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菜刀拍蒜事件,有人翻出其总经理夏乾良的一段视频。夏总大言“你学了几十年切菜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为什么米其林的肉片更薄黄瓜片更透明,是因为刀前面有个支点…”
虽然在这个有钱人掌握话语权的经济时代,势单力薄的消费者在傲慢的大资本面前无能为力,但却有他们的竞争对手来帮消费者出气。
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人家王麻子菜刀的销售部门就直播拍蒜。
张小泉作为制造刀剪几百年的老企业,我们不想说却又不得不说,他们躺在百年企业的招牌上混吃等死,已堕落到根本不懂菜刀的尴尬地步。
有句俗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钢,坚硬有余,柔韧不足。古代铁匠打制刀具,都是把一小片钢片夹在长大的铁片里,反复捶打,使之融为一体。坚硬的钢片用在刀刃上,锋利无比;柔韧的铁片制成刀身,不易折断。这是取长补短,刚柔并济,相辅相成。
张小泉这款不能拍蒜的菜刀,号称“龙雀斩切两用刀”,名头够唬人。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高人都很低调,名头越唬人,自身能力就越差。按张小泉公司的说法,这款刀全身用不锈钢制成,这不符合“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基本原理,虽然锋利,但脆硬过度,容易断裂。
号称“斩切两用”,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何为“斩”,何为“切”。
斩,zhǎn ,用刀在较远距离快速大力挥向目标,与剁、砍、劈比较接近,但有区别。斩所针对的是较大较硬的物体,比方斩猪蹄、斩排骨,所用的刀要相对结实耐用,不需要太强的锋利度。厨师的斩骨刀,一般都是笨重而且不开刃。
切,qiē,本义指“用刀割断物体”,通常是在近距离内,目标大多较软较小,不需要太大力气,但刀刃必须很锋利。
斩与切,是相反相对的。斩刀(砍刀)锋利度不够,不适合用来切;切刀不适合用来斩,容易卷刃、豁口。
有没有既能斩又能切的“斩切两用刀”呢?有,这个真的有。这叫文武刀。
文武刀,一般都是前端开刃,后端不开刃。前半部分用来切,后半部分用来斩。不开刃的后半部分大多做成弧形。
张小泉这款“龙雀斩切两用刀”,根本不属于斩切两用的设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小泉公司从总经理到设计师,根本不懂菜刀。
不仅仅不懂刀,也不懂切菜。专业厨师肉片切得薄,只在技术不在刀;黄瓜片是否透明,在于厚度,跟技术有关,与刀无关。
而张小泉公司那篇情况说明,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该公司开口闭口“我司”,都涉嫌违法。有句话:公司简称司,狂妄又无知!
公司不能简称“司”,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在翟天临事件里,早就有人科普过了。
司,读sī, 用作动词有掌握、处理、承担、侦察,观察等意思;用作名词,是古时候官署衙门的名称。
当今中央各部设有国、部、司、处、科。如人事司、行政司、礼宾司等。
一个企业不是“司”级行政单位,“我们的公司”只能简称为“我公司”,而不能称“我司”。
“我们的工厂”可简称“我厂”,因为“厂”是名词。“公司”虽然也是名词,但是“公”和“司”这两字都不是名词。“公司”的“公”是公共、共同的意思;“司”虽然可以用作名词,却是行政单位的专用名称。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果从字面直译的话,是“共同经营管理、共同承担责任的企业”的意思。把“公司”简单称为“司”,就不是“企业”的意思了,只能理解成“管理”;“我司”只能够理解成“我管理”,却不能理解为“我公司”。
如果一个公司简称司,就有冒充国家机关的嫌疑,这涉嫌违法。所以还有一个说法:公司省略公,骗子发酒疯。
张小泉这个企业不仅仅是产品有问题,而且毫无基本常识,心态也有问题。
这份说明里提到这款刀 “适合普通家庭厨房日用”,菜刀还分日用夜用吗?虽然“日用”可以理解为“日常使用”,可是容易引起误会,说成“适合普通家庭厨房使用”不香吗?
“耐用性较好”,拍蒜都断有何耐用性可言?
“长于食材的片、改刀”,这话有语病。改刀,有四种意思。一,动词,是切菜的意思;二,动词,用菜刀把食材改变形状;三,名词,东北地区称呼厨房里切配人员;四,四川地区称呼螺丝刀。
如果作为动词,前面的“片”字原本就属于“改刀”,不应该跟“改刀”用顿号并列。
而且,“改刀”原本就是处理食材,前面不应该有“食材”二字。
这张小泉的文职人员,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错误不仅仅这几处。企业文化不需要“一贯”,一大堆口号一般的空话,不适合用来当作情况说明。“刀具正确使用的方式”不需要任何人来普及。
整篇情况说明,一多半成了喊口号和自我吹嘘,倒是没见到说明多少情况。
本人对张小泉并无恶意,只希望该企业放低姿态,多务实,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作为总经理,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不应该去教导你的消费者;作为设计师,学好设计,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蒙事儿;作为客服,放低姿态,服务好你们的消费者;作为文职人员,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少喊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
谨之慎之,好自为之。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