什么样都是自己担当。演好了,皆大欢喜。演坏了,也不可以叫停,不可以重来,换个场景,换副扮相,甚至换一个角色,换一个剧组,接着前面的线索,还得往下演。可这是怎样的一个舞台呢,不同的剧组,不同的故事,同台献艺,全是直播。彼此影响,相互客串,又各行其是,各自连续,以至无穷。演员们说话、做事、演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需很小心,要演好自己的戏,又不妨碍他人演戏。

       佛教的修行者随时保持觉察,看护自己的身心活动,反省自己言行背后的动机,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是因为我们知道,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短暂而无法重来,我们的人生因而要过得有意义。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为利?为名?为感情?为物质?为精神?仔细看看这些动机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为了安乐。安乐还有许多名字,代表它不同的侧面和程度,比如,快乐、幸福、享受、乐趣、舒适、喜悦、宁静、满足、安全……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悦、自在。倒不是说物资越贫乏,内心就必定越安乐,物质生活丰富就必定让人痛苦。这其实还是认为安乐与否完全由外在的物质决定,只不过与常人的思维相反,认为物资越少越快乐。多数人却是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安乐就在于物质的积累、财富的增加,占有、享用的资源越多,就必定越幸福快乐。现代社会有些人毫无顾忌地竞争、攫取物质以及各种资源,忙于追逐名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带有快乐的属性,能自然给人带来安全感、幸福感。有些人过分投入地竞争、追逐,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追求幸福安乐,慢慢地,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相信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与人竞争、囤积名利。如果有一天,没有比较,也无须抢夺了,便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个人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他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然而,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远比创造财富宽广、深刻。人活着,除了积累和占有外,还有很多事值得去做。

      人们常说“人要学会爱自己”。然而,很多人所理解的“爱自己”只是增加对自己的执着罢了。在生命的每时每刻,对自己的言行思想负责,这在我理解是真正的自爱。这样的自爱能给人以信心。

      经历苦难的意义不在于经历本身,而在于它启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

      倘若不能止息内在的负面情绪,我们与他人,与周遭环境的矛盾冲突,不会止息。所以,发现自己身陷矛盾和争斗中时,看看自己的心。

      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而我们很难接受这一点,总是莫名其妙地感觉被亏待了,仿佛另有一个更合理更美好的人生还没来得及与自己重逢。

       我们无法随遇而安,难于当下一刻把心态转过来,心怀感激和清净的善意,然而人生只是一个个当下罢了,如果不能于当下心安,又能于何时何处心安呢?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目光柔和起来,学着用柔和的目光看人看物看景看世界。很奇妙的,目光的小小改变,能让整个人从精神到身体立刻放松下来。随时随地可行的减压方法。久而久之,人的气质都会变得温润清和。

      人生不是一场较量,那样的锋利、紧张和抗拒是不必要的。学会欣赏美好,怡然自乐,多好啊!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一亩田,你以慈悲播种,收获的是安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这出戏》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