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优化师资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师资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张奎勇

(2007年4月18日)


       师资资源是义务教育资源中的核心部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校际差别、班际差别等不均衡问题,主要源于师资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师资质量的不均衡必然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间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均衡。办学效益的不均衡也加剧了师资资源配置的更加不均衡,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方向和保障。

       一、师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根源

      一是地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师经济收入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热点校高于其它学校。二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促使教师向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流动。三是国家和地方对师资资源的宏观调配政策不与进俱进,措施不当,很难适应社会变革。四是合理性教师评价体系的缺失,教师队伍只进不出,没有形成优者进、劣者出、庸者让的有效管理机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教师评定职称、晋级的有效的导向作用。五是师训投入和力度在区域间、城乡间和校际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影响师资资源优化配置的阻力

       一是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教师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差,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分配到农村学校工作。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够,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我国长期处于二元社会的结构状态,人们长期向往城市生活。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管理体制变革和灵活,经济发达地区、热点学校和城市学校的经济待遇与教师专业成长对优秀教师的诱惑。三是师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教育改革的需要,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补充师资。四是以省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形成,大大缓解了农村教育经济环境,但教师工资依然由县(市)、区财政统筹,许多县(市)、区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大大减少教师编制,阻止教师合理流动和进入。

       三、促进师资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讲政治高度抓好师资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着力加强对师资资源优化配置的领导和管理,构建教师聘用与流动、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教师发展性评价等有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配置区域内师资资源。

        二是建立有效的师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体系,做到教师录聘与评价、教师使用与管理,教师的监督与权力保障相分离。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育系统人才交流与管理中心,负责教师的录用、聘用、管理和调配;学校负责对教师的使用与评价。中心根据学校生源的变化和实际需要进行及时、快速地调配师资资源,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教师使用规划和要求,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中心提供相应资质教师。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做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评价,每年向教育行政和中心提供评价结果。学生、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教育督导机构对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违法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情况,以上个人与组织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诉讼。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教育诉讼,经核实后,进行处理。教育工会要肩负起维护教师权益的责任和义务。

       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录用与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允许师范院校和社会机构参与教师资格培训工作,鼓励非师范类大学毕业和研究生参加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获取教师准入资格。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总编制中拿出一部分编制作为机动,做好教师储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级教师流动状况,向社会招聘和录用优秀的准资格教师,严把教师录用关。新教师录用后,及时进行岗前培训,暂时分配到相应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再根据实际需求调配到相应学校工作,原则上新录用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3年至6年。建立健全教师的合理流动和轮岗机制,引导教师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摆脱对单位的依赖和束缚。不允许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时间超过6年以上,让每位教师在流动成长,在流动中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保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避免形成利害性小群体,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促进城乡教师轮岗与交流,保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均衡发展。

       四是建立区域内平等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制度。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应由国家或省级财政买单,使全国或省域内相应阶段教师工资平衡。坚决制止学校擅自搞福利或者实行双份工资制,以防人为拉大学校间的收入差距,造成教师不均等的流动和校际间师资资源的不均衡。要实施阳光工资和阳光收入。各地政府应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考核奖励资金,如小学教师每人每年人均1万元,按人数拨付到学校,学校根据对教师绩效考核按月进行分配。在县域内无论农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在年人均考核奖励资金分配上要均等,不能出现差距。两个学校之间同一级别的教师如果存在工资差距,不应因为学校间差异造成,而是因为教师本人的绩效考核差异所形成。在区域内其它福利方面也要统一标准,不能存在校际间差异。学校无权也不允许筹集资金为教师发放奖金或搞生活福利。

      五是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促进师资资源优化配置。在评定职称、评优、职务晋级和评选学科教学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进修过程中分配指标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保证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不因指标有限或没有,影响评选和推荐。

        六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目前,教师学历进修主要采取个人进修、学校买单,这是极不合理的。学历进修应属个人为提高自身水平和工资待遇而进行的,不应由政府和学校买单。但,为了适应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的继续学习应由政府和个人各自承担一部分,以政府承担为主,但个人必须分担一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应利用机动编制或教师进行合理调配,每半年派出一部分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时间为半年。教师每5年轮流进修一次,做到教师进修机会和资格的均等。建立科学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师训投入。广泛开展校本科研、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形成研培一体,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开展联片、联校教研,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内教师整体施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七是加强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建立支教机制,组织城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定期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支教,经常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送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帮助他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师资资源和教育成果的共享。开展手拉手活动,帮助城乡学校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结成对子,实现优质教育和师资资源的共享,加强城乡间和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的有力措施与方法。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敢于承担责任,加快制度和机制创新,全面优化配置师资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学生公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全面而均衡地发展。



注明:此篇文章发表于《黑龙江教育督导》2009年第2期(总第77期)18-20页。

《黑龙江教育督导》由黑龙江省政府督导室、黑龙江省教育督导学会主办。

刊期:月刊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优化师资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